标题 | 以责任意识践行主流化转型之路 |
范文 | 张勤耘 [摘要]我们将都市类报纸的主流化战略定义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责任担当为使命,传播主流价值观,影响最广泛人群,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其基本内涵是体现社会前进方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其核心是责任和公信。基本要求是四个关键词:采集力、表现力、引导力、影响力。目标是实现报纸社会价值、传播价值、商业价值的和谐统一,努力做到让党放心、人民满意、受人尊敬,成为中国优秀传媒的代表者。 [关键词]责任意识主流化都市类报纸 都市报类媒体的主流化转型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早在1999年,第二届全国都市报总编辑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上,就有代表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概念。之后,包括华西都市报、钱江晚报、南方都市报在内的一些都市报类媒体,率先开始探索主流化转型之路,之后蔚然成风:但“主流媒体”观念真正得到一致认同并大力践行,还是在近几年。 最初的主流化行动,基本上出于对报道内容低俗化的摒弃、以提高报道品质为目的自发朦胧意识。其本能是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诸如与新媒体争夺注意力、培养年轻读者群、避免同质化竞争等,可以称为主流化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行动。则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传媒生态环境变化的需要为动力,以担当媒体的社会责任为要义,已由自发的生存需要提升为自觉的可持续发展的使命。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将都市类媒体纳入舆论引导的范畴,并明确了发展主流媒体的方向。 这个指示,赋予了都市类媒体主流化的时代内涵与历史使命。标志着都市类媒体的主流化步入一个新时期。 一、主流化是都市报类媒体的责任担当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因此显得十分必要与重要。都市类媒体因其报道的贴近性,老少咸宜,雅俗共赏,拥有广泛的读者群,而且读者结构多样。基本覆盖了社会各阶层。发行量大,影响力广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发展成主流媒体的现实基础,是主流媒体建设的优选对象之一。 面对新闻宣传工作的任务,都市类媒体应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地位,勇于担当,自觉肩负主流化转型的重任。 二、成为主流媒体的几种要素 什么是主流化媒体,各有说法。综合各媒体的探索实践。以及业界的主要看法,我们认为:主流媒体应是影响范围广泛、能有效引导舆论、可持续发展的媒体。 1,回归主流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主流化媒体首先体现在回归社会的主流意识。即不再是草创时期以浅表的社会新闻吸引眼球、以追求卖点占有市场为目的,专注于灰色新闻,而是以责任为内核,践行匡扶济世的使命,从内心与灵魂深处,拥有坚定的强烈的主流意识,遵循社会发展的脉络,与时代前行的强音共振,体现责任、道义的担当。 2,传播主流价值观 主流媒体的一个特点,不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而是在此基础上,传播观念,表达态度,用主流意识来引领社会,促进文明。这个观念,还应是符合传统道德,符合现代文明,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等。主流媒体不仅是要自觉传播主流价值,还要有这个能力,即引导驾驭舆论的能力,一事当前,能主动设置议题,主导舆论的方向,达到设想的结果。 3,覆盖面广,影响力大 主流人群不仅仅是精英人群、财富人群。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知识群体的扩大、网络的爆炸式发展。使得意见表达不仅仅是所谓精英人群的专利。中国是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只有做到最广泛的雅俗共赏,争取到最广泛的读者,才是贴近了主流人群。因此。主流报纸不是精英报纸。 主流媒体要有广泛的覆盖面,传递出的声音才有影响力。光靠所谓精英人群也支撑不起这样一张报纸。湖北6000万人,发行量达到100万份,就意味着在湖北每60人拥有1份都市报。这是一个惊人的覆盖密度。 有了这样一个发行密度。除了可以联系、影响草根阶层,还可以拥抱、贴近其他社会阶层。比如平民大众中的意见领袖,经济、科教、法律等各界有影响力的人士,当然也包括高端读者。 4,格调高雅,健康向上 5,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都市类报纸的主流化战略定义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责任担当为使命,传播主流价值观。影响最广泛人群。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其基本内涵是体现社会前进方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其核心是责任和公信。基本要求是四个关键词:采集力、表现力、引导力、影响力。目标是实现报纸社会价值、传播价值、商业价值的和谐统一,努力做到让党放心、人民满意、受人尊敬。成为中国优秀传媒的代表者。 三、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实践 2007年6月,楚天都市报适应时代新特点和读者新需求,提出了“主流化转型”的办报理念,强调在保持信息量大、服务性强这些优势的同时,加大时政、经济报道份量,强化深度思维,特别是做好做足老百姓关心的大事、要事的新闻报道;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提高突发事件和舆论监督报道水平。两年来,楚天都市报秉持“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为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加油鼓劲,不断丰富“大事看楚天、服务看楚天、活动看楚天、深度看楚天”的品牌内涵,媒体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1,以报道内容与方式的调整强化主流价值观传播 楚天都市报是发行量过100万份的市民生活报,多次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都市报十强等荣誉称号,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具有主流化转型的良好基础。主流化转型之路理所当然地从“缺什么补什么”着手。 “两车相撞,红杏出墙,工人下岗,贪官落网”,有人曾以此戏谑都市报的报道内容。向主流化转型,首先要转变报道的内容与手段,以追求内在吸引力取代单纯的外部冲击力。 2008年。楚天都市报实行了改版,新设了深度报道部;2009年又设立评论部,以版面内容、结构的调整,来引导采编人员调整方向,增强内在竞争力,全面提升新闻品质。 一是全方位强化时政新闻、民生 新闻的地位。 对时政新闻的重视不仅是增量,而是传播主流价值、与时代同行的自觉行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指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党和政府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忽视来自党和政府的声音、决策、举措,忽视时政新闻,报纸必然会陷入边缘化。同时,现代公民社会中,公众对政治参与的热情高涨,对事关民生、公共利益的方针政策制定有强烈的知情欲、参与欲。做好时政新闻,也是保障广大读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因此,加强时政报道、体现桥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主流媒体的应尽之责。 ●重视时政新闻,首先体现在“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这方面的上下互动,主动设置议题,自觉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本报主流化转型的发令枪就是从时政报道打响的。当年8月28日,本报名牌栏目“市民有约”首次走出武汉,在襄樊市电信局搭建沟通平台。当时的襄樊市委书记田承忠率22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就襄樊如何更好更快地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接听读者电话,与广大读者交流。这种主动为“官民互动”搭建平台的担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接下来的武汉两会、湖北两会、全国两会报道。本报相继推出了“我为市府提建议”、“我为省府提建议”、“捎句话儿到北京”等栏目,给公众一个参政议政的渠道。同时。本地两会报道以民生话题为主打内容,如《江城何时再现自行车大军》、《请银行给人民币消毒》、《拟扶助低保边缘户》、《能不能取消江汉一桥单双号》等,这些报道抓住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就民情民意民需去采访代表。使政治性强的“两会”变得亲切可感。报纸也充当了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有助于树立政府、官员急民之所急的良好公共形象,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时政报道的第二个方面是高唱主旋律,为社会发展鼓劲加油。 去年1月3日,本报以每月一期特刊的形式,在湖北媒体中率先推出年度巨献——《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其后,又发动百万读者进行“改革开放30年,影响湖北30人”大型评选,评出聂海胜、朱伯儒等30位时代翘楚,并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又推出两个大型系列报道、两个大型活动。 两个大型系列报道:一是每月8个版的本地化特刊,以湖北视角,回顾新中国60年不平凡历程:二是与全国有影响的报纸联动的连续报道《中国红·解放时刻》。两个大型活动分别是7月份与省艺术馆联办《巨变·荆楚60年》大型摄影展,二是举办“新中国成立60年,功勋湖北100人”大型评选活动。在评选活动中,本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自觉担当“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媒体职责,将评选活动办成一次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合唱。从8月6日候选人名单公布,共有432万人次参与投票。参与者之众。反响之热烈,前所未有。9月21日,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委副书记杨松等省领导参加在本集团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亲自为评选出来的功勋人物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些报道和活动。气势恢宏,版面突出,形式活泼,读者喜闻乐见。本报在弯道超越、“树信心、促发展”等重大时政报道上独具特色的处理,也得到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的充分好评。 ●加强时政报道还在于鼓励采编人员创新,让时政新闻更鲜活,更具传播性。 以前都市类报纸的记者参加会议,戴着有色眼镜,只关注会议材料中负面内容、灰色内容,硬抠新闻,往往以偏概全,路越走越窄,不少党政机关不欢迎都市报的记者参会。 实施主流化转型后,我们强化时政报道追求本质真实、整体真实的自觉性,在会议报道方面的探索,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好评。如报道省委书记罗清泉会见1240名选调生这一会议新闻,本报以“罗清泉勉励千余名选调生奔赴农村建功立业”为引题。以“年少时我也满腔热情下基层”为主题,在报道中引入故事叙说、引人人物经历。读来可亲可感,感染力强。 经济报道方面:我们将经济新闻专叠处理。对关乎民生的新闻。对党和政府的重大经济决策、重大惠民项目,如省委省政府的“一带两圈”战略,武汉新港、汉口北等重大项目,第一时间重磅解读,不吝笔墨鼓劲加油;对影响民生利益的事件,如巡司河污染、武昌珞狮路高架桥施工等民生问题。及时予以监督。 同时,通过提档升级来提高民生报道的品质。如改版后的《生活资讯》,在继续做好“开门七件事”服务的同时,还关注读者的文化需求,每天拿出版面预告艺术场馆的讲座和活动。财经、产经版配合经济新闻叠。关注业界趋势,剖析经济走向,视野更加开阔。 另外,我们还加大了“全民创业”的宣传。《就业创富》版的“小老板创业”栏目成为本报今年人气最旺的栏目之一。 二是以深度思维加强报道的深度厚度。 深度思维是主流化转型的具体实践,以拓宽新闻社会意义的深度与广度。 如2008年2月,本报与大河报联手推出的“19年前的良心债报道”。19年前。武汉一名女邮政员将一笔汇往河南的1500元汇款截为己用;3年前,她在弥留之际叮嘱子女一定还上这笔良心债;几经犹豫,子女署名“校正”将这笔钱寄至本报。本报由此展开系列报道,与大河报联动,寻找当事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报道通过对犯错、悔错、改错、容错氛围的营造,使我们看到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也看到了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的神圣使命”。这组报道被认为是一次都市类媒体典型报道的超越,从受众需求出发,挖掘普通人中的不平凡经历和事件,刻划出普通人面临的道德选择。将这个事件的思想含量和社会效应放到了最大。 这组报道也是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以来,提升社会新闻品质的一个典型表现,即不再停留于将社会新闻视作鸡毛蒜皮类的消谴性谈资,而是深入社会深层,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让社会新闻深起来。达到“一滴水映照世界”的效果。这组报道因此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今年4月,本报的连续报道《拨往天堂的电话连通母子情缘》,以敏锐的触角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关切的目光投向丧子家庭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深挖这一戏剧性的故事蕴含的社会意义,并通过开通读者热线等做法,请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民间爱心社团组织者对此事进行社会学层面的分析。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重视丧子家庭。 经过层层推进,这一组连续报道关注心灵弱势群体,见人所未见,诠释了“相互关爱、心灯长明”的人性理念,并引导社会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凸显了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 三是在大事面前占领舆论高地。 李长春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切实做好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回应社会关切,努力抢占先机,引导社会舆论。” 主流化转型就是要善于在大事面前占领舆论高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楚天都市报记者是除四川本地新闻工作者外,最早到达灾区的外省媒体记者,又最早发动捐款,热情讴歌在党与政府领导下的抗震救灾工作,反映湖北与灾区的心手相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北京奥运,楚天都市报以丰盛的精神大餐。大力宣传人民群众支持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生动景象以及国际社会对北京奥运会的积极评价。两次大事的报道都得到中宣部阅评组的肯定。 四是强化舆论监督,力促社会和谐、公平、进步。 舆论监督是都市报的起家法宝。由于种种原因,一段时间以来,本报的舆论监督有弱化倾向。舆论监督风险大不大?讨不讨好?关键是看做什么样的监督,怎么样进行监督。实施主流化转型后,本报编委会认为:尤其在事关民生的公共领域,舆论监督大有可为。只要充分做好风险评估,方法得当,讲求艺术,把握好“度”,就会收到好效果。 2008年以来,本报的舆论监督力度空前,大的舆论监督报道几乎件件得到好评。报纸的影响力、权威性因此得到强化。今年年初的江城鲜榨果汁系列报道。其后的来电任意显、咸宁500亿元赌球案、药水泡豆芽报道等等。其中。江城鲜榨果汁系列报道和高速公路施救乱收费报道,还分别催生了省、市两项地方性法规、标准的出台。 特别是近期重磅推出的武汉经济适用房“6连号”、江城黑的“内鬼”报道,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武汉市两次都积极回应,分别处理了一批人。 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说,这两件事都和“内鬼”有关,影响十分恶劣,对政府公信力和城市形象造成了巨大损害。作为市长,他连着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他还表示,事情发生后,有关部门还用“聘用人员”来回避责任。“这就是政府的责任,是丑闻,是政府的丑闻”,因此必须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 对于恶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本报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通过内参形式向省领导报告。赢得了省领导的信任。邓玉娇案的首次定基调的公开报道,省委书记罗清泉深夜亲自审稿,指定楚天都市报率先刊发。石首事件,楚天都市报第一时间向省委发出内参,对事件成因、事态严重性作出准确描述。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李春明专门批示表扬:“以‘内参形式,以最快的速度,以最准确的信息向领导同志报告情况,这是一条十分珍贵的经验和十分有效的作法”。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吴永文也多次批示,感谢楚天都市报。 五是强化评论的运用引领舆论。 对舆论的引导有两种,即通过新闻报道与评论发言来实行。对报道的主动策划操作是一种间接引导,是一种曲线表态。通过评论发声则是一种直接表态。 楚天都市报自2007年6月开始的主流化转型以来,即加大了对评论的运用,设立了本报评论员,雪灾、地震、奥运会,诸事面前,都有本报评论员在第一时间表明观点、立场,鼓舞人心,疏导情绪。2009年更是设立了评论部,开辟了“楚天时评”专版,以每周六期的频率向社会发声,以本报评论员、专家学者、社会作者构成的“三位一体”评论体系。紧扣民生、社会热点。有目的地引导社会舆论,而不是以发几个无关痛痒的稿子了事。比如,在应对经济危机、在政府提出“弯道超越”等大事面前,本报都主动组织系列评论,以“系列谈”的形式解读政策,增强各界信心。 2,以活动的策划扩大品牌影响力 胡锦涛总书记说。“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通过一系列的新闻公益活动。扩大品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之所以称为新闻公益活动,是因为活动参与性强,服务性强,牵动人心。从漂亮孕妈咪评选、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楚天杯作文竞赛、资助贫因大学生、记者进校园,从“关爱落榜生”到楚天新春招聘会,本报的品牌活动几乎覆盖了人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从2008年2月30日开始,本报主流化转型的重磅出击之一“走进社区”开锣。每周定期邀请各城区和社区相关部门人员,到社区摆摊设点,与读者共同分享社区文明进步、生活质量提高的喜悦。现场回应读者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同时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2008年10月份。又启动“江城十大特色社区”的评选,得到了社区群众的热烈响应。 四川地震过后,本报适时推出的《我们在现场·楚天都市报抗震救灾摄影图片巡展》与抗震记者进机关校园活动,激扬起各界的爱国热情。树立起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本报每年暑假推出的“资助大学贫困新生”的活动,举办到了第十届。武汉最为知名的寺院归元禅寺也主动参与到今年的“十助”,利用其在信众中的号召力筹集善款,资助贫困学子。十年来累计募得善款近2380万元,把将近8000名寒门学子送进大学课堂。一年一度的“楚天杯作文竞赛”、“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深入人心。这些活动,有效扩大了楚天都市报的品牌影响力,深得社会各方好评。 3,以多点战略拓展主流读者 主流化转型要有最大可能的拥有主流化人群作为拓展影响力的基础。楚天都市报在巩固原有百万读者的基点上。通过多点战略开拓新的读者群体。 一是通过改版发展高端读者。 在形式上。推出创刊以来的最大变革,在周一至周五对48个版一次套印,同时实行“内分叠”,将版面同类合并,设置为时事新闻、经济新闻、天天娱乐、副刊等四叠。一版定位为“准导读版”。采用“大图+导读+简短稿件”的形式,为读者呈现当天最重要、最抢眼的新闻和图片。在版式编排上,添加了更多时尚现代的元素。改版后的都市报,内在品质更胜一筹,外在形式也更现代。更符合主流人群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读者的热烈支持,发行量节节攀升。 二是加强报网互动发展年轻读者。 2008年7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腾讯联姻组建大楚网,以楚天都市报为主要合作平台,集约腾讯在鄂1300万OQ用户资源优势和都市报的原创新闻优势。报网联动平台推出后,首批3名特派记者在网上挂牌上岗,报纸与读者之间又多了一条重要的联系渠道。传播创新又出一招。 三是走进校园培育潜在读者、发掘高知读者。 从2008年起,楚天都市报借鉴美国报业的成功经验,推出NIE工程,在大中小学校园培育潜在读者。针对中小学生创设的《开卷·作文》、针对大学生创设的《校园风》专版,在学生群体中影响很大。教科部开展的“记者进校园”、“高校讲坛”两大活动,以记者、专家与大学生互动交流的形式,拓展媒体在大学校园的影响。 四是开设地方版实现跨地域拓展。 在挑战面前。更须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密切都市类媒体的合作关系。2009年,本报在办好《楚天都市报襄樊新闻版》的同时,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力争在与地市级报纸合作办报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品牌的战略扩张,以避免省级晚报都市报与地市级晚报都市报之间的无序竞争,推动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传媒产业的科学发展。 主流化是一种态度,一种思想。都市类报纸因为报道的贴近性,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发行量大,影响力广,具有发展成主流媒体的现实基础。是主流媒体建设的优选对象之一。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指出:都市类报纸要勇于承担主流媒体职责,对都市类报纸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楚天都市报以主流的思想占领主流的市场,两年来成效斐然,赢得了“大事看楚天、服务看楚天、活动看楚天、深度看楚天”的美誉。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主流化路径不动摇,都市类报纸才能提升品质,才能更有生命力,更有影响力,真正做到让党放心、人民满意、受人尊敬。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