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舆论变脸谁之过? |
范文 | 本期话题之星 刘志丹: (潜江市人口计生委) 双鱼座 我喜欢新闻有着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充满春天般的活力,我愿自己多写出这样的作品。 胡 丹: (黄冈市委政研室) 天秤座 认真工作,快乐生活,做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人。 【事件回放】 2013年12月3日上午,一则名为“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的图片报道被多家门户网站采用,引发网友热议。该报道称“一名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并称老外被碰瓷掏了1800元。 仅隔一日,舆情逆转,真相迅速变脸,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被颠倒过来:女子的确被老外撞倒;老外所驾驶的黑色摩托车并无牌照;老外闯红灯;老外肇事之后,还用僵硬的中文骂人;女子心脏不好,遭到撞击,心脏病发作;医院检查,认定女子紧急软组织损伤,脚腕和肩部疼痛……警方公布的现场监控视频显示,中年女子确实被外籍男子骑摩托车撞倒在斑马线上。 12月11日,北京警方公布,网传“外国小伙扶摔倒大妈遭讹诈”事件中涉事外籍男子除了存在多项交通违法行为外,还存在非法就业等问题。此外,警方查明当事外籍男子及其父未经批准在北京非法就业,依法给予其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5000元的处罚,给予其父行政拘留14日并处罚款1万元的处罚,处罚后依法遣送出境。同时,警方对非法聘用二人的用工单位依法处以罚款2万元的处罚。 (据新华社电) 【群友热议】 应该怎么做 西公张君: 随手打开手机摄像,再去搀扶,不然真是说不清的。记得前几年这样的事情都层出不穷,近期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杨 冰: 前两天,我就遇到类似的情况。一位阿姨过马路时被私家车撞倒了。我们开始都不太敢扶,又不敢走,阿姨自己也不肯走,说是要保护现场。后来,一群人吆喝着做见证,把她扶了起来。 刘志丹: 老人跌倒,首先选择打110、120;第二是找几个旁人佐证后扶。 媒体下的拍摄者作为 伍佳佳: 网友纷纷转载,在那儿大肆渲染,还做了组图。很多时候发微博的人会带主观色彩。微博等不能作为新闻来源,应该作为新闻线索。自媒体下商业网站如何把关应引起重视,这起新闻事件,主要是商业网站起到的坏作用,对于商业网站应该严查,太随意了。 在当前的舆论生态中,人人都可能是加害者,当然,也会是受害者。媒体在收到新闻线索,应该及时派记者去现场了解情况,即便是在现场也无法做出事实判断,也应该及时将情况如实反映,引导民众不造谣不传谣。这次得亏新京报,第一时间发稿,然后扭转局势。而且官方网络媒体都第一时间在要闻位置转发了,并且利用自己的官方微博澄清事实。这样有公信力的媒体对事实的披露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湖北-尉: 我觉得对于扶与不扶, 还是秉承还原事实真相的目的进行。一开始我觉得这件事炒作的意味大,而且太容易成为轰动新闻了。可以深层级的探讨自媒体(微博)下拍摄者的作为问题 。 董晓芳: 拍摄者说疑似讹诈,就是说没核实,随便发了,不严谨。现在新媒体力量太大了,相互转的过程中,都没认真核实,都是抢新闻抢的,哗众取宠,炒新闻。媒体报道中要客观、平衡态度,尽量减少伤害。采访之上还有人性,不能为了抢新闻,而伤害人,这也是新闻伦理中的基本原则,要给报道者答辩和更正,一点点挖掘,一点点呈现,才可无限接近真实。 【专家点评】 童钟鸣(黄冈日报理论部主任): 多求真相少起哄 这又是一个“弄错的新闻”。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北京中年妇女讹诈外国小伙”以报道不实,拍摄者(网友)向当事中年妇女道歉收场。与前不久山东济南“中年夫妇当街打七旬老太”报道有“异曲同工”之处。 网络舆论真是一把“双刃剑”。一个突发事件、一场矛盾冲突,通过一段视频或一张图片,能激起千层浪,吸引网民眼球,聚集网民围观,撩拨网民声浪,同情者、声讨者汹涌而至。真相往往隐藏在起哄和喧嚣之后,笑看人间的浅薄、轻率和浮躁。 不怪网友好事,只怪人们盲目冲动,赶场起哄,不加甄别,不求证调查,妄下断语,而事实与真相给轻浮的舆论掴了一个重重的耳光——在“北京中年妇女讹诈外国小伙”网络舆论事件中,中年妇女不仅非“讹诈”,而且外国小伙确实有错在身,违章闯红灯,撞了人还暴了粗口,受到谴责和交通治安惩罚;“当街殴打老人报道”中,实为一场“以貌取人”的闹剧,对象身份都弄错,“打人者”中男为丈夫,女为保姆,他们并非夫妻,“被打者”为妻子,而非白发即“长者、母亲”,因其发病影响交通,“打人”亦是象征之举。当地众多媒体不加调查核实,纷纷以“中年男当街殴打白发老太”、“中年夫妇殴打七旬老太”、“这对中年男女太嚣张!”、“交警未阻止引争议”、“让人寒心”等标题满天飞,实在汗颜和自愧。 古人训诫道:莫让浮云遮望眼。媒体人包括网友应该谨慎记取。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我们应有一个清醒冷静的大脑,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还有一双不畏艰辛的脚板,去思考、甄别、调查和核实,剔除“现象真实”的假象,把握“本质真实”的要核,拿捏准了再发声,弄清真相再评说,避免在众声喧嚣中盲目跟从,失声失态,陷入尴尬和被动。 颜 陈(荆楚网舆情分析师): 谁也不能捂住网络的“眼睛” 网络为公众提供了广阔的“话语场”,人们在这里鞭挞假恶丑,力挺真善美。“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这则最早来源为“国际在线”的消息绘声绘色地还原了现场,而且“有图有真相”,迅速在网络掀起滔天巨浪。不少网民直斥“真是把国人的脸都丢尽了”,更有网友表示要“人肉”该女子,核清事实,依法处理。 而据新京报记者调查,此组图片所表述内容与事实有所出入,该大妈的确被老外撞倒。目击者称,老外驾驶无牌摩托车撞人后,用中文辱骂被撞者。相关视频也证实了这一点。 网络传播使得言论自由进入广阔空间的同时,也成为一些人凭空捏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工具。当前,网民对于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问题已形成相对固化的认识,对那些反映社会积怨和深层矛盾的消息,不仅主动转发,而且缀以自己的感受进行二次传播,使得信息的权威性大失水准、信息的可信度显著降低。好在网络的“双刃剑”效应虽然放大杂音的分贝,但同样也放大了正义和真理的声响。当所有知情人的观点汇聚在一起时,就会形成互相补充、纠错的关系,要想捂住网络的“眼睛”不那么容易。 网络空间承载着人们不同的需求和预期,任何公民在享受网络自由权利的同时,还有履行维护网络秩序的义务和社会责任。“外国小伙儿扶摔倒女子被讹”耸人听闻,不仅欺骗网民的理智和情感,还冲击正常的舆论生态,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影响可谓坏矣!散布信息者为了一己之私,将自己的开心建立在损害、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之上,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形成危害,不亦鄙乎?!互联网确实是虚拟空间,但它与现实社会始终联系在一起。推动和促进网络自净,依靠人内心的向善力量来提升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现实空间的政策与行动。让每一个人都有能自由表达和及时表达的渠道,对于追求真相来说明显利大于弊。 网络有“眼”捂不住,任何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都不会容忍谣言、谎言的肆意传播。重视从网络自身去发掘、培养和引导自净的力量,这样才会把网络自发向善变成网络自觉向善。<\\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4-1\BBBB-.tif> (肖国莲 整 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