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采编人员应在深化新闻报道能力上下功夫 |
范文 | 韩维玮 【摘 要】在新闻报道中,采编工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新闻报道的“门神”和“过滤器”。想要让新闻节目做到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就必须不断地提升新闻工作者的采编能力,进而取得正确的舆论导向,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产生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采编人员 ? 新闻报道 ? 下功夫 一、要当好社会生活的观察家,正能量思想的领航员 面对纷纭复杂的新闻事件,采编人员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其新闻节目制作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电视台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批评报道的把握与掌控显得尤为重要。媒体的价值取向不应追求社会情绪效应,媒体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有超过普通民众的理性,做到用正确的价值观去说服人教育人。尤其是新闻采编人员的理性,在社会理性思维中起着重要导向作用。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被情绪左右的采编者,事必会给新闻报道带来损失。 媒体要担当舆情 “稳压器”,谨防“火上浇油”。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对待复杂事件,要独立思考,不随俗,不媚俗,在是非面前清醒冷静不急躁,批评丑恶不噤声,遇到热点不迟钝,伸张正义不犹豫。面对带有情绪化的新闻事件,新闻采编者要学会冷静思考,冷静处理。否则,媒体非但没能起到舆情“稳压器”的作用,反而起到了添乱的作用。为此,采编者一要避免盲目自大的毛病。有的编采人员把自己当成救世主,对所有的时弊歪风都要鞭挞,对所有的问题都要曝光。在他们看来,这是“铁肩扛道义”。这种不顾及批评时机、批评范围和批评的社会效果的做法,不仅有极大的片面性,而且容易产生副作用。二要避免情绪化宣泄的毛病。新闻编采人员不能把批评报道作为自己宣泄情感的特权。自己不满某些问题,或别人有某些方面的遭遇和委屈,就带着怒火去采写、编发批评报道,极力渲染问题的严重性,以恐吓对方,这种既不冷静又不客观的批评报道,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二、要知古博今强其身,争做学习应用古典文化的模范 在弘扬和继承古典文化的道路上,采编人员不能“缺位”,要做领会古典文学精髓的钻研者,率先垂范的践行者。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合格的采编者。毋庸讳言,在现实工作中,为数不少的采编者,由于对古典文化研究得不多、掌握得不多、文化底蕴不够,结果自己采写的新闻作品,缺乏文采、苍白无力、枯燥乏味、淡如白水,达不到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 文以载道,典以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古典文化,对于采编人员加强自身修养和人格锤炼,提升道德水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数千年的古典文化史,也是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它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同人们的行为标准、审美情趣、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打铁还需自身硬,采编者在传播古典文化的同时,要把学习古典文化当作自己的必修课。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要结合时代精神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古典文化才会有活力,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当你恰当地运用古典诗词名句,使新闻报道产生神韵之美的时候,你就会有情怀激烈的深邃感。因此,我们要把传统古典文化学懂、学深、学透,以优秀的古典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营造我们的内心世界。 三、要胸怀大局知得失,不断强化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 作为新闻编采人员,必须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做到遇事既要从正面分析理解,又要从侧面甚至反面去分析理解,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发生在局部的变化,不能盲目拔高,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从偶然性的现象作出普遍性的结论。要从本质上反映客观事物,避免认识上的偏差,防止出现负面效应。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不等于有闻必录的报道。新闻编采人员,要想不辱使命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就必须学习好唯物辩证法,提高自己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的辩证思维能力。 比如,在新闻报道中,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从事新闻工作的编采人员而言,就是要求其在采编新闻的时候,要综合地、整体地、系统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新闻事实。有些新闻事实或事件,孤立地看,完全正确,也相当真实,但因它只是偶发的新闻事实,没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与整体事实缺乏关联性,将它放到整體真实的背景下去衡量,就会发现它毫无新闻价值甚至有悖整体真实。 如,面对“热点”问题的报道,要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对“热点”报道进行理性思考,周密部署,切不可头脑发热,草率从事。新闻采编人员首先要提高政治敏锐性与观察力,以政治家的眼光对“热点”问题进行估量,尤其是对某一个时期的“热点”问题,要了解其各种议论、意见、建议及锋芒所向,作出正确的判断,找出“热点”问题的本质所在;要对报道之后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与效果,作前瞻性的估量;要对“热点”问题及其他事物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等方面作全面了解。 四、要强化沟通能力,做到相互理解,换位思考 编辑和记者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败。在当今的新闻媒体中,编采之间各自为政,相互误解的情况经常出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编辑记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缺乏必要的业务交流;缺乏必要的理解与换位思考。为此,新闻编辑与记者必须建立两者间的密切合作关系,确保新闻报道工作的及时、顺畅、高效。 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编采之间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记者在采访中,编辑在组稿中,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从记者的角度来说要有编辑意识,要考虑对口编辑的思想意图和编辑特点,了解编辑对各个版面的设计要求和栏目主题的要求,从而做出对号入座式的采访和写作。从编辑的角度来说要有记者意识,要体谅记者的艰劳,为了采访报道,记者们寒来暑往,奔波在新闻现场,熬尽年华,甚至不惜流血牺牲,回到家里还要点灯熬油,赶写新闻报道,长此以往,难免有疏忽。只有如此,编辑与记者才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获得珠联璧合的双赢结果。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