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媒体时代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
范文 | 杨丹丹 汪永安 【关键词】新媒体;虚假新闻;把关者;真实性 网上一则《联想断供华为?华为内部人士称采购页面联想已全下线》的消息,在美国“封禁”华为的背景下迅速刷屏,引起公众强烈反响。随后知乎认证为“香港科技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博士”的用户“灰机”发文称“已经证实,率先断货”。对此,联想马上声明称,未向华为断供。随后,“灰机”又发文称,“本帖的评价建立在谣言以及部分员工回复的基础上,现已删除,并向联想集团及广大关注此事件的网友道歉”。接着,联想和华为紧急辟谣:联想未向华为断供。联想又借助媒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梳理:“今日有网友爆料,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联想集团切断了对华为的服务器和办公电脑的供应。对此,联想集团发表声明称,联想一直向华为正常供货。目前网上的‘断供之说纯属谣言,已委托有关方面对造谣者连夜取证,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从事件的发展,以及联想、华为双方的紧急辟谣看,“联想断供华为”无疑是一條假消息。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重大的事件、这么敏感的时间点,居然有假新闻刷屏网络,原因何在? 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的产生方式和传播途径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一个全民新闻的时代已经到来:如果愿意,人人都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然而一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信息却常常让我们感到难辨真伪,有时我们似乎离真实很近,但往往又很难追踪到事实真相。一项统计显示,近年来出笼的假新闻,绝大部分来自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那么,如何既能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大、覆盖广、用户增长快、社会动员力强的优势,又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杜绝网络假新闻的泛滥,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呢? 一、“把关人”功能弱化,影响新闻真实性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是一对多的传播,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则是多对多的传播。从传播方式来看,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是单向的,受众只能在特定时间内被动地接受信息发布者所发布的信息。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则是多向的,只要有智能终端,人人都可以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发表言论,发布信息,新闻发布十分自主便捷,时效性也大大提高。 然而,新闻时效性提高的背后,则是部分新媒体对新闻真实性鉴别与把关的缺失。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电视、电台所发布的各类新闻都要经过把关人的严格审核,把关人会对相关新闻素材进行筛选、过滤和加工,然后再决定它能否成为新闻继续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新闻的真实性。以报纸为例,一篇稿子见报要通过编辑、部门主任、总编室版面主编、值班总编的层层把关。这一看似繁琐的程序,不仅提高了见报新闻的写作质量,也从某种程度上大大减少了虚假新闻的出炉。而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必备的“把关人”却因隐身后台而功能弱化。毫无疑问,在官方网络媒体或大型门户网站,编辑的把关角色还是存在的,但面对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其把关作用明显力不从心。而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大V等新闻发布者可以实时在网上发布或更新信息,“把关人”干脆处于缺位的状态。 正是“把关人”功能的不断弱化,成为新媒体时代影响新闻真实性的重要因素,为假新闻的出笼打开了方便之门。仍以“联想断供华为”这条假消息为例,造成该新闻失实的原因如下:一是消息来源不可靠。该消息来源是“网友爆料”,网友是谁?出于什么目的爆料?可信度如何?都不清楚。二是媒体“把关人”缺位。在传统媒体,记者拿到这个“网友爆料”,一定会与事件的双方华为、联想进行核实,即使记者为了抢新闻不去核实(这已经违反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原则),编辑部的编辑、版面主编、值班总编也会想方设法要求记者去核实相关事件的真实性。只要一核实,真相一定大白,这条假新闻也就没有了刊出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中日益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专业媒体的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往往直接转载这些虚假信息,以自身的公信力为之“背书”,让社会公众真假难辨。笔者注意到,“联想断供华为”的消息一出,不少公众耳熟能详的大型网站第一时间就予以全文转载,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笔者认为,这是有关方面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新媒体的市场化特征,成为虚假新闻传播的助推器 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创造了新的传播模式,也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不少媒体机构正在从单一的内容提供者向综合服务提供者转变,依托已有或新建的网络平台聚合用户资源,不断扩大影响,拓展盈利模式。”[1]很多管理新媒体的新闻单位为了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忽略了新闻最重要的东西——真实。他们盲目追求时效性、过分注重点击率,对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上发布的“轰动”效应明显的信息不加核实就全文转载,助推了网络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 笔者在梳理了一些网络假新闻后发现,不少网络假新闻背后都有一只“利益”之手在操纵。《大学生破解彩票漏洞获利380万 被取消保研名额并获刑》就是这样一条假新闻。从表面来看,这只是一则普通的社会新闻,报道的是某大学在校生张某因涉嫌利用专业知识破解彩票漏洞,非法获利380万元,被法院起诉的事。但实际上,该新闻从人物、图片到整个事件,均为虚构,而通过报道中“不经意”流露出的某博彩网站网址来看,很明显,这条假新闻是博彩网站的广告,有着明确的利益指向。就是这条假新闻,先是《重庆青年报》官方头条号予以报道,之后腾讯天天快报、百度百家号、网易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等各类内容平台先后转载,吸引了众多网民的眼球。很显然,某博彩网站轻轻松松做了一个低成本、高收益的广告。 除了“利益”之手的故意造假,创作者自身的利益需求也是驱动虚假新闻不断产生的另一个动力。虚假新闻涉及的利益方有创作者与传播者两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移动终端使用量的大幅提升,不少纸媒也开始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传播内容,导致互联网上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强大的压力迫使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必须拥有更大的关注度和点击率,以获得更多的广告等收益。为了取得轰动效应,获得关注和高的点击率,一些自媒体开始不顾新闻的真实性,渲染未经证实的虚假消息,歪曲事件的本来面目。部分新闻从业者为了私利,也将真实性放在次要地位,而把轰动性与娱乐性等因素放在首要地位。通过炒作,虚假新闻的编造者与传播方取得了双赢,获得了金钱等回报,而这正是新媒体虚假新闻背后的利益推手。仍以《大学生破解彩票漏洞获利380万被取消保研名额并获刑》这条假消息为例,如果追究责任,造假者固然难辞其咎,但一些转发网媒是否也存在编辑把关不严谨,转发太轻率等问题呢?而这些把关不严谨、转发轻率,不正与新媒体追求点击率、流量的利益诉求有关吗?这背后的利益诉求也许能解释为何不少网媒热衷于一窝蜂地粘贴、转发未经证实的社会热点新闻了。 三、主流新媒体要肩负使命,担当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中流砥柱 “真实性作为新闻的基本属性,是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是广大受众的要求,也是报纸、电台、电视、网络、通讯社等媒体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2]而网络虚假新闻的增多扰乱了新闻秩序,使得大众失去了对媒体原有的尊重和信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抵制虚假报道,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虚假新闻的滋生蔓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已成为促进新媒体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减少虚假新闻,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呢?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主流媒体要勇于肩负使命,率先垂范,成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中流砥柱。 首先,党报等主流媒体主办的新媒体要设立并强化“新闻把关者”角色,对未经核实的网络新闻不“背书”,不转载。新媒体也要像传统纸媒一样设立编辑部或总编室,抽调精兵強将充当“新闻把关者”角色,加强对新闻的编辑审核。在转载、引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新闻时,应加强实地核查与证明,决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如距离太远无法派出记者实地采访,至少应同当地宣传部门联系,通过电话等采访相关当事人或事件目击者,核实新闻事件是否存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新闻要素是否真实。如发现相关新闻虚假,则应及时出面澄清,使虚假新闻无法进一步传播和蔓延,将不良社会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其次,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规范新媒体经营与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有人说,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也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出党管媒体意义不大;还有人说,坚持党管媒体,主要是针对党和政府主办的重点媒体而言,对其他媒体并不适用。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一直以来,新媒体出现了较多的虚假新闻,同某些新媒体把盈利放在第一位,把媒体的社会责任放在第二位的经营方针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在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上,新媒体没有例外。就新媒体而言,不仅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 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法治“网”,即通过政策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有关部门应抓紧实施对互联网的立法管理,对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造假、传谣和转发虚假新闻者进行严肃处理和处罚。“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3]要通过依法治“网”,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为真实新闻的传播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最后,在新媒体时代,仍要强调脚底板下出新闻。对于媒体从业人员,要坚持去一线、走基层,靠脚力、眼力、笔力写出真实精彩的新闻。 应该指出,互联网对获取新闻线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本身就是大众媒介,各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可以成为线索的来源;另一方面,网上论坛、博客发布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是鲜活的新闻素材。”[4]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便捷快速也让不少媒体人开始变懒了,习惯从网上复制、粘贴,稍加编辑,甚至原封不动在自家的媒体上发布。由于信息量的增长,记者在筛选、编辑新闻时随意性加大,往往导致把材料中不严谨不科学的内容也原封不动地挂到网上,为虚假新闻的产生与迅速扩散埋下了隐患。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从业人员,更要深入一线采访,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这样才能避免以讹传讹地传播虚假新闻。最近发生的“水氢发动机”事件表明,只要新媒体坚持深入一线采访,就能让一些内容存疑的虚假新闻没有生存空间。2019年5月22日的南阳日报网和次日的南阳日报头版先后刊发了同一条新闻——《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新闻披露:水氢发动机的正式下线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消息乍一看令人振奋,仔细一琢磨却令人生疑。所幸的是,接下来上游新闻、每日经济新闻、重庆晨报微博、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央视财经、长安街知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并没有简单地粘贴、转发,而是纷纷联系有关部门和权威专家进行核实,甚至亲临南阳氢能源汽车项目现场进行采访。随着各家媒体深入一线的采访,“水氢发动机”的真相浮出水面:先是南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称,该项目仍处研发人员的验证阶段,并未正式生产,此事系记者报道信息不准确,后是国家工信部声明:截至目前,仍未收到青年汽车公司该车型的产品准入申请,按有关法律规定,目前这款车不能生产销售和上路行驶。接着媒体又从国家工商信息系统挖出青年汽车系数家公司卷入骗补、逃债、失信、涉嫌欺诈等风波,青年汽车集团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庞青年本人也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等负面新闻。以至于最后在新华社记者的追问下,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表示,相关技术还没有经过专家评审和论证。[5] 虽然到目前为止,媒体围绕“水氢发动机”的新闻还在挖掘中,但基本可以肯定,该新闻存在夸大失实的问题。令人高兴的是,众多媒体面对这一“轰动”新闻的表现值得点赞,他们不急躁、不盲从,而是从专业的新闻调查的角度出发,深入采访、剥茧抽丝,一步步弄清事实真相,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 笔者认为,如果主流新媒体都能设置严格的“新闻把关者”岗位,不做虚假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如果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依法治“网”,严惩网络造假者,如果所有媒体从业人员,都能像对待南阳“水氢发动机”事件一样,不盲目粘贴转发,而是坚持深入一线调查采访,核查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那么,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虚假新闻的产生与传播,为社会大众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注释: [1][3]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 [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118、129. [2] 宋春阳,孟德东,张志攀编.实用新闻写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 [4] 李珮,李韧 主编.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33. [5]三问南阳“水氢发动机”项目,新华网,2019-05-26. (作者单位:杨丹丹,农民日报社;汪永安,安徽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