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智媒时代文史类内容产品的新机遇 |
范文 | 刘 扬 【摘 ? ?要】5G时代即将到来,万物互联令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技术迭代带来传播新时代,“长尾效应”必将更加显著,文史类内容产品在智媒时代的传播生态中有其独特的赋能优势。 【关键词】长尾效应;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智慧城市 《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这些充满历史文化之美的节目,在近几年不断掀起一阵阵收视狂潮,成为现象级产品。中国历史文化星汉灿烂,是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5G带来智媒时代,文史类内容产品在全新的传播生态中将迎来新的机遇。 一、万物互联产生更多“长尾效应” 5G时代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后手机时代将会到来,手机的功能会被大量其他产品替代,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各种机器人,等等。“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人们最为日常化的生活方式”,[1]传媒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那就是智媒时代,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新闻传播领域“长尾效应”更加显著。 2004年,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他认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如商业中的热门产品、文化中的主流元素,而在于需求曲线那无穷长的尾部。在新闻传播领域,当一个新闻事件出现时,和公众关系最大的新闻要素集中在“头部”,属于大众传播范畴,随后而来的分众传播则是“长尾”的天下。 同样的头部新闻,不同的趣缘群体需要不同的“长尾”内容,同时,随着用户参与度提高,趣缘群体创造的尾部内容产品也日益丰富起来。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突發火灾,三分之二的屋顶被焚毁。巴黎圣母院凝聚了太多历史、艺术与文明的抽象意义,提起它就一定会想起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的价值大大超出了建筑的范畴,因此这样一座著名的建筑失火,可以说是典型的头部新闻。这样的新闻必然有显著的“长尾效应”,不同的趣缘群体有不同的关切话题,例如金融保险业关心“巴黎圣母院火灾引发保险界思考——‘如何增强文物保障机制成为热门话题”,消防业呼吁“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思考 ,物联网消防应用刻不容缓”,科技界考虑“巴黎圣母院大火思考:智能化能为火灾做些什么?”,文博界关注“‘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思考:文物保护可以这样做!”。 “长尾效应”给各种分众传播的利基市场带来更多机会,这些以趣缘群体为主要用户的分众传媒为传播环境带来勃勃生机,其中文史类内容产品正在成为其中一个热门领域。 二、人工智能赋能,在历史背景下理解新闻 20世纪9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概念和命题,近年来在海内外得到普遍认同和大力提倡,文史类内容产品大量涌现。现在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还是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都可以看到文史类内容产品的身影。其中既有史学著作也有诗词歌赋,既有人物故事也有历史知识,形式更是涵盖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各个方面。5G时代一个重要特征是大数据得到广泛应用,整个社会系统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也因此带来智媒时代。在智媒时代,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赋能,文史类内容产品被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亦称混合现实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后,可以被更多用户接受和喜爱,并且可以帮助用户在更深远的历史背景下理解新闻,理解现实世界。 文史类内容产品以史料为基础,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不仅可读性较强而且有启迪思想的作用。因为时效性的原因,头部新闻有时会出现对新闻事件陈述简单化、脸谱化的情况,如果不能进行有深度的剖析,便很容易缺乏对新闻事件内部复杂性的辨析。新闻传播的本质是传播价值观,而价值观有内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张力,如果不能有宽广的视野,便很难有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文史类内容产品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以凤凰卫视《大新闻大历史》节目为例,其以新闻热点为背景,充分利用历史资料,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新闻背后的历史渊源。如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播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中俄建交70周年记》,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朝鲜期间播出《历久弥坚金不换 中朝关系发展史》,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武装冲突的时候播出《俄乌恩仇录》。以正在发生的新闻为出发点,沿着历史的脉络,由表及里,勾勒还原新闻背后的历史逻辑,节目在盘根错节的历史故事中梳理逻辑框架,在现实和历史之间穿越对谈。 所有的新闻事件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即使是突发事件,也是长期酝酿的结果,以一定的历史背景为参照来解读当下发生的新闻,对新闻的认识就会更加接近本质。新闻事件往往是由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的,解释新闻为何发生,并对其作纵向挖掘、横向比较,才能看到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样的报道才能更接近真相。 从历史的高度看新闻,往往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有时又大不相同,但繁杂的真相背后一定有迹可循。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没有经验或者缺乏历史知识的年轻用户,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历史,理解新闻。 三、在场景应用中感受“想象的共同体” 喻国明在《5G或将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决定性拐点》一文中提出,“场景学”将衍化为应用传播学的主干。5G时代,高速率、低延时的技术支撑势必使VR、AR崛起,成为传播领域不容忽视的现象级产品,这为应用传播学开辟了一方极具想象力的全新场域与价值空间。和其他内容产品相比,文史类内容产品有其独特性,一是有深度,有厚度,即有历史的纵深感;二是故事性比较强,历史是由人物和历史事件构成的,因此这类内容产品代入感比较强。这样的特点使得文史类内容产品较适合同场景应用相结合,以实现比较好的用户体验。 场景无处不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必然存在特定的场景关系。“场景甚至可能成为新平台的入口。”[2]在移动互联时代,移动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把人们的时间分割成一段段碎片,无论是阅读还是消费,都变得分散而随意。5G时代,由于智能设备的响应速度大为提高,虚拟世界同现实世界的交错融合几乎没有时间差,二者既可以出现在同一场景也可以随时切换,因此任何一个场景——包括虚拟世界——都可能存在真实的用户,场景应用的导向作用逐渐显现。 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其采用纪录式综艺语态,以舞台剧的形式将国宝重器的前世今生实现场景回放。由于充分利用了文物这一难得的物质形态,加上丰富的史料知识和传奇的故事情节,以及演员饱含深情的表演,节目在视觉呈现上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同时巧妙地表达了情感和思想。 这种高场景化的表现形式达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节目反响强烈。央视官方微博在节目播出前后推出短视频预告和花絮,网友纷纷评论、点赞;同时节目组与哔哩哔哩网合作,后者是国内视频用户最活跃的弹幕网站,哔哩哔哩网和央视同步播出《国家宝藏》,每期节目弹幕量都在8000以上;网友为节目中的传奇文物绘制漫画在自媒体上发布,也得到大量点赞。积极热烈的良性互动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用户在这一场域中强化了身份认同,在这样的“场景共同体”中享受着精神家园的温暖,感受着“想象共同体”的力量。 本迪尼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他给民族作了如下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即使是人口数量最少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自己所有的同胞,然而他们相互联结的意象却深深植根于每一位成员心中,正是这种友爱关系驱使人们甘愿为民族利益从容赴死。 “一个社会的凝聚力从深层次上看源于全社会形成具有最大共识度的主流价值观。这种共识的覆盖面越广、稳定度越高,社会的凝聚力就越强、稳定度就越高。”[3]在后真相时代,与公众情感同頻共振,已成为进行社会沟通和舆论引导的重要途径。《国家宝藏》这样的文史类内容产品,正是生动运用场景,通过祖先遗产——文物——传递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让用户感受到我们是同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产生强烈共鸣。 5G技术得到全面应用后,那些没有条件拥有文物实物的机构或者个人,也能够凭借文史知识和场景应用技术完成节目制作,文史工作者和爱好者有了更多发挥才华的机会,用户也可以得到更多学习文史知识和娱乐的机会。 四、利用大数据探寻历史逻辑 在互联网上半场风生水起的短视频,日益暴露出缺乏主流逻辑表达所要求的厚重、严谨,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中长视频很有可能成为传播生态的重要一环。而中长视频则为“讲故事”“讲历史长故事”提供了更多可能。 历史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起伏,隐藏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密码。文史类内容产品参与新闻传播过程,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在新闻报道中加入历史典故,可以史为镜,鉴往知来。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只有正确认识历史,具备历史的大视野,读懂历史的大逻辑,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史料大爆炸的时代。信息过剩的时代,数据分析与处理变得异常重要。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断变动的数据找到其中的意义和彼此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数据展示让用户了解哪些信息对他们比较重要。各类古籍数据库收纳了海量的史料,这为文史类内容产品的创作提供了空前的便利。“大数据所带来的最大裨益,无疑在于获取资料的途径、方式和数量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称之为‘资料革命并不为过。”[4] 媒体从业人员创作文史类内容产品一是需要和专业历史学者合作,二是需要加强自身学习,三是可以充分利用工具。在智媒时代,大数据为我们探寻历史逻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数据是信息或知识经过加工变成编码,包括各种字母、符号、语音、图像、图形等,而智媒时代的大数据技术并不是我们以往常见的文献资料库,它依托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把海量的资料汇集、存储和连接起来,并借助智能设备加以管理、利用。浩如烟海的各类古籍和大数据技术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古籍保护,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检索更加快捷,而且一些原来不被看成史料的资料,也有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第一手素材,比如各种民间文书。这些模糊而零碎的材料,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而且数据量很大,而人们从前对此并不重视。 来自各类古籍数据库的材料数量巨大,整理和利用好这些古籍数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治史历来讲究“取精用弘”,媒体人需要多动脑子、多请教高人,把大数据中有用的信息挖掘出来,加工、转化为既有意义又有趣的故事,将其中古今相通的智慧在广大用户中传播。 文史类内容产品是叙事的艺术,而叙事具有方法论的功能,能够实现对意义的解码。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丰富这类内容产品的素材资源,而且能够让文史内容的研究方法更具科学性,同时由于证据更加扎实而令故事更具说服力。借助大数据技术,历史知识的确切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历史逻辑亦因此变得愈加清晰。 五、利用历史元素,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在5G技术的革命性改变之下,传播学的边界将得到扩张,譬如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传统媒体亟需转变‘就媒体谈媒体的惯性思路,在找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利用政府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的大好机遇,积极主动地转型为城市服务商。”[5] 2010年,IBM公司提出“智慧的城市”愿景。智慧城市通常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在内的多种需求做出迅速和智能化的响应,以令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智慧城市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比较常见的是在安防和交通领域,如监控视频和交通信号灯的改造,还有就是无人机航拍和送货的尝试,等等。5G技术将城市管理带入精细化轨道,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尤其是谷歌、百度和阿里这样的科技公司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以科技先导的眼光和方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在大众传播时代传播模式是“一对多”,在互联网逻辑下,新媒体传播形态是“点对点”,整合能力、连接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媒体对用户的吸引力。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文史类内容产品可以积极参与进来,为其中多个环节提供“点对点”的服务,同时实现文化赋能。 人类文明通过历史记忆得以保存,只有自觉地保护历史记忆,人类文明才能够得以延续。历史是厚重的、严肃的,如同一位板着面孔的老人,但文史类内容产品可以是轻松有趣的。习近平主席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史类内容产品正是让这些珍贵遗存“活起来”的实际应用。以AR(增强现实)为例,這是实时计算摄影机位置及摄像角度并应用于图像的一项技术,它将虚拟的信息或者物体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信息或者物体实时叠加在同一个画面或空间。 谷歌公司新近推出了AR地图,用户在手机上启动AR地图,便能看到AR技术处理后的街景模式。由于AR技术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入一屏,用户在现实世界中可以和虚拟世界中的景物实现互动,因此对于热衷“穿越”的年轻人格外有吸引力。AR地图的设计团队如果和文史工作者合作,将地图产品加入文史类内容,特别是本土相关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的内容,用户在手机屏幕上就可以看到路过的地区、河流和建筑有哪些历史典故,无论是对旅游者还是本地用户,都是不错的选择。 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是它的根脉所在,是一个地方独有的气质。上下五千年,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华夏大地的每一个村庄、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有的可以追溯到农业文明初始萌芽,有的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的鼎盛,有的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的交流互鉴,有的可以追溯到民族独立的战争。“无论是在哪个民族或者哪个时代,大众对历史的兴趣通常是通过故事来激发的。”[6]历史文化的魅力因此而经久不衰。 同时,还可以使用场景化传播配合AR地图的应用,根据用户的场景变化制定相应的适配策略,不仅要了解用户的实时场景,还要能够分析用户在前一个场景的行为与现行场景的关联,并预测用户即将转入的场景是怎样的。 和智慧城市的合作属于典型的大众传播领域,文史类内容产品需要明确定位。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是随着年代的接近而愈加清晰的,因此,在文史类内容产品的制作中,远古、太古时期由于基本没有文字资料,以传说故事和考古发现为两个主要方向;上古时期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已然较多,可以历史故事为主,并从中探寻相关的历史文脉;中古和近古时期各种资料比较丰富,中国已经与世界建立了联系,可以增加中外社会经济交流互鉴以及发展对比的内容。文史类内容产品还会涉及大量近代内容,这是令用户产生复杂情感的时期,可以增加大量抒发情怀的内容。 结语 在雷蒙德·库兹韦尔提出的“奇点理论”中,奇点是指人类与其他物种(物体)的相互融合。确切来说,是指电脑智能与人脑智能兼容的那个神妙时刻。当临近奇点的时候,人工智能会在综合的思维能力上超越人类的能力,所以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提醒人类警惕人工智能。这并非杞人忧天,但人类智能是丰富多元的,目前我们要做的是用好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与其合作。在历史文化这个领域,人类将长期占据优势地位,以此为其他领域赋能,也许是应对奇点到来的方法之一。 注释: [1]严三九.融合生态、价值共创与深度赋能——未来媒体发展的核心逻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06). [2]彭兰.新媒体传播:新图景与新机理[J].新闻与写作,2018(07). [3]胡钰.如何建构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生态[J].新闻与写作,2016(05). [4]李剑鸣.大数据时代的世界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8(09). [5]郭全中.传统媒体转型路径的有效探索:城市服务商[J].新闻与写作,2018(05). [6]李伯重.史料与量化:量化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讨论之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作者单位:北京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