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央视《新闻1+1》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趋势 |
范文 | 马克锋 新媒体时代,海量的新闻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大脑,新闻不再是稀缺之物而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东西时,新闻本身不再重要,观点、判断显得更有价值。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社会舆论关注度更为集中,对新闻价值的解读与评价越来越高受到受众的追捧。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新聞评论类节目在我国电视媒体中出现并渐渐兴起,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创新开办《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一大批电视新闻节目播出之后,具有我国电视媒体特点的新闻评论类节目逐渐成型,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新闻事业。进入二十一世纪,新媒体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凭借着时效性强、互动性强等新的特征得到了受众的青睐,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影响力受到新媒体的强势挤压,生存压力倒逼传统媒体寻求改革创新。特别是随着视音频技术的成熟和网络宽带的扩容,我国电视媒体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卫视对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其中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了贴近性,《时事开讲》《新闻公开课》《新闻1+1》等节奏明快、形式多样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大量涌现,让受众在节目内容的多次传播中易于接受。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分析 1.选题关注时事热点,兼顾时效性和深度 200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改版中推出了《新闻1+1》节目,节目以新闻事实报道与评论员评论相结合的形式出现,节目突出“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象,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最质朴的新闻”的宗旨。 《新闻1+1》聚焦国内当天发生的新闻热点、社会民生新闻,密集关注与老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人物等,在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中彰显出新闻节目的人文情怀。例如:《安倍晋三狂妄的代价!》《井下人的新生活》《高校反腐,正在进行时》等选题都是根据最新发生新闻作为切入点,从中选取观众更为关心的话题,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并进行评论,起到舆论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这档新闻评论类节目中,将各大媒体的重要新闻和重点内容梳理归纳后重组在观众面前,使新闻更具有纵深感和跳跃感,视角更犀利视野更开阔。 2.注重名主持人、名评论员的培养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综艺娱乐节目不同之处在于不注重主持人的身材、相貌、口才等外在因素,而是更注重他们丰富的学识与阅历,睿智的头脑和谈吐,成熟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新闻1+1》和《实时开讲》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相貌平平,没有过人的外表,而是往台上一坐,像聊天一样。但是他们却有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表达力,对新闻时事拥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在节目形式上《新闻1+1》也是独树一帜,从最初的固定两个主持人白岩松加董倩模式,到现在加入更加灵活多变的评论员点评模式,形式更加灵活,评论角度更多。主持人白岩松,其学者般的反问、机敏的智慧、犀利的语言、咄咄逼人的口吻、深刻活泼的节目风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使其在内地电视荧屏上树立了明星主持人的形象,如今,白岩松已然成为《新闻1+1》的代言人。除此之外,央视正培育着一批像白岩松这样的名记者、名评论员团队,通过主持人和评论员团队打造品牌影响力,使其成为央视最动人、最具魅力的一道风景线。 3.事件与评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借助电视这一平台,利用其声画兼具之特征,新闻事件在电视画面和记者采访中多角度展示,比单一的语言评论和文字评论更加直观,特别是在评论中通过与新闻现场画面的结合,对受众来说更是新闻事实的生动再现。除了画面语言对新闻事件的解读,电视新闻发挥其在视觉、听觉综合呈现的特征,特别是大量加入同期采访、背景解说、背景数据动画展示、图表特技、场景再现等多种传播手段。让原本晦涩的抽象观点表达更直观易于接受,增强了说服力,信息传播更有效。为了增强节目吸引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内容组织和编排中更讲究技巧,演播室和事件发生现场,主持人、事件当事人、独立第三方(专家、学者)等这些因素在节目中相互交错,事件的深度挖掘和对其评论交织并进,以非线性模式将整个节目编排在一起。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 1.增强评论的价值,将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相融合 随着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广泛,互联网、手机移动媒体客户端快速发展,传统电视媒体早已不是信息的第一发布者,新闻信息也不再是稀缺之物。海量的新闻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耳目,让受众在海量的新闻信息面前束手无策。传统媒体为了抵抗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与压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转向深度、观点、背景解读、大数据分析、综合梳理等层面,多元挖掘新闻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重事实轻评论是早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明显特征,如今已经无法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传播手段中赢得受众。只有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背景,持续追踪热点话题,解读新闻事件发生的因果,梳理呈现各方面观点,并将新闻事件在横向比较的同时放入社会生活全局中纵向解读,迎合受众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新需求,丰富了节目模式。 以《新闻1+1》为例,它关注最近发生的时事、经济、政治、社会新闻事件,并不断深挖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机制和事件的影响。它不仅对新闻时事进行调查追踪,同时配合多角度解析评论,环环相扣穿插进行,改变过去线性陈述的模式,形成跳跃组合的非线性信息传递的模式。既注重对新闻事实的挖掘分析,又注重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对观众的舆论引导和对相关部门的舆论监督。例如《新闻1+1》中的《高校反腐败,正在进行时》,这一期中并没有单纯地说明近期发生的3个高校腐败现象的新闻事实,而是通过这一事件延伸到整个中国目前高校存在的腐败问题以及如何反腐的高度,最后依靠第三方评论和评论员对高校腐败现象进行了评价。 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事实已不是观众看节目的重点,因为他们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了解了新闻事件,其重点在于评论员的第三方的评论,这样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和评论比新闻事件本身更显价值。 2.融合发展,电视媒体争夺新媒体多次传播的新高地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和压力,电视媒体唯有与新媒体相融合发展才能克服其自身缺点,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积极开通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沟通渠道,把电视观众的关注点留在屏幕上,把交流互动环节放在屏幕下,把电视节目内容与新媒体互动融为一体,信息沟通更加便捷。拓宽观众参与方式,增强观众参与热情,可以反向增加节目粘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可通过微信、微博平台获取网友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在节目中穿插。同时,网络已成为电视新闻节目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多屏传播时代的来临,许多电视节目将实现电视、电脑、移动智能手机等多屏传播。受众不再局限于电视媒体的线性传播,可以在网络上自由选择所观看的内容,让实时互动成为可能。 通过分析典型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梳理了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新闻评论节目的显著特征和新的发展趋势。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以其对新闻事件敏锐的感知度和独特的评论视角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并引领着中国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总体方向。 (作者系阿拉善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编辑:长 青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