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警惕地产报道中的假新闻
范文

    张璐

    【内容提要】从近几年的房地产报道中,可以看到一些房地产新闻被商家利用,夸大其词,缺失平民视角,有的房地产新闻还存在着假新闻、负面新闻等问题。本文探讨的是,假新闻对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危害有多大,以及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及时准确地抓住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并真实客观地报道出来,发挥媒体在房地产报道中的监督与引导作用,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地产报道 房价假新闻 监督引导

    一、地产假新闻引爆舆论

    1998年,我国取消福利分房制度,随后迎来商业房地产时代。随之而来的,有关楼市、房价也成了新闻报道的热门话题。学区房一词的产生,是从我国实施义务教育开始的。中小学“划片入学、就近入学”的原则也让学区房愈演愈烈。拿北京举例,2014年,北京市开始全面取消共建入学,让所有学生就近入学。换言之,如果想上好学校,那么在这个学校划片的区域内,有一套可以落户的住房就成了必要条件。

    2016年,一篇关于北京西城区文昌胡同学区房的报道让外界一片哗然。2016年3月3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报道,在北京市西城区的文昌胡同深处,一间11.4平方米的、不起眼的、甚至有点破旧的房子卖了532万元,算下来每平方米46万元。

    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理念就是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每平方米46万元的学区房”新闻让一些家长坐不住了,一些家长开始恐慌,而有能力的家长马上行动,果断购进学区房。与此同时,一些房地产商、房地产中介闻风而动,借机哄抬房价,北京学区房价格瞬间成了一个高不可攀的代名词。

    几天之后,经过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组实地采访发现,北京文昌胡同根本没有这么一处每平方米46万元的学区房,就是说,这是一条假新闻。

    每平方米46万元学区房的传言被击碎了,但是人们发现,这个区域周边的学区房价格却真得涨了起来。

    我们知道,影响房价除了市场运作本身的规律之外,还有两个非市场因素,那就是政府决策和大众传媒的影响。

    这里着重说大众传媒对房价的影响。

    在房地产界,有一个词叫做“预期”。预测房地产后期走向,预测房价,预测政府近期会出台哪些政策,其中预测未来房价会引起相当多民众的关注,因为房价与每个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直接挂钩。当一个时期,预测房价会涨得专家占了绝大部分的话,那么“房价上涨”这个观点将会成为主流而获胜。按照经济学理性预测学派的观点,这个主流观点就表现为关于未来房价的舆论,并将影响购房者关于未来房价走势的预期,进而影响购房者的购买决策。

    这就不难理解,当媒体曝出“每平方米46万元的学区房”不久后,北京文昌胡同周边学区房房价就纷纷跟着上涨。假新闻也是舆论,是个不好的错误的舆论,这个舆论不仅影响了购房者的实际判断能力,还有可能误导政府的某些决策。

    二、媒体遭受信任危机

    再看一则更早之前的房地产假新闻,它曾经轰动全国。

    2010年11月18日,《新民晚报》刊发消息《河北涿州楼市暴涨突破万元 “买未来”推高房价》。2010年11月18日,人民网紧接着转载了这篇文章,除了标题进行了稍微改动之外,内容基本与《新民晚报》报道的原文一致。人民网的标题为《河北涿州楼市暴涨破万元 过半购房者为投资客》。

    为何说这是条名副其实的假新闻,还得从头说起。

    先来了解一下文章中提到的一个地名——涿州。涿州是河北与北京西南部交界的一个县级市。2009年初的时候,一些媒体开始宣传报道这个地方,最有代表性的是新浪乐居频道报道的《角逐大北京,1-1-2小时交通圈》,此文通过专家访谈的形式,揭开了涿州被资深评论专家与地产媒体人一致看好的价值洼地,从而,涿州正式走进广大首都购房者的视线。

    有了媒体和专家的宣传,该区域的房地产销售人员也信心满满,公然对消费者宣称:未来几年,涿州有可能被划入北京,现在买就等于将来有了千金难求的北京户口。

    可以想象的到,这样轮番轰炸的直接后果就是:正在无力承受北京高房价的外地人,看到了新的希望,觉得涿州就是自己未来的置业规划。随着大量的北京购房客户纷纷涌入涿州的房地产市场,短短一两个月,涿州的房价也由当时的2600元/平方米迅速上窜到3500元/平方米。当然,这远远不够。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全国房价,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正在经历一个飞速上涨期。2010年4月,为遏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国家房地产政策从之前的支持,转向为抑制投资,而北京也颁布了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政策“限购令”。“限购令”的出台使很多人想在北京购房的计划变成泡影,于是,他们把眼光转向北京周边区域,恰在这时,各媒体还在继续为涿州加油鼓劲儿。

    当两家权威媒体的消息先后刊发(备注:新华网于2010年10月22日刊发消息《河北圈定涿州、涞水等13县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北京晚报》于2010年10月23日刊发消息《河北涿州等13个临近北京县市区有望用010区号》),涿州房地产形势便从量的变化达到了质的飞跃。

    涿州房价从每平方米2600元到3500元,再到7000元,有些楼盘甚至打出了“2011年年底,涿州房价必定过万”的广告口号。

    谣言止于智者。2010年11月24日,《法制晚报》发布一则标题为《房价破万谎言引爆河北新盘谁该负责》的报道。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房价过万是个谎言。《法制晚报》成为首个对“涿州房价破万”事件提出问责的媒体。

    三、如何防范假新闻?

    现在就来分析一下,房地产假新闻是如何出炉的。最普遍的一种情况是,由于记者专业知识欠缺,对房地产方面的情况了解不够,从而造成用词不当形成误导,或者引用数据出错,造成逻辑错误。

    假新闻的出现,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由开发商与某些媒体幕后操作,联合制造了新闻事件,目标是蓄意提高某区域的房价,从中获利。

    目前,我国许多媒体尤其是一些都市报,完全是市场化运作,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广告费,而在房地产业盛行时期,房地产广告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谁能分到最大的一块,取决于该报纸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服务程度。而这个服务包括通过记者之手,给开发商写一些有针对性的正面报道,甚至是夸大其词的报道。

    那么,如何防范房地产假新闻的出现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从记者角度来说,写稿子之前,一定要亲临现场,实地采访。一些有关房地产的会议,由于专业性强,会议组一般会提前拟好新闻通稿,如何选取,各家媒体记者都不一样。如果记者专业性不强,加上不去实地采访,为了完成任务,把新闻通稿稀里糊涂改一下就上交,再碰上审稿的程序不严格,这篇稿子十有八九就见报了。一些假新闻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

    第二,从编辑角度来说,一定要仔細验证信息来源,多和写稿记者沟通,多上几个网站,多看看相关的报道,假新闻总会露出蛛丝马迹。而作为审查稿子的管理层,也一定要利用自己的常识和逻辑推敲稿件内容,及时将假新闻拦截。

    第三,杜绝假新闻重树媒体的公信力,让“无冕之王”的桂冠当之无愧,这不仅有赖于新闻工作者的自律,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所以,防微杜渐,对于记者,要求其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张之花、王丰芳.房地产新闻报道的误区浅析[J].中国报业,2008(6).

    [2]陆剑.公信力:房地产报道的着力点[J].中国记者,2006(8).

    [3]梁德学、彭艳萍.楼市迷局媒体乱象——对近期房地产报道中诸问题的反思[J].新闻界,2008(5).

    [4]章青青.房产新政的新闻报道应客观、理性[J].视听纵横,2010(4).

    [5]赵敏.现阶段房产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J].新闻实践,2011(8).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编辑:王洪越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