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春晚传统文化传承现象分析
范文

    【内容提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的“大国”形象展示始终是春晚的核心主题。2017年央视春晚中,传承中华文化的创新节目成为亮点。本文选取《天山情》《中国骄傲》《五福临门贺新春》3个节目进行分析,分别对这3个节目中的传统文化传承现象进行论述。

    【关键词】春晚 传统文化 传承

    2017年央视春晚亮点颇多,舞美设计出奇、技术手段创新贯穿晚会始终,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的“大国”形象展示却始终是春晚的核心主题。晚会开场运用具有浓郁中国符号和中国色彩的独特元素和表演行为,聚焦中华大家庭“家”的概念。以一个主会场联动四个分会场,营造全球华人“共度团聚夜、共享中国年”的喜庆气氛,传承中华文化的创新节目成为亮点。

    一、《天山情》展现新疆文化的异域风情,建构地域认同和意识认同

    2017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中有一个小品格外引人关注,那就是《天山情》,因为它是春晚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演员担纲主演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喜剧作品,讲述的是新疆格库铁路修建过程中汉族和维吾尔族兄弟之间发生的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个作品在春晚35年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少数民族话题在春晚的话语语境中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2017年春晚却以一个将近17分钟的小品来展现新疆风情地貌,这在春晚历史上是一个实质性的突破。

    《天山情》展现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风情,表现了铁路的修建对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最终呈现了民族大团结的时代主题。小品中嵌入的台词“我们各民族兄弟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内容,这个作品将民族大团结的主题通过喜剧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取得娱乐效果的同时也使得中央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

    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完成对地域文化认同的建构,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大部分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合法地”生存,在“大家都赞同”的一致舆论的框架内生存,电视成为生产“普遍赞同”的一个组成部分。①新疆对于内陆地区的人民来说,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地理风貌可以通过纪录片等形式呈现,但文化的展现以及政治语义所赋予的“文化融合和传承”的目标则需要通过春晚这样一种全民性的节目来完成。《天山情》恰恰建构起了对于新疆地区的一种地域认同以及对于民族团结的一种意识认同。

    电视节目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一种人工信息,它在创造自己的意义和观众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传递传播者的观念和意识形态。②《天山情》就有效地传递出新疆传统舞蹈文化的一种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是一种传承,本身具有“严格而特殊的规则”,文化记忆不是缥缈虚空的想象,而是通过“依附于固定的载体”,以群体内所理解的符号系统进行操演。③这个载体就是文化记忆需要的媒介,是每个文化体系中都存在的凝聚性结构,是必不可少的。春晚的舞台恰恰是展现新疆文化记忆的恰当的媒介,通过这一舞台,我们对新疆产生了一种地域上的认知和印象深化,接受是前提,而后才能深入地把新疆文化纳入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范畴之内。

    《天山情》中对于汉族和维吾尔族人民之间关系的描述其实都是一个个民族团结的符号,比如小品描述的主题,格库铁路的修建对于库尔班大叔的奶牛养殖造成了损失,铁路修建者一定要进行赔偿,可库尔班大叔想尽各种办法对赔偿进行拒绝。小品后半部分对于拒绝行为背后的原因也表露得十分清楚,那就是汉族兄弟在沙暴中为他们筑建挡风墙、地震中为他们盖了抗震安置房、受了伤汉族兄弟为库尔班输了血,如此种种,都表现了汉族与维族亲如一家的血脉情谊。民族团结的意识得以在春晚中进行放大化的表现。这种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播,会让人产生新疆历来是中国的一部分,新疆与中原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感觉。因此,《天山情》重新解读并建构新疆的历史文化,使新疆的民族文化历史与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有融合交往,并将之建构到新疆各民族文化中去,这对于民族团结的政治话语建构是有益的。

    二、《中国骄傲》展现中国功夫的文化魅力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迄今可以考证的有4200年的历史,它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结晶。2017年春晚由29位世界冠军、9位亚洲冠军和42位全国冠军共同演绎了一台精彩绝伦的武术节目《中国骄傲》,其中很多高难度的动作是第一次在春晚舞台上呈现。外国人联想到中国形象时,最先想到的便是中國功夫,中国武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影响力也是巨大的。通过春晚舞台展示中国武术文化一直是历年春晚的传统做法,2017年春晚则首次让全国80位武术冠军集体登台亮相,这些冠军所代表的都是当今中国武术的最高水准,他们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武术文化的品格魅力。

    武术文化集中地体现了中华先民的求生智慧与积极的生存态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它能直接反映民族文化。武术文化的传承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实际上是在保留和传承中华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他们用肢体语言所记录下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符号。《中国骄傲》集中了国家武术队最优秀的冠军运动员,无论是长拳、南拳,还是刀棍、枪剑、太极,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18岁的武术冠军吴照华表演的刀术里面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旋子转体720度接劈叉”,这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后,发展成竞技武术特有的一个高难度动作。另一个夺人眼球的是猴棍,这是一项中国传统武术项目,以模仿猴子的形态和眼神,结合武术棍的难点动作来呈现。单人表演展示的是“绝技”,双人对打则考验的是默契。《中国骄傲》中最扣人心弦的对练项目之一,是由来自天津的赵兰兰、陈磊组合带来的“双刀进枪”,进攻和防守之间,速度、力度和狠度都达到了极致。节目中展现出的是中国历尽千年积淀下来的武学精华,同时又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出了新的武学动作,这一“中国功夫”的符号借由中国最大的晚会舞台得以向全世界呈现,表现出的是一种带有中国烙印的文化自信,这与习总书记在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是不谋而合的。

    武术文化不仅需要展现,更需要的是传承下去。武术文化传承实质上传承的是民族精神与思想文化,同时传承武术文化也是一种对民族文化自觉与自尊的反映。《中国骄傲》节目中武术冠军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舞美的设计也是别有用意的,舞台的背景都是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山水、华表、林海,用这些意象来与武术文化的展示融为一体,中国文化品格魅力得以凸显,一切都是相得益彰的。

    武术也以其极其丰富的内涵与文化力,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增殖。“文化增殖是一种文化的放大现象。当一种文化原有的价值或意义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出新的价值或意义,或者一种文化的传播面增加从而使受体文化相对于传体文化有了某种增殖放大,这就是文化的增殖现象。一方面表现为量的增大,一方面表现为质的放大。质的放大是指信息在传播中价值或意义的增加或升华。”④武术文化通过传播可以得到增殖,再加上社会参与因素的不断影响,会使原有的武术文化得到进一步增殖,同时也得到新的发展。《中国骄傲》中的武术冠军有很多是世界冠军,他们通过在世界赛事中的亮相以及获奖来放大中国武术的价值,同时通过春晚的全球性传播把这种放大的价值进一步得以强化,这种文化增殖的潜力是巨大的。

    三、《五福临门贺新春》展现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7央视春晚特别设立了一个互动环节——《五福临门贺新春》,这个环节展示了中国五位书法家为春晚特意书写的“福”字,这五个“福”字会通过抽奖的方式赠送给参与扫码活动的春晚观众。这个节目在春晚历史上也是一种创新的节目类型,既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汉字文化,又通过中国人喜见的“福”字与广大春晚观众相互连通,是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叙事形式”,通过艺术化呈现而不是文化说教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集中抒发,形成了晚会的亮点,打破了以往历年春晚一演到底的固化模式。

    中国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汉字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化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功不可没。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汉字文化,汉字中蕴含了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是当前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独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五福临门贺新春》这一环节就是在向全世界展现这门语言,一个“福”字可以有五种甚至更多种的写法,这是其他拼音文字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中国民众对于汉字丰富性的认知会得以加深,而同时国外受众尤其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受众则会为汉字的多变性所折服。

    文字和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己创造的,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历经数千年从未中断过。汉字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全球的华人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绘出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图,或考证演绎出一段中国历史文化典故,因而汉字是一种文化信息极为丰富的载体,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特征的动态文化符号。“福”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圆满的象征,中国人追求的就是一种生活以及内心的圆满。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上,就已有不同结构的“福”字,尔后随着古籀、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出现,“福”字书法越来越多,越来越艺术化。“福”字不仅是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物品,而且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及各种变化。春节贴“福”字已经成为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民俗,春晚舞台上送书法家书写的“福”字是第一次,这也迎合了中国人对“好福气”的一种期许。

    汉字本身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书法、碑刻、篆印、诗词、楹联、灯谜,乃至识字、解字、说字、测字等等,无不包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⑤随着中国民间对汉学的重视,跟汉字相关的学习活动已经成为中国民众教育下一代的必选项,这种民间的意识借由春晚上升为一种“国民意识”,可以说《五福临门贺新春》这个节目功不可没。

    2017年央视春晚从舞台美术、节目品种、节目内容、演员服饰、包装形式、视频画面等方方面面上,都体现出了中华传统艺术精髓,融合了时代艺术的新思想,展示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力量,通过这样一台全球狂欢的盛会来弘扬传承中华文化将会是春晚一直不变的主题。

    注释:

    ①[英]斯图亚特·霍尔.文化、传媒、语言[M].哈钦森出版社,1996.85-87.

    ②刘燕.国族认同的力量:论大众传媒对集体记忆的重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9(6).

    ③王霄冰.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J].江西社会科学,2007(2).

    ④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42.

    ⑤王东、卢家华、曲哲.解读汉字艺术中的中国传统文化[J].消费导刊.2008(3).

    作者简介:郝丽丽,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编辑:长 青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