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记者如何写出好的新闻作品 |
范文 | 刘晓梅 随着自媒体的诞生,一些没有采访资质、未经记者职业培训、没经历过正规采编流程的写手,加入到了作品发布的行列。这些文字在网络经历了多次传播后,开始被受众所质疑乃至排斥。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面前,在一些亟需新闻事实的消息面前,人们开始回归,开始呼唤“专业报道”。 一、六要素:新闻稿件的基石 简单的,往往又是原则的。这里仅从新闻采写基本要素入手,简要分析正规新闻稿件的必要条件。 1.六要素:新闻报道的基石 在众多科班出身的记者眼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内容,特别是前5个W(when,where,who,what,why)是一条新闻最基本的框架,然而对很多网络“假新闻”来说,这却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 日本3·11地震已经三年了,每年网上都会有日本卖了三船的核辐射海产品到中国的信息,内容一模一样,年年有人信以为真,在QQ、微博、微信上传播。事实上,业内人士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端倪,时间、地点、人物、渠道都含糊其辞,明显是一条假消息。 年轻记者在处理稿件时,往往容易忽略六要素的必要性,大大折损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2.结构安排:六要素顺序有技巧 常规结构是在新闻稿开头,对5个W进行简要概述,并在结尾对事件结果及影响(或意义)进行点评。这里要强调一点,对短消息来说,一条报道最好一个主题,对于补充观点和信息,可以通过组合报道方式,提供背景报道或辅助报道,尽量要让主体报道简洁明了。 对于长消息或是专题类报道,一个比较常用的结构是“倒三角”,也就是“倒宝塔”式。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全篇首段,将段落核心内容放在每段开头。这一写作风格,可以有效适应当下新闻传播快速、直接的特性,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记者所要传递的核心内容。 在当下消息传播“快餐化”环境下,普通新闻报道的结构越简单,六要素传递得越直接,则越有利于作品的大众化传播。 二、视角:新闻报道的个性化标签 新闻视角就是指新闻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在诸多的报道元素当中,新闻视角贯穿着真相寻找、现象透视、挖掘整理和归纳思考的全过程。 1.从“新”选择新闻视角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新闻素材,记者的功底不同,所写出的报道相差甚远。要想写出好新闻,就必须多观察新闻事实的各个层面,选择最有新意的角度。实践证明,角度的新意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标准,也是最吸引受众、最具活力的因素。 4月2日,大连一套《新闻锋线》节目播出了《大菜市多个摊位销售仿真冥币》一条片子。该题材本身便是“新”现象,记者的处理角度,又颇为用“心”。作者通过暗访,抓实了“仿真冥币与人民币外观相似”这一现象之后,又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正式检查,结果却扑了个空,业户坚决否认曾经卖过仿真冥币。整篇报道,记者既传递了仿真冥币属非法的事实,同时也对执法检查“走漏消息”这一现象,进行了批评。这就是本文记者的用功之处,如果只是暗访后,加一段文字说明,说此行为属非法,则报道过于肤浅。如果发现执法检查消息走漏后,记者只是描述事实,也让观众意犹未尽,直到最后,记者现场询问工商所执法人员,消息为何会走漏?当镜头停留在工商管理人员无言以对的画面上时,其意自明。 2.从“焦点”、“热点”中选择新闻视角 新闻报道既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又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反映丰富的新闻内容,表达出重大的、有意义的或有意思的主题,就必须选择一个能聚集受众目光的好角度。要像画家、摄影师那样,尽量选取有特色的、“立体感”强的角度。受内在特有的认知结构的影响,热点、疑点、难点、争论集中的问题,往往是读者倍加关注的焦点所在。选择的新闻报道角度,若在情绪上、心理上拨动读者的心弦,就更容易获取非同一般的社会宣传效果,实现新闻的真正价值。 3.从“以小见大”中选择新闻视角 选择新闻角度还有一个大小的问题。在选择角度时,不能贪大求全,如果贪大求全,角度就选的太大,必然是新老材料掺杂,报道效果也就不佳。报道角度选择小一点,口子必然就窄,写起来就可以写得细一些,开掘得深一些。 三、新闻写作的实战技巧 1.“抢眼”的标题 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在新闻传播“快节奏”的时代里,标题直接决定整篇报道是否有读者能够继续阅读。对于河北大学校园车祸事件,在《河北大学发生“校园车祸”》、《局长之子校园撞人致死》、《我爸是李刚》等标题中,最后一条直接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李刚是谁?他爸是李刚与别人有什么关系?与报道有什么关系?一扫标题,几个问号便打在了读者的心中,使人产生了看报道、解心惑的兴趣。同时,“我爸是李刚”这句话深深被读者记住,又以口传“新闻”的方式传播开来。这就是新闻标题的特殊之处,看似于虚处做题,实则挖出来的是最令人深思、最有新闻价值所在的东西。 能引起记者注意的标题,必须将此次新闻主题简单扼要地说明出来。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当然,记者要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无论是起标题,还是全篇写作,都要尊重事实,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2.“精妙”的导语 下面举例描述式、叙述式、提问式导语,来看怎样写导语,既能抓住事件的实质,又能吸引受众为该报道停留。 (1)描述式 墙上碎裂的油漆半挂在厨房的天花板上,零零碎碎犹如雪花般;水浸透了天花板,逐渐形成一个小窟窿……这是繁华纽约的破败一角。这是《东方早报》描写美国因政府缺钱,导致破旧公房无人维修的消息。 (2)叙述式 20日他们来送尸检报告的时候还说月底开庭,但21日下午律师接到通知说是22日上午在凤凰县法院开庭,连我们家属都没有通知,这太突然了!”《北京青年报》报道少女凤凰坠亡案的审理工作。 (3)提问式 小摊上的民生是不是就可忽略不计?小摊上的民生丢了谁的脸?这是《南方周末》报道南京玄武区以“影响市容”为由,要拆除所有报刊亭一事。 这三个导语,描写式从情景入手,叙述式从悬念着笔,提问式则直接揭出矛盾,直接开启了读者的味蕾。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开头是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个能吸引人看下去的导语,正是新闻报道中精妙的开头”。 3.“生动”的内容 美联社记者哈尔·博伊尔说:“认识事实真相,并对它进行清晰的陈述,这是一个能干而诚实记者的首要职责。”在“《华尔街日报》是怎样讲故事的”一书中,也重点介绍了新闻报道“真实与生动”的辩证关系。 来看《南方周末》一篇《老外苦斗中国式考试作弊》的报道: 开头:这些作弊者为了出国,在托福、雅思、德福等出国资格考试中不惜雇用替考“枪手”,假造文凭履历等。…… 中部:起初,托福、雅思、GRE等外语考试的替考广告以“牛皮癣”的形式出现在高校的布告栏上。…… 结尾:在这场双输游戏中,唯一的赢家也许只是替考“枪手”们。 这是一篇“硬料”颇多的报道,然而作者采用了“枪手”、“牛皮癣”、“双输游戏”等热词,虽说报道篇幅较长却仍能让读者兴致不减。 创新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道路。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媒体带来更多挑战,对更多新闻稿件的采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与时俱进,时刻以受众利益为重,才能写出好文章。■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