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跳出浅层重复 让新闻更具新意 |
范文 | 谷石巍 新闻贵在“新”,然而在我们日常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日复一日地在浅层次中重复的现象。那么,如何使我们报道的同一题材的新闻跳出浅层多次重复的圈子,让每一条新闻都给人以新的感觉? 看透事实本质 写出独家视角 对于同一件事实,换个角度去观察,往往就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对于记者而言,在新闻采写过程中,选择一个更新的角度,不仅仅是新闻写作上的技巧,更是避免与上一篇同一题材稿件重复,使新闻更具新意的重要手段。 例如:获得一九九九年度省优秀新闻二等奖的作品《项丽英换将》,记者最初采访到的新闻事实只是民营企业——永安集团公司董事长项丽英用三年时间招聘了六十多名大学生。民营企业招聘大学生的新闻在此之前已报道过多次,如果不改变报道视角,还像以前那样报道一个企业花了多少钱,招进了多少名人才,就只能是数字的变化,其主题还是在重复以前的报道。为了避免重复,写出新意,记者反复到企业进行深入采访,结果挖出了那家企业用招聘来的大学生陆续换下了十七年来一直担任各部门领导职务的家族成员的新闻事实。这一招聘大学生进厂的事实本质被挖出后,新闻的角度一下子由过去报道过的民营企业重视人才变成了民营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以及市场的需要,就必须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冲出作坊式,走现代企业之路了。 由此可见,深入采访,挖出新闻事实的本质,才能写出独家视角,才能在同类主题的报道中避免重复,使新闻更具新意,更具指导性。 深入采访 挖出基础事实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新闻事实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因此,它同时也就具有了报道的多侧面性。关键是记者要知道自己身处哪个历史阶段,这个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的主流是什么。也就是说记者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身处的那个历史阶段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才能在采访中面对最初了解到的事实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在对事实进行多角度思考并进行深入采访的同时,挖掘基础事实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确立避开与此前报道雷同且更具新意、更符合时代精神的新闻主题。例如:辽宁科技大学学生佟某因在英语考试中作弊被学校开除学籍,佟某不服,把学校告上了法庭。2008年4月鞍山市铁东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判佟某败诉。按以往常规报道模式,记者只要写出开庭时间、地点、原告、被告及庭审结果就可以了。为了不重复过去对庭审的报道模式,记者就法庭为什么判佟某败诉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当采访一位旁听了庭审的市人大代表时,他说:“考试作弊反映了原告对诚信意识的缺失,而诚信意识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信誉,绝不可忽视。”这句话一下子打开了记者的思路,找到了报道的角度,最终把一次常规的庭审写成了《缺乏诚信意识,大学生状告母校败诉》的新闻。 这篇对庭审的报道由于挖出了事实的内涵,不仅避免了与过去对庭审报道模式的的重复,也达到了新闻教育人的目的。 深入观察 寻找更具新意的主题 记者必须每时每刻都用心地去观察事物是怎样发展的,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深层次的却容易被表相所掩盖了的新的事实。只有不断地深入系统地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看出事物的本质,才能跟着事物的发展写新闻,才能使我们的新闻跳出浅层多次重复的怪圈。例如:《刘春余教子》一稿,一开始记者了解到的新闻事实只是个体户刘春余带着慰问品去敬老院慰问老人。这样的新闻事实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一直反复报道着。正当记者因做重复报道而为难的时候,记者看到刘春余与他带来的一个小男孩一起,把一条条新床单铺在老人床上。敬老院院长刘静英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对刘春余说:“这孩子长大了准错不了。”观察到这两件事实后,记者心里有了谱,在通过进一步采访后,写出了《刘春余教子》一稿。不仅避免了与以前同类报道的重复,而且突出了个体户刘春余时时事事不忘教育孩子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主题。 试想,如果没有记者在现场的细心观察和进一步的深入采访,能写出这篇既避免了同类报道的重复,又更具有新意的主题吗?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