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民生至上理念下新闻报道的视角选择
范文 李冰洋
在当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指导下,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为主要特征的民生新闻,关注社情民意,倾听百姓呼声,将目光投向了“人”本身,关心人、表现人,新闻报道传统的思维模式渐渐被打破。这既是新闻理念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变化的价值追求,也成为媒体吸引受众的一种人文取向。
以关怀民生为主要内涵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尚书·五子之歌》中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说。《管子·霸业》中有“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的治国方略。而“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就是百姓生计的意思。近代最早对“民生”进行具体阐发的是孙中山先生,他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民本思想。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由此推及,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医疗卫生、工作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都是其关注的内容。
新闻要记录和再现瞬息万变的生活,就得注重事件表达的动态性,充分展示鲜活的现场、感人的细节和最新的事件进展。在民生新闻表现上,生动的画面、鲜活的市井语言使媒体与市民实现了零距离的贴近。民生新闻广泛采用人文叙事手法,注重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民生新闻以民本理念为基本诉求,人文叙事方式是民本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人文叙事手法的基本要素是:动态性、现场感、亲和力、参与性。
民生新闻报道是从百姓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然而它应当从“家长里短”中寻找和反映百姓心中的愿望。民生新闻重在“民生”,与民众利益相关的,围绕民众生活展开的新闻事件、现象,有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民生新闻报道的是百姓身边的事情,并且都是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怎样把特殊的身边事与当地乃至国家更普遍的事联系起来,使民生新闻报道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更真实地再现矛盾,也更有利于党和政府对问题的解决,民生新闻要正确地选择题材,在普遍性中寻找特殊意义,在特殊性中探索普遍问题的解决办法,实现民生新闻从小处入手大处着眼,由“小民生”向“大民生”的转变。
所谓“大民生”是相对过去我们日常新闻操作中的“小民生”而言的。过去的“小民生”,主要是将关注的着力点放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寻常生活中,为百姓提供量身定做的生活信息和服务信息。而现在的“大民生”,则更多注目于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及走势等新闻,比如,金融、房地产、汽车等方面政策调整或新规,同时“大民生”还包括“从民生角度对国家大政方针所进行的解读和诠释”这层意思,通过民生角度来解读国家大政方针的内涵及将有可能对民生带来的具体、直接的影响,这有利于国家大政方针的深入民心和贯彻落实。
如果“小民生”更多强调的是新闻内涵的话,那么“大民生”更多强调的是新闻的视角。就传媒在社会上的舆论影响力而言,“大民生”的重要地位较之“小民生”显而易见,因为它不囿于“小家”“小人”“小事”的一孔之见,而是以广泛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体现民意的“大民生”为己任,报道诸如社会养老保险、教育、医疗、下岗再就业、农民工等涉及老百姓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方面的问题,并且视线下移、平视,渗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新闻媒体已不再是单纯的宣传和教化工具,它已经成为民众发表意见、参政议政的平台和重要渠道。尊重和关注百姓,突出栏目的亲民性、为民性,把媒体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已成为政府和民众对媒体的根本要求。民生新闻要有所突破,就必须在题材选择和栏目定位上下功夫。
民生新闻栏目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运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老百姓自己的情感和命运。但是,在反映百姓生活的同时,作为民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新闻报道更要注意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良知,既要善于沟通信息、倾听呼声,更要学会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新闻实践中,提高民生新闻采访技巧,才能够使新闻生动形象。只有身体力行走到基层去,才能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用有感情的语言表达出完整的意思,才能赋予新闻真正的情感。都说冷暖自知,若想知道群众的冷暖,只能亲自走到群众中去,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不断行走在基层中用心写出来的。
若想听到百姓的心声,若想让他们敞开心扉毫无忌讳地交谈,新闻工作者除了走到基层去,更重要的是要把姿态放低,把话筒和镜头对准最普通的百姓,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多给他们表达的平台,这样的新闻才能展现出最大的价值。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切实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说群众想说的话,说群众能听懂的话。
用简洁明快、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把新闻事实呈现出来,比起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更容易让群众接受。群众看的是实实在在的新闻事实,而不是看新闻工作者炫耀自己有多专业。空话、客套话的减少,才能增加报纸的发行量,报道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情,多给百姓说话的机会,然后用通俗易懂简短的语言加以概括,这样整个新闻事件报道下来会显得内容更充实,更有价值。
以人为本,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选择民生新闻的报道“视点”,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按照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践行“走转改”要求,把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可读性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