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融媒体下新疆“一带一路”传播策略探析 |
范文 | 李家家 张莉 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在对外传播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融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对外传播,构建本国话语体系,成为当下“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命题。本文基于融媒体背景,通过分析当前新疆基本情况及媒体发展现状,就新形势下“一带一路”传播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新疆 ?融媒体 ?对外传播 ?策略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5年3月,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出了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位置。在融媒体背景下,新疆本地媒体积极加强本土文化的报道,构建地域形象,同时开展对外传播,在国际传播中寻求话语权,助力“一带一路”的建设。 新疆位于西北边陲,毗邻中亚,是我国与中亚各国交流的枢纽,且新疆拥有众多对外口岸,为“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国际间贸易提供了便利的窗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特征,他们在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方面与邻国具有相似性,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文化基础。在上述优势下,新疆媒体不断探索“一带一路”传播新模式,积极构建新疆形象,加强国际间友好交流。 二、新疆“一带一路”传播现状 (一)融媒体概述 随着“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介组织的合作形式呈现新形态,出现了“传统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的融合趋势,媒介环境进入“融媒体”阶段。“融媒体”是利用媒介载体,寻找新老媒体的互补性,并在人力、内容和宣传等方面进行整合的新型媒体。 新疆自20世纪初就出现了报纸,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传统媒体矩阵。进入新世纪,网络媒体在这片土地快速生长,新媒体发展始于2000年,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本地的新媒体包括天山网、亚心网等,形态基本完整。迄今为止,新疆媒体形态基本健全,本地新闻事业稳步发展,在融媒体环境下,新疆本地媒体紧追时代步伐,摸索媒介发展新模式,在宣传本土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传播现状分析 1.报道议题陈旧,缺乏创新性 目前在对外传播中,以主流媒体为主,对外传播的内容固化且单调,缺乏创新意识。“在对外传播中主要侧重的是新疆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习俗、资源优势等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对新疆经济、文化、民族心理的深度挖掘。”①此类报道流于表面,缺乏深入性,在中亚各国受众心目中形成对新疆地理层面的表面印象。陈旧的议题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甚至是抵触心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一带一路”下的对外传播不再是单纯的国家形象的建构,而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等方方面面的合作协作,因此媒体的报道不应只拘泥于以往的议题,而应贴合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实力,甚至可以进行国家宣传的主题策划。 2.融媒体发展初起步,地区发展不均衡 2018年8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中宣部于2018年启动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预计到2020年底完成全国覆盖。其中,新疆的区县也被列入600个建设名单内。就目前新疆融媒体开展程度而言,存在县级滞后于省级,县区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经验不足。首先是省级融媒体发展态势良好,拿天山网来说,现有汉、俄、维吾尔、英、哈萨克、土耳其六个语种,在中亚宣传中起了重要作用。与县级媒体相比,省级媒体在“一带一路”传播中有更大优势,但也存在发展历史短,发展主体少的问题,仅有几家媒体孤军奋战,尚处于摸索尝试阶段,相较于内地媒体仍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县级融媒体建设开始起步,南疆《阿克苏日报》依托联著实业闻道屏联网解决方案,建立了自身的融媒体平台,但是县级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人力、物力等诸多障碍,自身难以具备发展融媒体能力,且发展覆盖率低,各项机制仍有待完善。新疆幅员辽阔,现有89个县(市),县级媒体数量庞大而繁多,且经济水平不一,难以短期内同步发展。 3.合作形式有待探索,互动机制欠缺 媒体间缺乏长期的合作是阻碍当下对外传播的因素之一,当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融媒体时代下,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优势互补,而新疆的融媒体尚处于发展初期,显然难以实现全面合作。其次是新疆本地媒体与国内媒体的合作缺乏黏性,媒体在报道的时候还是集中于發生在本土的事件。“新疆媒体与国内媒体的合作,大多只是共同实施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共同制作涉疆题材的影视和纪录片等,合作大多是基于某种宣传任务,缺乏持续的发展动力。”②与中央媒体或其他媒体机构没有形成长期的合作,仅就大政方针性的事件进行转载、报道,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本地媒体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形成对外传播的特色。最后是与中亚各国间的媒体缺乏合作机制,不同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也成为影响对外传播的因素。而且对外传播单向性强,难以与中亚各国受众保持紧密的联系,信息反馈滞后,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 三、融媒体下新疆“一带一路”传播策略分析 (一)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完善融媒体结构 加快构建县级融媒体建设,首先需要从国家、省级层面出发,助力县级媒体,共同促进传统媒介向新型媒介形态转型发展。2018年9月,在人民日报社的助力下,奇台县展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人民日报社的助力,体现国家层面上对建设融媒体的积极态度,奇台县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也是地方媒体与省级媒体对接的平台,为对外传播提供信息源。其次是针对媒体发展情况对症下药,加强对县级媒体的帮扶力度。针对较贫困的县区,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措施,引进人力、物力,为县级融媒体的发展注入生机。 融媒体环境下,要注重加强县级与省级融媒体的合作,完善区域内融媒体协同发展机制。利用技术平台,形成县级融媒体供稿——省级融媒体对外传播的良性传播线路,同时,省级融媒体也应利用自身优势,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其提供政策类、深度类报道,提高县级融媒体报道质量。两者互为作用,交相辉映,共同为构建地区形象、提高新疆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发力。 (二)创造“互联网”思维,对外传播精准化 “互联网思维”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提出的,他认为,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中,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方式思考问题。这一命题最早产生于商业领域,在今天,俨然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成为各行各业发展需要考量的因素。新华社就将互联网思维与新闻传播理念相结合,推出《新华社独家全景揭秘:72小时后,这里是世界瞩目的焦点》节目,利用航拍和360度全景拍摄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行报道,沉浸式的体验受到网民好评。 新疆媒体在“一带一路”传播过程中也应学习和借鉴互联网思维,将其运用到具体传播中。融媒体概念下的“宣传互融”要求在分析新老媒体的利与弊的基础上,进行优势合作,产生1+1>2的效果。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指导,融媒体下的整合不再是将传统媒体的优势和新媒体的优势简单相加,而是要跳出这一框架,立于时代的场景下,重新审视新老媒体的关系,这是对以往媒介形态与媒体思路的重构。自2018年以来,新疆的融媒体也开始起步,2018年5月,新华网在新疆设立首家融媒体科技展示馆,馆中设有VR虚拟体验区。今年1月,党报头条融媒体新疆云中心在乌鲁木齐启动,新疆云内容涉及城市形象、文化自信、改革先锋等众多内容。诸如此类的融媒体平台,为新疆媒体的发展注入活力,为本地新闻业态的发展,以及对外传播提供新平台、新思路。与此同时,《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等本地主流媒体也可借助政策、资源等优势,对VR、AI等最新科技持续关注并加以运用,形成融媒体发展模式,借此寻找本地媒体与中亚各国受众的内容契合点,精准传播,提高传播认同度与传播效率。 (三)增强创新意识,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融媒体的模式创新包含两类,一类是数据库模式,另一类是新闻专线服务模式。数据库模式主要针对由传统媒体供稿的新媒体平台,如新疆日报网。这类平台可构建一个“媒资库”,将整合后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内容置于数据库内,通过数据库向受众传播。对外传播中可充分运用这一模式,本地主流媒体如新疆日报网、天山网等网站可依托《新疆日报》构建数据库,并将数据库内容进行分类,以数据库的模式传播,中亚各国的受众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搜索信息,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对外传播信息的完整性。第二类是基于用户建立智能数据库,新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将最新事件、重大活动第一时间传递给更多媒体。在对外传播的话语报道中,针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可采用专线服务的模式进行信息传递,一方面中央有重大决策时,中央媒体可以第一时间传达给新疆本地媒体,由本地媒体结合受众特色,进行深度解读、报道,提升信息传输的价值。另一方面,针对两国合作等有利于中亚各国共同利益的事件,本地网站等新媒体也可与中亚各国媒体建立新闻专线服务,本地媒体第一时间将信息告知中亚各国的媒体,由他们进行信息的报道,更能找准受众的接受点,削弱信息跨国传播的壁垒。 除了模式创新之外,内容也要创新。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要求我们对外传播中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合作。显然,融媒体时代下的对外传播更是对科技软实力的传播。媒体应更新报道议题,加强对经济、科技等元素的报道,充分展示中国的时代风貌。同时,走好数字丝绸之路,也不能仅靠媒体单方面宣传,要充分考虑到,中亚各国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在数字化、信息化等方面滞后,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中国有责任助力沿线国家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中国也为此做出积极的努力,中兴和华为等企业走出国门,助力沿线国家的通讯建设,阿里巴巴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助力沿线国家对外经济发展。因此,媒体报道在注重构建本国形象的同时,要立足于两国共同利益,营造国家间互帮互助的良好态势,给予沿线国家充足的信心与支持。 四、总结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潮流,事关全球的福祉,契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在促进其与沿线国家的信息沟通、互惠互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新疆本地媒体更是积极扮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角色。融媒体环境对本地媒体提出新的要求,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媒介优势的简单相加,更要从资源、宣传和利益三方面构建全新的对外传播体系。因此,对外传播中,也应树立对外传播意识,提高創新意识,把内容做活、做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发挥好对外传播作用,增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认同度,构建“一带一路”发展的良好环境。 注释: ①②王蔚蔚、周根红.“一带一路”与新疆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J].中国出版,2018(06):38-42. 参考文献: [1]凡宇、黄三生.“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85-90. [2]金玉萍、史丽媛.“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媒体如何传播好中国声音[J].中国广播,2018(01):27-30. [3]胡可杨、李洪涛.媒体融合环境下新疆主流媒体转型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3(17):54-57. [4]帕哈尔丁.新疆新闻媒介发展简史[J].当代传播,2003(04):30-31. [5]陆斌、葛江霞.新疆网络媒体的现状及前景[J].当代传播,2002(06):62-64. [6]刘星池.新疆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J].新闻世界,2010(07):215-216. [7]祝晓云、胡可杨.新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出路[J].实事求是,2017(01):29-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