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平安时报》实践看专业报调查报道如何形成影响力
范文

    叶东芝

    

    内容提要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势如破竹,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伴随而来的信息轰炸和可视化、碎阅读,让深度调查报道日渐式微。本文认为,专业报如果发挥所长,仍能在调查报道上一试身手。

    关键词 调查报道 平安时报 公安 专业报

    2014年1月,国务委员、公安部长郭声琨在《平安时报》的调查报道《“解放”派出所》上批示“浙江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2016年1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批示肯定了《平安时报》的调查报道《乌镇平安——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安保工作完胜启示录》。作为一家省级专业报,《平安时报》何以将调查报道做得风生水起,引得高层领导频频关注?最近三年,《平安时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调查报道上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聚焦平安主题、凸显公安特色的深度报道之路。

    一、独辟蹊径做调查报道

    调查报道是指报道者通过比较长期而完整的积累、观察与调查研究,对某一或某类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所进行的深入、系统、详细的报道。调查报道大致分为调研式、追踪式、揭露式和批判性四种类型。坚持是调查报道保持生命力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同时要有切合报社实际的报道策略,形成自己独有的报道模式,才能可持续发展。分析起来,以下三方面是我们着重考虑的。

    一是如何坚持报纸定位。《平安时报》是我国唯一省级公安类报纸,以“新闻推动平安”为办报宗旨。调查报道因其独具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备受业界重视,没有理由不把这一新闻品种用好,凸显其独特的价值。围绕公安中心工作,瞄准平安建设中具有典型或普遍意义的内容,把精力主要放在调研式与追踪式调查报道的组织和策划上,以更好地履行《平安时报》的职责使命。

    二是采取何种报道策略。“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和多数省级专业报一样,《平安时报》现有采编力量在保障正常出报之余,无法常态化开展费时费力的调查报道,也无暇涉及揭露式和批判性内容,因为这两类调查报道的风险、复杂程度是我们难以应对的,还不如集中优势力量对关键题材精耕细作,以求“少而精、简而远”。

    三是如何用新闻推动进步。媒体人都希望能用新闻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舆论的引导来凝聚民心民意,也可以借助领导的力量来推动进步。据此,调查报道一方面是做给广大读者看,另一方面还要给领导干部看,要两相兼顾。如果把调查报道做得精彩有分量,能引起领导的重视,进而得到批示,就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推进工作、解决问题。

    理清思路后,行动就有了方向。从2013年底起,《平安时报》陆续推出一系列“警务改革”方面的调查报道,对公安机关如何应对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改革攻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点问题进行思考,介绍浙江公安机关在深化改革中的创新实践,并且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提供给公安部、浙江省委和浙江省公安厅领导参考,试图以媒体的力量,对推动公安工作和平安浙江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开篇之作《“解放”派出所》引起公安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专门对报道做出重要批示。

    回顾这篇调查报道的采编经过大致如下:2013年下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浙江省公安厅领导下到派出所当了一周的普通民警,与民警同吃、同住、同出警,实地了解和感受到基层派出所不堪重负,希望松绑减负的愿望十分强烈。报社领导捕捉到这一信息后,结合下一年公安改革重点,意识到这是一个体现工作趋势、可以做前瞻思考的难得题材,就马上组织记者分赴全省6个市公安局、9个县级公安机关、16个公安派出所调查采访,真实了解派出所的工作状况和基层民警的现实诉求。主创人员在整理出10万多字采访素材的基础上,几经讨论,几易其稿,最终以《“解放”派出所》为题,运用基层民警的原生态语言,写成了这篇推动重大决策出台的调查报道。

    文章运用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公安派出所负担过重,无心、无力、无法抓基础的现状。客观呈现和理性思考结合,既有全局高度,又有透视深度,剖析问题一针见血。浙江省公安厅随后以2014年“一号文件”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派出所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安部也研究制定了规范、加强派出所工作的相关意见。

    报道引起高层领导的关注并做出批示,有力推动了公安改革,充分显示了新闻的力量,更加坚定了独辟蹊径做调查报道的信心,也有了进一步服务公安中心工作和平安浙江建设的行动自觉。之后,《平安时报》又陆续推出对新昌“项目警官制”实践思考的深度报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对宁波企业交通安全“信用评价管理”模式的透析报道《“信用评价”走活交通治理“一盘棋”》;对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童装之都”湖州织里的调查报道《“大人”穿不了“童装”》等等,都不同程度受到读者欢迎,引起领导重视,对工作的推动、经验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胸有丘壑的修炼之术

    对于习文作画的人来说,如果心中能够把握深远的意境,就能下笔有神采。同样,从事调查报道的记者,只有多阅历、宽视野,多思考、勤探究,形成自有高下的对事物判断处置的能力,才能写出引起关注的调查报道。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建立精确定位的坐标系。调查报道记者要不辱使命,就必须在政治素养、知识背景和思想维度上有更高的自我要求,形成精准认知事物的坐标系,在遇到具体现象和问题时能够准确判断报道价值,把握调查报道选题,找准着力点。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调查报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虽然公款浪费现象已存在一些时日,不少人也习以为常,但这篇报道之所以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是因为报道深刻揭露了公款浪费背后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并且在合适的时间节点上,下情上达,直接助推了对“四风”问题的整治。

    吃透中央精神、把握社情民意、选准时间节点,如此成功的调查报道案例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在实际操作中,《平安时报》也大都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找线索、选题材,将报道内容置于社会发展、社会变迁的进程中,去揭示某项工作、某个问题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捕捉相关社会阶层的感受与反应,以此来反映历史进程的发生和发展。当确定了这样一个坐标系的时候,就可以把选题放在里边观察,形成判断和思考的角度,进行选择和取舍。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调研风。比起一般性的常规报道,调查报道对显著性、深刻度要求更高。因此,调查记者必须有较高的政治水平,怀着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即将要出现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有足够的敏感触觉和前瞻思考,善于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对新闻事件和行业现象背后的本质和深度问题进行思考和揭示,从中发现问题。

    一旦确定了合适的题材后,要进一步俯下身去调研,使报道的观点、事实、数据立得住、站得稳,经得起实践、历史的检验。对记者而言,调查研究是安身立命之本。

    三是要有坐得冷板凳的认真劲。做调查报道不易,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克服很多困难,不仅要将错综复杂的问题调查了解清楚,还要把千头万绪的调查资料变成主题鲜明、可读性强的新闻报道,没有坚定的意志、执着一念的定力和较强的写作功力,是难以胜任的。

    《平安时报》在调查报道《“解放”派出所》推出一年后,深切感受到基层公安改革不是解决一时一域的战术应对,而是关乎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2014年底,6位调查报道记者再度出发,针对派出所改革背后的种种隐忧进行深入采访,获取大量素材,通过整理、讨论和艰苦撰写,最终形成了进一步推动改革的调查报道作品《“解放”派出所进行时》。文章不回避问题,大胆反映基层心声,用大半篇幅直面改革困境,对进一步深化基层公安改革进行思考。同时,还智慧地表现了领导层“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改革决心和清醒认识改革弥艰“不求功成在我”的坦荡胸襟。

    这篇调查报道引起公安部和浙江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夏崇源,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公安厅长刘力伟分别对调查报道作出批示。公安部改革办建议“公安部将各项改革尽量放在浙江试点”,还把调查报道编发成简报,供全国公安机关借鉴。2015年1月底,浙江省公安厅印发当年“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派出所工作。

    编辑 梁益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