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微博舆论对热点事件发展的影响
范文

    曹毅梅 李真奇

    【摘要】在诸多热点事件中,微博平台上的舆论都在或多或少地引导事情的后续发展,现以微博平台上的网络舆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微博舆论场上引导性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微博平台本身诸如交互性、便捷性等特点催生了一种现象的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微博平台舆论在促进社会认知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要引导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就需要政府的及时发声和管控以及提升微博平台个体用户的网络素养。

    【关健词】微博;舆情引导;热点事件;群体极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事件的报道者。一部手机、4G网络流量,就可以将自己所看、所感、所想的内容分享给其他互联网用户,因而使得社交媒体中的群体话语权在不断增强。在诸多社交媒体平台中,尤以新浪微博平台的舆论场最具有广泛性、交互性,其本身的“评论”功能无限地放大了个体对社会事件的传播,许多个体共同就某个事件发表意见,继而形成了社会热点新闻。通过微博平台先后催生了诸多热搜事件,其不断试探着舆论对公众事件讨论的范围,这种环境下对微博舆论影响力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个体集合舆论在微博平台上的展现

    网络用户往往会对与自身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事件发表言论,例如,警方执法、交通事故纠纷、明星行为等都是热门评论区。事实上,舆论在微博上的表现也可以分为两类,两类表现都是缘起于微博平台的某一单个或聚合事件评论引发,最终通向现实生活。一方面,舆论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敦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解决问题;同时也会存在消极的一面,群体发言所产生的消极舆论会误导个体言论,从而蒙蔽真相,形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一)网络舆论概述

    舆论是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于某一个特定话题所表达的具有个人观点、态度的集合体。网络舆論也称为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①

    (二)舆论在微博上的积极表现

    正确的聚合舆论在促进社会和谐、保护个人安全和合法权益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许多微博案例也在佐证,这种正确的聚合舆论会使得原本发散的观点变得统一,在对外输出中能够强有力地展现己方的意见和观点,并增强社会影响力。

    以2019年4月22日发生的“顺丰快递员私拆女客户包裹并骚扰”事件为例。4月22日,昵称为“@双下巴仙女裴金金”的用户在自己的微博上爆料,其将快递交给顺丰北京公司的一名快递员之后,快递员将快递拿回家拆开并将所有物品散放在床上,佯装是该女孩的男朋友,并转发朋友圈。女孩获知此事后感到恐惧,立即拨打顺丰官方客服电话投诉该快递员。可当事快递员打电话回来时,并没有丝毫的歉意。万般无奈下女孩通过微博发布了事情原委并配发了聊天截图,该事件迅速上升至微博热搜榜,截至2019年5月15日,该微博共有2万余条评论、2万余条的转发量,微博网友在评论区的声讨、评论以及大范围的转载,也让顺丰官方账号“@顺丰集团”表示会及时跟进事态,并严肃处理相关人员。

    从头梳理这件事情,我们会发现具有聚合属性的言论在事件中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网民对于当事快递员以及快递公司的指责和意见领袖的转载、发声是引起强烈反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事女孩与快递公司达成和解的结果,无疑是舆论对社会的正面影响的典型案例,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种途径。

    (三)舆论在微博上的消极表现

    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强大的舆论引导力的确可以更加高效、迅速地迫使当事人作出符合大众预期的行为反应,这似乎也是部分网民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带有压倒性、主观性的聚合现象在与现实生活的交会中,也会很大程度上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威胁到当事人的安全。

    2018年四川德阳“安医生遭受网络舆论暴力自杀”事件更是把舆论消极作用推到了顶峰:因为安医生的公职人员身份,在部分向来对公职人员颇有微词的网友鼓动下,很多微博网友在“先入为主”的情绪下参与讨论,并通过微博私信辱骂等方式对安医生及其家人施加压力,安医生最终在车内服药自杀。而在安医生自杀、事件真相浮出水面后,舆论开始把矛头转向了事件中男孩的家人及男孩本人。

    从最后的结局来看,这场群体的大讨论并没有为任何一方带来有益的结果,甚至还有人为此付出生命代价,因此这场舆论风波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四)舆论在微博上的引导性表现

    2019年5月24日下午,一则名为“南昌红谷滩杀人事件”的话题出现在微博热搜中,此事件引发了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曝光的视频监控显示,一名男子突然冲向并排行走的三名女子,并持刀向其中一名女子砍去,女子倒地后,该男子仍不依不饶,110、120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随后,南昌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南昌公安”发布了案情通报,并表示案件正在侦办中,该事件共有1.2亿次的浏览量和11.2万的评论。

    随着话题的热转,一则疑似审讯内部流出的犯罪嫌疑人杀人动机的截图也开始在微博上热传,导致绝大多数言论开始将该案件主观定性为“男子因没有女朋友,心生怨恨从而泄愤杀人”,一些微博意见领袖在微博中配发最近上映的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的海报强调上述观念,使得舆论场从微博平台延展到其他网络平台,且整个网络舆论场都被这种看似真实的节奏牵引着,不同意见的舆论表达已经完全被淹没。

    二、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

    (一)定义

    关于群体极化概念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姆斯·斯托纳在群体决策实验中偶然发现并提出的“冒险转移”:当一个群体在进行讨论并作出决策时,如果大多数人倾向于保守,那么结果是保守的会更保守;相反如果大多数人倾向于冒险,那么经过讨论之后的结果也就更加冒险。在此基础之上,法国心理学家塞奇·莫斯科维奇最早提出了“群体极化”这一概念,他认为群体极化是一种意见在从多数意见中脱颖而出并逐渐极化的过程。②

    对于群体极化最经典的定义则是由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凯斯·桑斯坦提出的,他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中将群体极化定义为:“团队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商议之后,它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后形成极端的观点。”③并且桑斯坦认为,网络群体极化所发生的比例是现实面对面讨论的两倍多。

    (二)特征

    一是群体极化的煽动性与非理智特征。当一个公众事件发生后,群体内部的聚合言论往往受到内部个体用户之间态度的碰撞、刺激或煽动而产生共鸣体,进而发酵形成煽动性的氛围,产生舆论主场,导致群体的情绪相对比较极端;当面对这种通过群体传染不断放大并迅速扩展到整个群体内部的行为或事件时,个体的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都会大大降低,怕孤立、易跟风,甚至失去理智,虽然整个群体的表达欲望得到了宣泄,但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事态的原本发展。

    二是群体极化的内外部差异特征。群体聚合舆论向极化演变过程中具有很明显的排他性,群体聚合意见并不是单个意见的简单叠加,更像是群体内部相似意见的聚合和扩大;而不同观点的舆论群之间却往往具有对抗性。这种不同意见的群体会因为诉求的不同而产生对抗,这种对抗会使持有相同观点的聚合舆论群体更加稳定,可能也会更加倾向于其中一个极端。

    三、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形成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一是个体缺乏思辨能力。首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扑面而来的互联网信息、“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使得人们只是停留在简单地浏览信息,而非类似以往读书那样的“沉浸式”思考;其次,互联网的言论自由性使得用户在事件评论时几乎不用考虑后果,即个体实际承担的责任几乎为零;最后,如今微博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人群为“95后”或是“00后”,这个年龄段的许多个体用户尚不能对事件理性分析,容易受到鼓动,从而会出现规模较大且具有偏颇性的甚至是极端或煽动性的聚合言论。

    二是聚合舆论群体内部的高度认同化。微博作为一个社交平台是支持建立群组的,群组由与自己观点相近或是相同的用户构建,也就是说,这个封闭的环境处在一个高度同质化的氛围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当某一个明星因某一件事成为热点事件后,“黑粉”和“真爱粉”就会形成这样的群组,从而实现自己的观点输出。

    三是情感认同因素。在微博上有很多人并非单纯地表达看法,抑或是将自己的某种目的渗入到自己对外输出的言论中。而为了获利,人们会试图占有话语权,在话语权的争夺过程中处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的群体很容易被人引导。个体之所以会评论某件事情,通常是因为该事件引发了个体对于事件的共情感。个体带着愤怒、同情、怜悯、喜悦等情绪参与到讨论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事件产生“过度解读”或是“解读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体很难理性地探讨、解读事件。

    (二)媒介特征因素

    一是高频使用和开放性影响热点事件舆论。“微博当成百度用”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一句玩笑话,由此可以看出,微博开始成为人们便捷获得信息和发表观点的地方,容易构建起有相似兴趣和价值观的群体。热点事件出现在热搜中会引起个体用户的关注,且事件越热越容易产生群体极化现象,而某些成员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往往会在意见一致的基础上提出更为激进的观点,进而形成更大的舆论场。开放性使得个体用户可以高度自由地选择那些对自己观点有利的信息,相同观点不断地碰撞、发酵,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群体认同不断增强,继而和其他因素共同形成了极端化。

    二是匿名性特征。人们在非网络环境下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会有所顾忌,使得在参与讨论时会有意无意地隐藏自己的想法;尽管使用微博也需要个人实名制注册,但从其他用户的角度来看个体依旧是匿名的状态,在具有一定自由表达范围的情况下,多数人的自我表达意识会大幅度增强,个体都在尝试向外输出自己的看法,这就让具有类似观点的个体更快地聚合在一起。

    四、微博舆论的规范建议

    (一)引导提升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

    在微博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一旦有人为了自身利益放出诱导性的信息,很多用户往往会在先入为主的前提下听信一方观点,产生盲从。所以提升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是规范舆论群体极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需要微博平台引导用户在事件真相明朗之前保持理性、冷静,等待权威机构的相关通报,这也是避免事件出现翻转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加强意见领袖的培养

    意见领袖即微博大V或是影响力较大的官方微博用户,在观点不断传播和进化的每一个节点,他们的舆论表达也会不断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所以政府和宣传部门也应在微博平台上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在舆论出现偏颇时起到把控、稳定情绪的作用。

    (三)权威机构及时发声

    舆论所引发的热点事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信源和信宿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也就是说,事件的相关信息未能及时传达到相关群体那里导致的。公众只能從只言片语的信息中自我拼凑出一个所谓的事实。2018年11月有网友爆料歌手陈某吸毒,网友和陈某本人以及经纪公司在平台上的言语火药味十足。很快,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官方微博“@平安石景山”和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出案情通报,确认歌手陈某因吸毒、非法持有毒品被依法处理。这一事件也随着官方媒体的发声而淡出我们的视线。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微博这个较为复杂的舆论场中,实现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需要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号主动适应新的传播特点和受众接收习惯,实现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的创新和舆论场的有效构建;政府要从舆论平台的管理者身份转变为舆论的引导者、参与者,继而推动形成天朗气清的网络舆论空间。

    注 释:

    ①卢伏龙:《网络舆情:民意的晴雨表》[EB/OL].[2009-07-07].http://www.dahe.cn/xwzx/txsy/wyfy/t20090707_1596999.html.

    ②刘青:《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研究综述》,《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第56页。

    ③桑坦斯:《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参考文献:

    [1]郑天.对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2(10):7-9.

    [2]雷扬,荣翌,王灿发.网络舆论场中舆论势力的博弈及治理路径[J].新闻爱好者,2015(5):48-51.

    [3]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66.

    [4]靖鸣,王勇兵.新浪大V传播行为的变化与思考:以突发公共事件为例[J].现代传播,2016(5):69-75.

    [5]葛自发,王保华.从博弈走向共鸣: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治理[J].现代传播,2017(8):140-144.

    [6]付晓光,宋子夜.情绪传播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极化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7(2):142-150.

    [7]黎勇.舆情反转:一种反向的群体极化[J].青年记者,2019(7):42-44.

    [8]郭光华.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6):110-113.

    (曹毅梅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李真奇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