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范文 | 李琳 王少杰 摘 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参试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的重要手段,是玉米新品种走向生产应用的桥梁。只有充分认识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存在的问题,科学规范试验设计,强化承试人员培训与技术交流,持续保障试验经费投入,才能客观、科学、公正地为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玉米;区域试验;存在问题;技术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2-0047-02 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志码: A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是同一生态类型区的多个不同自然区域,按照主持单位统一的试验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对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进行综合鉴定。区域试验结果是评价品种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的科学依据,也是品种审定推广和科学布局的重要依据。 1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存在的问题 1.1 区域试验经费不足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是种子管理站一项公益性具体工作,需要承试单位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和帮助,但事业单位没有专门试验经费,虽然试验主持单位兑现了试验经费,但劳务用工、农资化肥、机械租赁等费用涨价,承试单位越来越入不敷出,连续几年单位需要补贴许多经费才能保证试验正常开展。 1.2 区域试验站设施、设备滞后 试验站依托现代种业项目建设,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增添了必备的机械、机具、检测检验设备仪器,但持续投入不够,大部分还是手工作业,如人工拉耧、人工开沟、人工收割等。试验站设备、设施已成为当前影响区域试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承试人员工作艰苦、队伍不稳定 承试人员必须有一种敬业精神,才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兴趣与盛夏、与烈日、与蚊虫共舞,才能客观公正地做好试验。但由于玉米品种區试工作标准高、试验程序规范,不但要脑力劳动还要从事体力劳动,要经历一年四季风吹日晒、吃苦受累,又没有补助,而且试验站远离市区、交通不便,这些因素影响了承试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势必造成承试人员的更替变化,直接影响试验工作的连续性,对承试工作的安排落实和试验质量的持续提高造成影响。 1.4 承试人员学习交流培训机会少 开展玉米区试工作,承试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技能和田间实践经验,更要掌握育种、栽培、生理生态、植保、统计、土壤肥料、现代生物技术、良种繁育推广及农业和种子方面的法律知识等。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品种(玉米)区域试验技术规程》等,都需要承试工作人员全面了解掌握。但近年来主持单位只注重会议安排,以会代训,对承试人员的多层次交流培训比较少,因此突出抓好承试人员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2 全力做好玉米区域试验的对策及建议 2.1 对试验方案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承试人员要热心农业,具备不怕苦、不怕累和无私奉献的种业人精神,要本着对国家、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公正无私,兢兢业业地全身心完成品种试验任务。做好玉米区域试验,一是要认认真真学习并充分理解试验方案,对承试目的、参试品种数、小区面积、重复次数、耕土要求、观察记载项目等铭记于心。二是要严格工作标准,科学严密,无论是田间设计还是田间调查,都要做到认真、负责、科学、公正、无私,保证试验数据汇总及时、数据可信,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数据。 2.2 要有充足的试验经费作保障 试验经费是保障试验全过程的基础,持续的试验经费投入对试验仪器、设备、设施具有支撑作用。要依托现代种业发展项目,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农作物品种试验项目,向试验主持单位申请追加试验费,切实保障玉米区域试验的经费需求。在保障试验经费的前提下,积极加强试验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添置机械、考种、数据汇总分析等仪器及设备。 2.3 承试人员培训要经常化、制度化、田间化 试验主持单位要制订具体的承试人员培训制度,不但对承试人员进行室内理论知识培训,还要组织承试人员间开展技术交流探讨,使承试人员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要把常年室内《农作物品种(玉米)区域试验技术规程》培训形式延伸到田间,开展田间技术操作演练培训,全面提高承试人员理论功底和操作技能,力争每一个承试点设计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 2.4 播前准备力求充分 2.4.1 试验设计 玉米区域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重复几次就划分几个区组。田间试验小区一般为长方形,长边应与试验田实际或可能存在的肥力梯度方向平行。区组重复间排列的方向应与试验田实际或可能存在的肥力梯度方向一致。区组间及与保护行间应设置120~150 cm的观察道,试验田四周必须设置保护行,且保护行数应不少于试验小区的行数。 2.4.2 土地准备 试验地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具有代表性且肥力水平中等偏上的田块,要求试验田前茬作物一致,地块形状尽量规整,地块大小要适宜,承试地块无潜藏土传病虫害。试验地要灌溉、排水方便,试验田四周应避免有高大建筑物及村庄、房舍、树林等遮挡。 2.4.3 试验田种子准备 按照试验方案检查参试品种个数、参试品种编号是否和方案一致,按小区面积和小区穴数平均计算每小区的用种量,重新包装后装入相对应重复号、小区序号、品种编号的纸袋中,专人再次检查无误后按小区顺序装袋待播。 2.4.4 区试田间播种用具准备 田间划区要备足没有伸缩力的绳子、木牌、熟石灰等物资,田间播种要准备玉米点播器、播种株距标注的不锈钢细管等工具。用红色油漆环状标出试验要求的株距,用不锈钢管定株距,不仅播种时田间操作方便,而且保管好可以用多年。 2.5 适墒播种、科学管理 2.5.1 整地划区 整块试验地要在耕平耙细的基础上划区,先拉线划出观察道、灌溉田埂、排水沟渠。指定专人对所划每个重复区组内的小区进行土地平整,并在小区两头用尺子标出5行区行距标记,达到田间区划规范、区组布局合理,每个小区基本达到“地平如镜”才能插牌播种。 2.5.2 适墒播种 小区播种前,专人摆放小区种子、专人检查校对是否和种植图相符。在宜墒条件下用钢管按标定的穴距播种,每行的第一株必须和观察道边线重合,每穴下种3~4粒,一个小区播完后种子袋仍放回原处,待复查确认播种无误后覆土3 cm。每一组设3个重复,实施的每一项技术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完成。 2.5.3 及时田管 播种后承试人员要及时查看各小区的出苗情况,针对个别小区缺苗的,应在本小区内或育苗区带土移栽,早间苗(4叶期以前)、晚定苗(6~7叶期定苗)。生育期内及时中耕、除草、追肥、防旱、排涝。同一组试验必须采取一致的栽培管理措施,田间各项作业无论是区组内还是小区间,力求做到均匀一致,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差异。 2.6 科学计产、严格考种 2.6.1 田间收获 参试品种90%籽粒出现黑色层即可收获。收获前必须完成田间所有调查项目,区域试验收中间3行计产,小区收获前先从收获区组的任意小区中间行的第4株开始,连收10株装袋用于考种,再收获各小区中间3行计产。装穗网袋内、外都要有专用标签,做到专人挂袋写标签、专人收获、专人校对扎口,各小区收获的果穗直接在网袋内晾晒,机器脱粒后拣去穗轴,籽粒继续在原袋内晾晒风干至恒重称重。 2.6.2 严格细致考种 要按照田间试验技术操作规程开展参试品种考种工作,要求考种仪器科学、实用、精确,要落实专人考种、专人进行数据校对。对考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出籽率、百粒重、单产等保留1位小数,小区产量保留2位小数。 2.7 试验报告填写规范、上报及时 2.7.1 试验各类表格填写 各类原始试验数出来后,要进行电脑汇总及数据的核对、核实。数据核实无误后,要及时、准确、认真填写试验表格,表内数据及表外文字表述要科学公正,且有举证资料来支撑。 2.7.2 参试品种评述 承试人员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敢于负责的态度,公正地对每一个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适应性表现、抗逆性表现,尤其是试验综合表现、试验中表現缺点以及利用意见等进行科学表述。 (收稿日期:2018-01-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