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肥料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协同效应研究 |
范文 | 郭续华 郭荧 吕述丽 郭倩 摘? ?要:我国农业种植作物有很多,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玉米作为五谷之一,由于其高产的特性,被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而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肥料、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就肥料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肥料;种植密度;玉米产量;协同效应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160-01? ? ? ?中图分类号: S513? ? ? ?文献标志码: B 我国对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需求非常大,经常需要从国外大批量进口。由于我国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复杂,各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不同,且同一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的种植方式也不同,因此研究某地区肥料、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当下肥料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协同效应存在问题 1.1? ?使用肥料无针对性,不能够有效提升玉米产量 农业种植过程中,农作物仅凭借土壤和空气中的养分难以茁壮生长,因此必须要施加一定的肥料,而判定肥料质量和使用比例好坏的重要依据便是农作物最终产量和质量。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光照等因素不同,采取的种植方式也需要因地制宜,农户必须要在了解相关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种植经验[1]。另外,不同型号的玉米由于其基因特性不同,选择的肥料种类也不同。据调查发现,现阶段大多数农户所施加的肥料都没有针对性,致使最终玉米产量和质量与预期相差甚远。 1.2? ?玉米种植密度控制不合理,致使玉米生长效果不如预期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肥料、光照、病虫害等,其中气候和土壤因素又称为生态因素。气候过于干燥会导致玉米生长缺少水分,其果实常出现干瘪状况;土壤养分不足则会出现玉米植株矮小、易倒伏、叶枯黄等现象。光照是植物正常生长的必需条件,玉米只有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充分汲取土壤中的养分,从而结出颗粒饱满的果实。生态、光照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生长的新陈代谢,致使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因此,农户在种植玉米前必须准确了解生态因素,并且对玉米种植区域的密度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每株玉米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养分、水分[2]。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玉米种植密度较大,农户片面追求种植量而忽视了光照因素,没有给部分玉米留出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致使玉米品质得不到保证,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2? ?肥料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协同效应的重要性 2.1? ?发挥协同效应的积极性,促使玉米产量有效提升 肥料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协同的,即两者互补、相辅相成。一方面,农户在选择肥料种类时,尽量使用有机肥料,并且严格控制好肥料量,这需要综合考虑玉米的种植面积和生态因素;另一方面,农户需要根据玉米种子型号,合理选择种植密度。在这两个过程中,农户需要考虑到二者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以实现高产、优产的种植目标。 2.2? ?合理布局,优化种植方法 同一型号玉米在不同地区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明显差异,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的环境背景有着特殊性,其土壤干湿度、空气干湿度、光照强度、温度等都对玉米生长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研究肥料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帮助农户了解玉米的生长特性。借助于现代化农业知识和相关种植经验,农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优化玉米的生长环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有效调控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并选择适合玉米生长的有机肥料品种,从而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3]。 3? ?提升肥料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协同效应的主要方法 3.1?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首先,农户必须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种子,在种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从而有效减少玉米感染病虫害的风险。其次,必须选择适合所选型号玉米种子生长的有机肥料,这样才能保证玉米能够快速生长。再次,要规划好种植密度,这样才能够保障玉米生长周围条件的光照、光热成分达标。合理控制种植密 度和肥料使用量,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才能够有效促使玉米产量的最终提升。简言之,合理的布局规划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关键,而协同效应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合理地使用肥料能够有效降低种植密度过高而带来的消极影响,而控制好种植密度能够降低肥料品质的影响。 3.2? ?改进玉米种植方式 玉米种植是一门技术活,我国农作物种植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但已有一部分地区引进了高效的机械化种植方法。对农作物种植方法的研究主要是由农业研究院所进行,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需要考虑到种植地的各种条件,挖掘出农作物生长的内在规律,并研究相关种植措施。关于肥料和种植密度的协同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农业研究员可以先在试验田内进行试验,待摸清相关规律后对种植密度和肥料的协同搭配进行改进和创新,这样能够给后人提供宝贵的研究经验。此外,农户和农业研究员需要有创新精神,努力在原有的种植方式上进行改良,合理、有效地调整玉米种植方式,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进步。 总之,广大农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肥料、种植密度的协同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也要努力通过改进种植技术来提升玉米的质量。就目前而言,农户需要掌握好种植密度与肥料的协同关系,积极向农业种植专家取经,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控制好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 参考文献: [ 1 ] 山西省統计局.山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 2 ] 李猛,蔡宗兴,万明长,等.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1999,27(z1):51-53. [ 3 ] 菅立群,孙逸珊,郭庄园.肥料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协同效应研究[J].湖南农机化,2019(17):122. (收稿日期:2019-1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