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
范文 | 朱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粮食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在这一基础上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赤霉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害,针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防治方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110-01? ? ?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 ? ?文献标志码: B 赤霉病是小麦常见、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特征为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等。在小麦生长后期,防治不好就会出现赤霉病这一病状。赤霉病的出现会使小麦严重减产,人畜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影响。赤霉病严重的年份,发病率可达60%以上甚至更高,大大降低小麦产量、质量,难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 ?小麦赤霉病出现的原因、危害以及发病规律 1.1? ?小麦赤霉病出现的原因 当小麦患上赤霉病之后,其症状明显。病穗初期,颖片基部呈褐色水浸状病斑,并且会逐步地扩散到整个小穗上,生病的小麦穗会出现褪绿发黄的情况。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概率,不仅与小麦本身的品种有关,也与品种的抗病性、菌源数量以及当季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有關。特别是徐淮地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经常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小麦赤霉病出现的概率增高。春季气温达到7 ℃以上时,如果土壤中含水量大于50%,十分容易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 ℃时形成子囊孢子,一旦当时的天气出现降雨或者空气潮湿程度较大,子囊孢子成熟并且散落在花药上,就会出现小穗发病迟熟、颖壳较厚现象,而针对一些不耐肥品种,发病则较为明显。徐淮地区是赤霉病高发、重发地区,应控制矮抗58、豫麦等较感病品种的种植,重点推广淮麦系列、徐麦系列等高抗品种[1]。 1.2? ?小麦赤霉病发病的危害 小麦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遭受赤霉病的侵染,不仅会造成小麦本身的减产,同时对于小麦种子质量以及小麦衍生物品的使用价值也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为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明确小麦在实际感染赤霉病后,对小麦整体种植所带来的危害。由于带菌的麦穗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会长时间处于潮湿的麦堆中,或者小麦的带菌种子在湿度超过标准的仓库,会出现对其他小麦种子的感染,进而导致大面积的小麦损伤,不能留种,直接影响小麦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病麦所带有的毒素对于人和牲畜都会出现一定的毒害作用,需要人们对其提高警惕。 1.3? ?小麦赤霉病发病的规律 小麦赤霉病在实际发病时,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在春季田间,其病菌数量会由于春季所具有的独特气候而大量产生。由于春季多雨,为此在这一阶段下小麦的赤霉病发病率会逐步提升。不仅如此,在实际种植小麦时,小麦品种所具有的抗病性、栽培方式以及工作管理都会直接影响到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状态。小麦赤霉病有可能引起小麦的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等不同病害,无论是在小麦的幼苗期还是在抽穗期,都有可能会遭受这一病症的侵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穗腐。苗腐则是由小麦种子带菌或者土壤中病体残留,进而对小麦进行侵蚀。这些是小麦赤霉病在实际发病时的发生规律,需要对这一内容进行准确了解,才能降低小麦在实际发病时的影响,也才能在小麦赤霉病初发期就快速发现,降低整体的经济损失。 2? ?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 2.1? ?栽培防病 (1)必须按需施肥,防止氮肥追施过晚,也需要防止施肥量过多。只有肥料适量,才能让小麦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达到最高点,进而提高小麦整体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施肥时,尽可能地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地对其进行施肥,尽可能减少偏忌施氮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 (2)选择抗性强的小麦品种。种植对赤霉病抗性、耐病好的品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适期播种。播种过早,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发生冻害;播种过迟,会出现小麦扬花期和阴、雨、大雾相吻合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在进行农业防治时,需要做到合理的排灌,针对湿地要开沟排水,而在收获之后,也需要进行深耕灭茬,减少病菌、病源的出现。 2.2? ?药剂防治 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最常见的方法是药剂预防,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小麦不会出现赤霉病的情况。根据病情预报的指导,可以对麦田进行及时的喷药防治,其中常见的药剂有以下几种:第一,含量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 m2使用量为100 g兑30 kg水喷雾。第二,含量为45%的咪鲜胺水乳剂2 000~2 500倍液进行喷雾。第三,含量为5%的噻霉酮悬浮剂,50 g/667 m2兑30 kg水全田喷雾。在喷药防治时,小麦抽穗扬花率达10%~15%时施药效果最好。同时注意小麦后期天气变化,如果遇连续阴雨或大雾天气,趁雨间歇就要进行补治,同时施药时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以免产生病菌的耐药性[2]。 综上所述,赤霉病多发生于小麦的扬花期,其跟当地的降水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小麦的扬花期降水量少,小麦可能感染赤霉病的概率就相对较低;而如果小麦扬花期降水量较多,则出现病症的可能性较大。为此,需要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根据小麦当时的情况选择最佳方式,将小麦赤霉病对于小麦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 1 ] 王树剑.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3):144-145. [ 2 ] 尹学惠.浅谈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3(7):40. (收稿日期:2019-08-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