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花生品种“结不够”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范文

    吴清涛 王成超

    摘? ?要:花生品种“结不够”是油食兼用、疏枝普通型大花生,抗倒伏性较好,果柄长而硬,不易落果,果腰较浅,果皮网纹较深,籽仁椭圆形,種皮粉红色,内种皮白色;出米率高、含油量高;种子休眠性强,抗旱耐涝,抗病性较好,高产、稳产。在高产优质栽培中,要做到选地整地、播前晒种选种、药剂拌种、合理密植、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适时晚收。

    关键词:花生;品种;结不够;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6-0037-01? ? ? ?中图分类号: S565.2? ? ? ?文献标志码: B

    花生品种“结不够”在鲁南、苏北和皖北等地有多年栽培历史,以高产、稳产、品质好、生育期适中,深受当地种植户喜爱。郯城县种子公司技术人员对该地方品种的花生,经过多年提纯复壮,从中优选出更加适合当地生产需要的稳定品系,并进行了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18)370067)。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性

    油食兼用普通型。春播全生育期131 d。株型紧凑,疏枝型,抗倒伏性较好,主茎高44.5 cm,侧枝长46.8 cm,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5.2个,果柄长且硬,不易落果。荚果普通型,果腰较浅,果皮网纹较深,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白色。百果重238 g,百仁重93.8 g,果数476个/kg,仁数1 095个/kg,出米率73.8%。籽仁含油量48.1%,蛋白质含量25.3%。

    1.2? ?抗性较好

    种子休眠性强,抗旱性较好,耐涝性中等。中抗叶斑病,较抗青枯病,轻感锈病。

    1.3? ?产量表现

    荚果第一生长周期产量420.6 kg/667 m2,比对照花育16增产5.15%;荚果第二生长周期产量450.2 kg/667 m2,比对照花育16增产5.48%。籽仁第一生长周期产量310.4 kg/667 m2,比对照花育16增产6.3%;第二生长周期产量332.2 kg/667 m2,比对照花育16增产6.61%。

    1.4? ?适宜区域

    适宜在山东、江苏和安徽北部春、夏播种植。

    2? ?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1? ?精细整地,配方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种植,注意花生是喜欢生茬,不喜欢重茬或迎茬的作物,最好的前茬作物是玉米、高粱或谷子[1]。一般要机耕30 cm以上,每667 m2施农家肥2 000 kg以上或商品有机肥150 kg、花生配方肥(18-12-15)30~50 kg、硼砂1 kg,或尿素12~15 kg、磷酸二铵8~10 kg、氯化钾12~16 kg,另加5%辛硫磷颗粒剂2~3 kg随肥料撒施。花生是地下结实作物,所以整地时要耕深、耙细耙匀,达到上松下实、无明暗土块。高产栽培一定要起垄种植,实行宽窄行、缩株距,幅宽80 cm,垄上窄行27 cm左右,垄下宽行53 cm,穴距14 cm左右,种植1.0万~1.2万穴/667 m2,株高45~50 cm,基本不遮阴、不倒伏。

    2.2? ?分级选种,晒种促壮

    播种前7 d,带壳晒种2~3 d,可以利用日光杀死表皮上的病菌,降低含水量,激活氧化酶的活性,提高发芽率。剥壳后选择色泽鲜艳、籽粒饱满、无霉变伤残的籽仁,按照籽粒大小分级粒选,分级播种,避免大小籽粒混粒、播后出现大苗欺小苗的现象。最好选用秋季的花生“结不够”作种子,因为这时的种子所含脂肪比春花生种子少,而含水溶性的淀粉和蛋白质量较多,播种后吸水快、呼吸强度大,可加快发芽进程;而且秋花生收储时温度低、储藏期短、种子不易变质、带菌量也少,发芽出苗率高。有条件的也可以采取带壳播种[2],带壳播种后,花生壳烂在地里,可以给土壤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花生苗粗、苗壮、苗旺,提高后期的坐果率和饱果率。

    2.3? ?药剂拌种,防病治虫

    播前使用花生种衣剂,如“高巧”(吡虫啉+卫福40%悬浮剂)等进行种子包衣,这样对种子表面起到杀灭病菌,防治花生苗期病虫害的作用,使花生出苗齐、苗全、苗壮。或每100 kg种仁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kg进行拌种,以防治根腐病、茎腐病、青枯病。

    2.4? ?合理密植,足墒播种

    有墒抢墒,无墒造墒播种。花生播种提倡“七分种三分管”[3],播种是关键。播种的适宜时间:春播花生露地栽培,连续5 d土壤5 cm处的平均地温≥15 ℃为适宜播种期,鲁、豫、苏北和皖北的播种适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谷雨”至“立夏”);播种的适宜密度为10 000~11 000穴/667 m2,每穴两粒,采用双行起垄种植;播种深度一般情况下以3~5 cm为宜,因为花生是双子叶植物,其出苗慢,一般需要10 d以上,发芽需要种子自身吸收到充足的水分才可以,播种过浅,因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会影响种子体内的物质不能正常进行生长代谢所需要,丧失了萌发能力,最终形成不出苗现象。花生发芽除了必需的水分外,氧气也非常重要,种子要进行呼吸作用,播种过深,种子接触外界的空气就较难,这时土壤含水量增多、含氧量少,会使花生种处于一种无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醇类物质增加,花生种出现一种“中毒”症状,不出苗,扒开土壤,会发现已烂种。播后喷施90%乙草胺乳油150~200 mL/667 m2封闭除草,喷药后覆盖地膜,以促墒保墒增温,利于早出苗。

    2.5? ?排涝防旱,加强田间管理

    在花生生长中期,注意防干旱,后期注意排涝。花生虽然是耐旱性较强的农作物,但在果实膨大期如果遇到旱情严重的情况,一定要浇水,否则会中断灌浆,后期即使遇雨也不能继续灌浆,形成畸形果或烂果,影响产量和品质。在收获前10~15 d,若雨水过大,要及时排涝,否则容易引起花生烂果或芽果发生。在花生株高35~40 cm时,田间长相较旺,可以用控旺剂,分2~3次喷施,以防花生徒长,导致倒伏现象发生。

    防治病虫害:如果发现叶斑病、锈病,隔10~15 d喷施1次50%苯甲·丙环唑或35%苯甲·咪鲜胺乳油

    2 000倍液;如果发现白绢病、根腐病等死棵的,用恶霉灵加烯酰福美双或甲基托布津灌根;如果有青虫,可加5%甲维盐干悬剂10~15 g/667 m2;如果有蓟马为害,可用多杀霉素、啶虫脒等喷雾防治。初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治,用99%磷酸二氢钾2 000倍液叶面喷肥;盛花期根据长势喷施花生墩饱或控旺;结荚期再喷施50%苯甲·丙环唑加99%磷酸二氢钾2 000倍液1次防病防后期早衰。

    2.6? ?适期晚收,及时晾晒

    待大部分叶片脱落、顶部叶片变黄、茎枝变黄枯软、大部分荚果充实饱满,选择连续晴朗的天气及时收获,晒干[4]。由于本品种果大、双仁果率高、品质好、鲜食口感好,深受本地人民欢迎,在果针入土63 d后分批次收获,可以赶鲜上市,卖个好价格,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计景军.北方高纬度地区‘四粒红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30(10):221-222.

    [ 2 ] 庄银庆.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221-225.

    [ 3 ] 范传林.试析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新农村(黑龙江),2017,21(3):62.

    [ 4 ] 董家贵,安玉林,徐茂裕,等.AA级绿色食品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7,23(4):100-1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