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富平县实施小麦转型升级促进结构调整的模式探索
范文

    段宝定 邵亚红

    摘? ?要:富平县从2016年开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主抓优质小麦生产,全县推广种植优质小麦面积2万hm2,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1.1%,通过优质小麦订单农业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形式的合作经营模式,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从扩规模、调结构、强支撑、抓服务、可持续、广扶贫6个方面进行模式探索的阐述。

    关键词:小麦;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模式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0-0123-02? ? ? ?中图分类号: F326.11? ? ? ?文献标志码: A

    富平县在小麦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方面,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主抓优质小麦生产,全县推广种植优质小麦面积2万hm2,通过优质小麦订单农业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模式,壮大了产业经营规模,优化了产业结构。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服务社会化、质押担保贷款等方面发展较快,走在全省前列,切实解决了一部分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粮食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1? ?扩规模,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改革调整转型

    先后出台《富平县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办法》和《富平县粮食生产示范家庭农场扶持办法》,扶持培育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支持38家粮食示范家庭农场开展基础设施(晒场、粮食储藏库、农机具库、管护房、办公用房)配套建设,投资财政资金25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1 000余万元,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加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解决了部分粮食家庭农场基础设施不到位的问题。同时,积极引导粮食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并扶持建立了以土地流转服务为主的县、镇、村3级综合服务机构,规范流转行为,指导新型经营主体根据经营能力和水平确定合理的土地流转规模。截至目前,富平县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634个,其中家庭农场613家,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19 733 hm2。建成家庭农场服务中心3个,扩建提升家庭农场服务中心3个,初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家庭农场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新体系。富平县6 667 hm2连片高产高效粮食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基本形成,有效带动了全县粮食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通过适度规模的增长,对农业总产出增长的拉动能力贡献最大。

    2? ?调结构,向订单优质专用小麦转型调整改革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立足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服务中心)+家庭农场(农户)等组织形式的粮食订单农业,配套出台金融保险等多种激励政策,引导粮食生产主体与粮食加工、收储企业建立订单生产关系,创新订单履约机制,实现产销有效衔接。根据订单要求布局调整生产结构,实现只注重产量向产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主推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经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和推广,郑麦366、丰德存5号、新麦26、西农20等优质小麦新品种面积逐渐大幅度增加,目前已占全县小麦面积的35%,优质小麦收购价较普通小麦高10%~15%,为种植户带来了较好的效益。优质小麦基本满足了陕富面业公司和西瑞面业公司等10余家企业的加工需求,县内加工企业与小麦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签订优质小麦种植收购订单,同时西安博农种业公司等省内外一些粮食收储企业通过村镇粮食收购点与种粮大户签订收购订单,进一步拓宽了优质小麥销售渠道,产销有效衔接调动了种植积极性,2018年优质强筋小麦订单面积已扩大到20 000 hm2,加快了富平县小麦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的步伐。订单农业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能力,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规律,有利于农业生产。

    3? ?强支撑,向标准化生产改革转型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力实施科技兴粮工程[1]。

    3.1? ?全方位开展技术培训

    组织县内高级农艺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关专家教授等在秋播开始前,围绕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重点内容,开展集中培训,做到技术服务先行。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的农业技术普及度和综合素质。

    3.2? ?整合技术服务资源

    组织农技中心、种子中心、农机局等相关技术推广单位向小麦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派出科技指导员,依托16个镇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全方位开展技术和物资配套服务指导,组织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旱作节本增效、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做到技术服务全方位覆盖。

    3.3? ?开展区域交流学习

    利用农闲季节,组织粮食家庭农场主到杨凌、县农广校等地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提升主体的生产经营能力,使大部分农场规模由小到大,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稳步提升,造就了一批综合素质优、管理水平高的农场主,促进了“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使用。

    3.4? ?积极示范推广新品种

    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协作与联合,建立了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先后引进推广郑麦366、丰德存5号、西农20等一大批优质粮食新品种,年可增产粮食20 000 t。建立新品种展示田2 hm2,优质强筋小麦品比试验10个、展示新优品种22个,种植鉴定圃15个,把新品种推广作为小麦生产调结构的切入点,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体现在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农业结构的改革势必引进农业经济收益的提高。

    4? ?抓服务,向全程社会化服务方面改革转型

    为有效保障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健康高效发展,富平县着力构建三大社会服务体系。

    4.1? ?构建生产服务体系

    建立农机、植保、农技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19个,其中植保统防专业队8个、农机专业服务队5个、家庭农场服务中心6个,实现粮食规模经营全程社会化服务。

    4.2? ?构建政策信息、土地流转、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体系

    发挥县、镇、村3级土地流转信息综合服务中心作用,开展土地流转、气象、信贷、保险、农技“五合一”综合信息服务。在家庭农场服务中心设立财政金融保险服务站点,初步形成了“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订单农业+金融保险”有机结合的生产服务保障新模式[2]。与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合作,创新信贷支农新方式,以财政资金为担保基金,重点为粮食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2016年提供贷款余额近1亿元,促进新型经营主体持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并给予示范类新型主体贴息、保险补贴,最大限度地降低规模经营风险。

    4.3? ?构建产品流通体系

    建设区域粮食贸易市场3处,发展粮食加工产品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销售模式。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发展多渠道市场网络,提供中长期分析,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市场预测延长农业产业链,向农业加长产业链要效益,这种延长会大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5? ?可持续,向绿色生态化改革转型

    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以无公害粮食生产为抓手,突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富平县粮食生产向绿色生态化改革升级转型[3]。保护利用耕地,在吉顺祥家庭农场和富秦星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高标准小麦生产示范基地100 hm2,土地微平整33.33 hm2,平整为比降1∶400的涝能排、旱能灌的平整土地,节约1/3的灌溉成本;在部分粮食经营主体中开展增施微生物有机肥、农家肥和复合肥示范,推广施用沼液追肥,少施化肥和氮肥等试验,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在新型经营主体中示范推广土壤深松耕技术2 000 hm2(次),同时以节水节肥节约成本为重点,以预测预报为主,推广粮食(小麦)病虫害生物防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加符合市场的农产品,使其有机绿色无公害。

    6? ?广扶贫,向共同富裕方面改革转型

    实施小麦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中,积极开展项目区贫困户的产业脱贫。

    6.1? ?选择帮扶对象

    确定流曲镇大岗、顺义和齐村镇桥西3个贫困村的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涉及贫困户145名户,覆盖贫困群众572人,签订帮扶协议145份。

    6.2? ?确定品种

    经过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确定郑麦366、西农20两个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为产业发展重点,建立优质小麦帮扶田35.8 hm2,积极联系订单回收。

    6.3? ?技术培训

    在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6次,培训群众900余人。

    6.4? ?物资供应

    为贫困户发放肥料72.56 t、包衣种子6.712 5 t,从深松整地、宽幅精播、化学除草、一喷三防、收获拉运等方面财政共投入36.5万元,贫困户帮扶投入700元/667 m2。按照产量0.45 t/667 m2计算,可收获优质小麦241.65 t,按照强筋小麦市场价2.6元/kg算,农民产业收入62.829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 147.4元。实现了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 1 ] 李世鹏,罗帅.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8):4907-4908,4915.

    [ 2 ] 邓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9):193-195.

    [ 3 ] 徐辉.额西山區产业结构调整与特色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恩施州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1(10):33-3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