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斑鳜人工批量育苗关键技术 |
范文 | 郑闽泉 斑鳜(Sinipercnscherzeri),俗称圆筒鳜,属鲈形目、鮨科、鳜属,是肉食性凶猛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故有“淡水石斑”之美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为我国名贵鱼类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优质水产品,经济价值很高。但由于多年滥捕及水域环境的恶化,野生斑鳜已日趋枯竭,溪河捕捞产量零星分散,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解决斑鳜人工养殖的苗种来源问题,我们开展了斑鳜人工批量繁育技术的研究并已获得成功,现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斑鳜亲鱼的来源 后备斑鳜亲鱼可以从溪河、水库等天然水域捕获的野生斑鳜中收集,也可以从池塘或网箱等人工养殖的商品斑鳜中筛选。选择标准是:无伤无病,鱼体健壮,最好选用的雄鱼为2龄以上,体重达400 g以上;雌鱼3龄以上,体重达750 g以上的个体作为后备亲鱼。为防止近亲交配导致种质退化,最好每年都能从溪河中收集一定数量的野生斑鳜作为后备亲鱼的补充。 2斑鳜亲鱼的培育 收集到的后备亲鱼,可选用土池进行专塘培育。亲鳜培育池面积以500~800 m2为宜,要求水质清新,水量充足,池底平坦且淤泥少(易于拉网起捕),池水深度达1.5 m以上。一般放养密度为1 500~1 800 kg/hm2,同时投入5~7 cm规格的草鱼、鲢、鳙、鲤、鲫等小苗种作为活饵料鱼。首次投入的活饵料鱼重量为鳜亲鱼体重的2~3倍,以后随着饵料鱼被摄食减少,再及时补充投喂。鳜亲鱼培育期间要确保水质清新,有条件时可采用微流水方式。开春后要加大投饵量,提供充足、适口的饵料鱼。在催产前半个月,要每天进行冲水刺激,这样才更利于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亲鱼培育也可采用套养方式,即把亲鳜套养在草鱼亲鱼塘中,以野生小杂鱼为饵料,不需专门投饵,一般每hm2水面可套养斑鳜150~225 kg左右(鳜亲鱼的套养量主要根据草鱼亲鱼塘中饵料鱼数量的多少而定)。另外,为节约生产成本,还可采用产后套养培育,适量投喂饵料鱼,待开春后再转入专池强化培育的方式。 3人工催产 适合斑鳜人工催产的水温为20~25 ℃。在闽北地区,一般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进行人工催产。催产剂可选用LRH-A2、HCG,混用(或单用),雌鱼剂量为LRH-A2 5~8 μg/kg体重;HCG 1 200~1 500 IU/kg体重。雄鱼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在水温20~26 ℃时,效应时间为24~38 h。在催产早期根据亲鳜发育情况,还可采用二次注射法以提高催产率。亲鳜注射催产剂后,按♀∶♂=1∶1.2比例放入催产池中,让其自然产卵受精。在雄鱼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干法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 4人工孵化 由于斑鳜的受精卵为半漂浮性卵,因此可参照家鱼人工孵化方法将其放入孵化环道或孵化槽等孵化设施中进行人工孵苗。放卵密度10万~15万粒/m3。因斑鳜受精卵比家鱼卵的体积小,比重稍大,浮力稍小,所以,孵化水的流速、流量要稍大些,这样才能冲起鱼卵,防止受精卵在底部堆积缺氧而死亡。当仔鱼孵出后,水的流速可调小些。孵化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并经40目筛绢过滤后再引入孵化环道或孵化槽中,以避免水中敌害生物对鱼卵及仔鱼的危害。仔鱼出膜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在水温22~25 ℃条件下,一般约需110~120 h才可孵出仔鱼。仔鱼一般在出膜后2 d左右进入混合营养期,并开始摄食活鱼苗。 5仔鱼的开口饵料 斑鳜仔鱼开口时只能以其他活的鱼苗为食,若开口后无法捕到适口的活饵料鱼苗,它们将自相残杀,造成大量死亡,导致育苗失败。而团头鲂、赤眼鳟等初孵仔鱼个体小、游动能力弱,因而是斑鳜仔鱼的最佳开口饵料。但要依据斑鳜仔鱼发育情况,掌握好鳜仔鱼的开口摄食时间,及时安排饵料鱼的配套生产,让斑鳜仔鱼一开口就能摄食到刚孵出不久的团头鲂、赤眼鳟等仔鱼作为开口饵料。开口饵料鱼的日投喂量为斑鳜仔鱼数的5倍左右。开口饵料鱼的适口性、充足性是决定人工育苗成败的关键。 6夏花培育技术 6.1饵料鱼的配套 因斑鳜仔鱼开口后始终以其他活鱼苗为食,所以,当斑鳜仔鱼孵出2~3 d时即可投喂刚出膜不久的团头鲂、赤眼鳟水花等;当斑鳜仔鱼孵出6~10 d时,可投喂鲤鱼或草鱼的水花;当斑鳜仔鱼孵出11~15 d时,可投喂各种家鱼水花;当斑鳜仔鱼孵出15 d后,可投喂经标粗的家鱼小乌仔作为饵料鱼(详见表1)。投喂充足、适口的饵料鱼将促进其快速生长,并可避免残杀,提高成活率,因此人工育苗要切实做好适口饵料鱼的系列配套。各种不同规格的饵料鱼可利用网箱、小水泥池或小土池等进行短期标粗或密养培育,要控制好饵料鱼的规格,使其与斑鳜鱼苗生长同步配套。在斑鳜夏花培育前期,所投喂的饵料鱼规格一般控制在斑鳜鱼苗规格的60%~70%左右,在培育后期时应控制在40%~50%。 表1斑鳜夏花培育中饵料鱼规格和数量配套 斑鳜 日龄/d 2~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全长/mm 6~6.8 7~11 10~18 15~26 24~30 25~35 饵料 鱼 全长/mm 4~5.5 5~8 7~10 10~15 13~20 15~25单尾鳜日投饵量/尾 5~6 5~8 6~10 6~10 6~10 5~12阶段投饵量/尾 15~18 25~40 30~50 30~50 30~50 25~60 6.2培育方式 斑鳜夏花一般采用分级培育方式,即前期先把斑鳜仔鱼放在孵化环道或孵化槽中培育,放养密度1万~2万尾/m3;中期逐渐抽稀分养,降低密度;到后期再转入小网箱或小水泥池等水体中培育。所用的育苗设施可因地制宜,但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污良好。把斑鳜仔鱼育成2.5~3.0规格的夏花,一般需25~30 d时间,其生长速度主要取决于投饵量是否适口、充足。 6.3日常管理 勤检查、观察,掌握斑鳜鱼苗的摄食、生长情况,并防止逃苗发生。 育苗用水要经沉淀、过滤,确保水质清新、溶氧高、无敌害。 根据仔鱼开口期、育苗中后期等不同阶段的要求调整水的流速,控制合适密度。 有死饵、死苗、污物要及时清除,防止水质恶化。 斑鳜(Sinipercnscherzeri),俗称圆筒鳜,属鲈形目、鮨科、鳜属,是肉食性凶猛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故有“淡水石斑”之美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为我国名贵鱼类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优质水产品,经济价值很高。但由于多年滥捕及水域环境的恶化,野生斑鳜已日趋枯竭,溪河捕捞产量零星分散,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解决斑鳜人工养殖的苗种来源问题,我们开展了斑鳜人工批量繁育技术的研究并已获得成功,现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斑鳜亲鱼的来源 后备斑鳜亲鱼可以从溪河、水库等天然水域捕获的野生斑鳜中收集,也可以从池塘或网箱等人工养殖的商品斑鳜中筛选。选择标准是:无伤无病,鱼体健壮,最好选用的雄鱼为2龄以上,体重达400 g以上;雌鱼3龄以上,体重达750 g以上的个体作为后备亲鱼。为防止近亲交配导致种质退化,最好每年都能从溪河中收集一定数量的野生斑鳜作为后备亲鱼的补充。 2斑鳜亲鱼的培育 收集到的后备亲鱼,可选用土池进行专塘培育。亲鳜培育池面积以500~800 m2为宜,要求水质清新,水量充足,池底平坦且淤泥少(易于拉网起捕),池水深度达1.5 m以上。一般放养密度为1 500~1 800 kg/hm2,同时投入5~7 cm规格的草鱼、鲢、鳙、鲤、鲫等小苗种作为活饵料鱼。首次投入的活饵料鱼重量为鳜亲鱼体重的2~3倍,以后随着饵料鱼被摄食减少,再及时补充投喂。鳜亲鱼培育期间要确保水质清新,有条件时可采用微流水方式。开春后要加大投饵量,提供充足、适口的饵料鱼。在催产前半个月,要每天进行冲水刺激,这样才更利于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亲鱼培育也可采用套养方式,即把亲鳜套养在草鱼亲鱼塘中,以野生小杂鱼为饵料,不需专门投饵,一般每hm2水面可套养斑鳜150~225 kg左右(鳜亲鱼的套养量主要根据草鱼亲鱼塘中饵料鱼数量的多少而定)。另外,为节约生产成本,还可采用产后套养培育,适量投喂饵料鱼,待开春后再转入专池强化培育的方式。 3人工催产 适合斑鳜人工催产的水温为20~25 ℃。在闽北地区,一般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进行人工催产。催产剂可选用LRH-A2、HCG,混用(或单用),雌鱼剂量为LRH-A2 5~8 μg/kg体重;HCG 1 200~1 500 IU/kg体重。雄鱼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在水温20~26 ℃时,效应时间为24~38 h。在催产早期根据亲鳜发育情况,还可采用二次注射法以提高催产率。亲鳜注射催产剂后,按♀∶♂=1∶1.2比例放入催产池中,让其自然产卵受精。在雄鱼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干法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 4人工孵化 由于斑鳜的受精卵为半漂浮性卵,因此可参照家鱼人工孵化方法将其放入孵化环道或孵化槽等孵化设施中进行人工孵苗。放卵密度10万~15万粒/m3。因斑鳜受精卵比家鱼卵的体积小,比重稍大,浮力稍小,所以,孵化水的流速、流量要稍大些,这样才能冲起鱼卵,防止受精卵在底部堆积缺氧而死亡。当仔鱼孵出后,水的流速可调小些。孵化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并经40目筛绢过滤后再引入孵化环道或孵化槽中,以避免水中敌害生物对鱼卵及仔鱼的危害。仔鱼出膜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在水温22~25 ℃条件下,一般约需110~120 h才可孵出仔鱼。仔鱼一般在出膜后2 d左右进入混合营养期,并开始摄食活鱼苗。 5仔鱼的开口饵料 斑鳜仔鱼开口时只能以其他活的鱼苗为食,若开口后无法捕到适口的活饵料鱼苗,它们将自相残杀,造成大量死亡,导致育苗失败。而团头鲂、赤眼鳟等初孵仔鱼个体小、游动能力弱,因而是斑鳜仔鱼的最佳开口饵料。但要依据斑鳜仔鱼发育情况,掌握好鳜仔鱼的开口摄食时间,及时安排饵料鱼的配套生产,让斑鳜仔鱼一开口就能摄食到刚孵出不久的团头鲂、赤眼鳟等仔鱼作为开口饵料。开口饵料鱼的日投喂量为斑鳜仔鱼数的5倍左右。开口饵料鱼的适口性、充足性是决定人工育苗成败的关键。 6夏花培育技术 6.1饵料鱼的配套 因斑鳜仔鱼开口后始终以其他活鱼苗为食,所以,当斑鳜仔鱼孵出2~3 d时即可投喂刚出膜不久的团头鲂、赤眼鳟水花等;当斑鳜仔鱼孵出6~10 d时,可投喂鲤鱼或草鱼的水花;当斑鳜仔鱼孵出11~15 d时,可投喂各种家鱼水花;当斑鳜仔鱼孵出15 d后,可投喂经标粗的家鱼小乌仔作为饵料鱼(详见表1)。投喂充足、适口的饵料鱼将促进其快速生长,并可避免残杀,提高成活率,因此人工育苗要切实做好适口饵料鱼的系列配套。各种不同规格的饵料鱼可利用网箱、小水泥池或小土池等进行短期标粗或密养培育,要控制好饵料鱼的规格,使其与斑鳜鱼苗生长同步配套。在斑鳜夏花培育前期,所投喂的饵料鱼规格一般控制在斑鳜鱼苗规格的60%~70%左右,在培育后期时应控制在40%~50%。 表1斑鳜夏花培育中饵料鱼规格和数量配套 斑鳜 日龄/d 2~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全长/mm 6~6.8 7~11 10~18 15~26 24~30 25~35 饵料 鱼 全长/mm 4~5.5 5~8 7~10 10~15 13~20 15~25单尾鳜日投饵量/尾 5~6 5~8 6~10 6~10 6~10 5~12阶段投饵量/尾 15~18 25~40 30~50 30~50 30~50 25~60 6.2培育方式 斑鳜夏花一般采用分级培育方式,即前期先把斑鳜仔鱼放在孵化环道或孵化槽中培育,放养密度1万~2万尾/m3;中期逐渐抽稀分养,降低密度;到后期再转入小网箱或小水泥池等水体中培育。所用的育苗设施可因地制宜,但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污良好。把斑鳜仔鱼育成2.5~3.0规格的夏花,一般需25~30 d时间,其生长速度主要取决于投饵量是否适口、充足。 6.3日常管理 勤检查、观察,掌握斑鳜鱼苗的摄食、生长情况,并防止逃苗发生。 育苗用水要经沉淀、过滤,确保水质清新、溶氧高、无敌害。 根据仔鱼开口期、育苗中后期等不同阶段的要求调整水的流速,控制合适密度。 有死饵、死苗、污物要及时清除,防止水质恶化。 斑鳜(Sinipercnscherzeri),俗称圆筒鳜,属鲈形目、鮨科、鳜属,是肉食性凶猛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故有“淡水石斑”之美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为我国名贵鱼类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优质水产品,经济价值很高。但由于多年滥捕及水域环境的恶化,野生斑鳜已日趋枯竭,溪河捕捞产量零星分散,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解决斑鳜人工养殖的苗种来源问题,我们开展了斑鳜人工批量繁育技术的研究并已获得成功,现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斑鳜亲鱼的来源 后备斑鳜亲鱼可以从溪河、水库等天然水域捕获的野生斑鳜中收集,也可以从池塘或网箱等人工养殖的商品斑鳜中筛选。选择标准是:无伤无病,鱼体健壮,最好选用的雄鱼为2龄以上,体重达400 g以上;雌鱼3龄以上,体重达750 g以上的个体作为后备亲鱼。为防止近亲交配导致种质退化,最好每年都能从溪河中收集一定数量的野生斑鳜作为后备亲鱼的补充。 2斑鳜亲鱼的培育 收集到的后备亲鱼,可选用土池进行专塘培育。亲鳜培育池面积以500~800 m2为宜,要求水质清新,水量充足,池底平坦且淤泥少(易于拉网起捕),池水深度达1.5 m以上。一般放养密度为1 500~1 800 kg/hm2,同时投入5~7 cm规格的草鱼、鲢、鳙、鲤、鲫等小苗种作为活饵料鱼。首次投入的活饵料鱼重量为鳜亲鱼体重的2~3倍,以后随着饵料鱼被摄食减少,再及时补充投喂。鳜亲鱼培育期间要确保水质清新,有条件时可采用微流水方式。开春后要加大投饵量,提供充足、适口的饵料鱼。在催产前半个月,要每天进行冲水刺激,这样才更利于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亲鱼培育也可采用套养方式,即把亲鳜套养在草鱼亲鱼塘中,以野生小杂鱼为饵料,不需专门投饵,一般每hm2水面可套养斑鳜150~225 kg左右(鳜亲鱼的套养量主要根据草鱼亲鱼塘中饵料鱼数量的多少而定)。另外,为节约生产成本,还可采用产后套养培育,适量投喂饵料鱼,待开春后再转入专池强化培育的方式。 3人工催产 适合斑鳜人工催产的水温为20~25 ℃。在闽北地区,一般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进行人工催产。催产剂可选用LRH-A2、HCG,混用(或单用),雌鱼剂量为LRH-A2 5~8 μg/kg体重;HCG 1 200~1 500 IU/kg体重。雄鱼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在水温20~26 ℃时,效应时间为24~38 h。在催产早期根据亲鳜发育情况,还可采用二次注射法以提高催产率。亲鳜注射催产剂后,按♀∶♂=1∶1.2比例放入催产池中,让其自然产卵受精。在雄鱼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干法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 4人工孵化 由于斑鳜的受精卵为半漂浮性卵,因此可参照家鱼人工孵化方法将其放入孵化环道或孵化槽等孵化设施中进行人工孵苗。放卵密度10万~15万粒/m3。因斑鳜受精卵比家鱼卵的体积小,比重稍大,浮力稍小,所以,孵化水的流速、流量要稍大些,这样才能冲起鱼卵,防止受精卵在底部堆积缺氧而死亡。当仔鱼孵出后,水的流速可调小些。孵化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并经40目筛绢过滤后再引入孵化环道或孵化槽中,以避免水中敌害生物对鱼卵及仔鱼的危害。仔鱼出膜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在水温22~25 ℃条件下,一般约需110~120 h才可孵出仔鱼。仔鱼一般在出膜后2 d左右进入混合营养期,并开始摄食活鱼苗。 5仔鱼的开口饵料 斑鳜仔鱼开口时只能以其他活的鱼苗为食,若开口后无法捕到适口的活饵料鱼苗,它们将自相残杀,造成大量死亡,导致育苗失败。而团头鲂、赤眼鳟等初孵仔鱼个体小、游动能力弱,因而是斑鳜仔鱼的最佳开口饵料。但要依据斑鳜仔鱼发育情况,掌握好鳜仔鱼的开口摄食时间,及时安排饵料鱼的配套生产,让斑鳜仔鱼一开口就能摄食到刚孵出不久的团头鲂、赤眼鳟等仔鱼作为开口饵料。开口饵料鱼的日投喂量为斑鳜仔鱼数的5倍左右。开口饵料鱼的适口性、充足性是决定人工育苗成败的关键。 6夏花培育技术 6.1饵料鱼的配套 因斑鳜仔鱼开口后始终以其他活鱼苗为食,所以,当斑鳜仔鱼孵出2~3 d时即可投喂刚出膜不久的团头鲂、赤眼鳟水花等;当斑鳜仔鱼孵出6~10 d时,可投喂鲤鱼或草鱼的水花;当斑鳜仔鱼孵出11~15 d时,可投喂各种家鱼水花;当斑鳜仔鱼孵出15 d后,可投喂经标粗的家鱼小乌仔作为饵料鱼(详见表1)。投喂充足、适口的饵料鱼将促进其快速生长,并可避免残杀,提高成活率,因此人工育苗要切实做好适口饵料鱼的系列配套。各种不同规格的饵料鱼可利用网箱、小水泥池或小土池等进行短期标粗或密养培育,要控制好饵料鱼的规格,使其与斑鳜鱼苗生长同步配套。在斑鳜夏花培育前期,所投喂的饵料鱼规格一般控制在斑鳜鱼苗规格的60%~70%左右,在培育后期时应控制在40%~50%。 表1斑鳜夏花培育中饵料鱼规格和数量配套 斑鳜 日龄/d 2~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全长/mm 6~6.8 7~11 10~18 15~26 24~30 25~35 饵料 鱼 全长/mm 4~5.5 5~8 7~10 10~15 13~20 15~25单尾鳜日投饵量/尾 5~6 5~8 6~10 6~10 6~10 5~12阶段投饵量/尾 15~18 25~40 30~50 30~50 30~50 25~60 6.2培育方式 斑鳜夏花一般采用分级培育方式,即前期先把斑鳜仔鱼放在孵化环道或孵化槽中培育,放养密度1万~2万尾/m3;中期逐渐抽稀分养,降低密度;到后期再转入小网箱或小水泥池等水体中培育。所用的育苗设施可因地制宜,但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污良好。把斑鳜仔鱼育成2.5~3.0规格的夏花,一般需25~30 d时间,其生长速度主要取决于投饵量是否适口、充足。 6.3日常管理 勤检查、观察,掌握斑鳜鱼苗的摄食、生长情况,并防止逃苗发生。 育苗用水要经沉淀、过滤,确保水质清新、溶氧高、无敌害。 根据仔鱼开口期、育苗中后期等不同阶段的要求调整水的流速,控制合适密度。 有死饵、死苗、污物要及时清除,防止水质恶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