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竹蛏育苗技术要点
范文

    许红 赵希纯

    大竹蛏(Solen grandi sDunker)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生活于潮下带-20m水深的浅海,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沿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肉质鲜美,出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底栖海产软体动物。现将育苗工作总结如下。

    1 亲蛏培养

    1.1 亲蛏的选育

    亲蛏选择在自然海区利用人工手捕方式进行采捕的,亲蛏选择性腺发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无损伤的,个体较大的作为繁育个体。

    1.2 亲蛏的暂养

    亲蛏入场后放在事先消毒好的铺有20cm细沙的培育池内。亲蛏培育密度控制为15~20个/m2,亲蛏培养期间投饵主要为扁藻,硅藻。日投饵量为15万~30万/mL,投饵量可根据亲蛏密度、水温、水色等适当调节。亲蛏培养水温在21~25℃间。暂养期间每天换两次水,每次及时捡出死蛏。

    2 大竹蛏幼体培养

    2.1 产卵与孵化

    大竹蛏培养成熟后自然产卵,自然产卵成熟度好,孵化率高,幼体发育齐。大竹蛏亲蛏可以连续培养多次产卵,亲蛏利用率高,孵化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原池卵虹吸到旁边池,边吸边加水,根据卵量决定吸出几个池子。此种方法优点是孵化率高,缺点是不能把卵集中孵化,孵化密度稀,原池会有少量剩卵,会给选育加大工作量;另一种是利用400目网捞接卵,根据卵量合理密度孵化,这样也不浪费卵,几乎把所有的卵都能吸出来孵化。没有多余水体浪费。较上一种方法的孵化率差不多。育苗孵化温度在22~27℃,密度在10个/mL以下,17h就可以选育D型幼虫。

    2.2 日常管理

    大竹蛏选育完,进入幼体管理阶段,每天换水1/2~2/3,根据水质调节换水量,适时倒池。投饵,开口饵料为金藻,初次投饵需要一定饵料基础,为5万/mL。以后每天换水后投一次饵料,晚饭后再投一次,即每天分两次投饵。投饵量根据观察依具体情况而定。

    3 稚贝的培养

    当幼体壳长在260μm时,有足伸出来,开始下附着基,开始附着基为泥,每池10kg干泥,用开水消毒,用260目网袋过滤,充气均匀后沉淀,次日将表层放掉加新水后再将幼体倒入,幼体变态进入稚贝期。稚贝也要定期倒池,当稚贝再次倒池时将底质改为泥沙底质。用160目网袋过滤即可,此时要加大池底泥沙厚度,即每池18kg干泥沙。用同样的方法消毒处理。当稚贝达到1mm时,以后边倒池边分池,逐渐稀释稚贝密度。

    投饵,随着稚贝的生长,饵料量逐渐加大。以金藻为主,适当添加了扁藻。当稚贝达到4mm时需要饵料量相当大,日投饵量30万~40万|mL。

    4 总结

    亲蛏暂养期间主要以扁藻为主,个人认为扁藻对性腺发育有促进作用,暂养的底质以细沙较适宜,暂养时间不宜过长。在稚贝培养期间观察,稚贝有着昼伏夜出的习性,分析稚贝有一定的避光性,育苗车间光线不宜过强。饵料供应方面,有一定的缺陷,饵料品种单一,藻种不纯,下池易坏,当后期需要大量饵料时供应不足,造成后期掉量。

    (收稿日期:2016-03-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