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唐山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试验 |
范文 | 阚建东 安志勇 近年来,唐山沿海地区工厂化鲆鲽类养殖生产受品种退化和海水污染影响较大,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经调查,2016~2017年度大菱鲆的养殖周期平均18个月左右,半滑舌鳎的养殖周期平均25个月左右,都比正常养殖生产延长约4~6个月;成活率也逐年下降,每年下降幅度一般在10%~15%,多数养殖场成活率低于50%,个别养殖场甚至有绝产的现象,工厂化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亟待更新。2016年,坐落于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大清河地区的唐山海港喜洋洋育苗养殖场敢于创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该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条件和南方名优品种珍珠龙胆石斑鱼适应盐度范围广、生长快、抗病强的特点,在唐山地区率先引进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了室内工厂化与室内外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尝试,经过近一年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本地区成功探索了一个新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现将该项养殖试验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施 室内养殖采用24 m2水泥池30口,水池内壁涂养殖专用漆,中间排水,65℃地热井一眼;室外采用一个4 hm2海参养殖池塘,平均水深2 m,无野杂鱼,一般潮位可自然纳水及排水,潮位较低时,采用水泵蓄水。在池塘排水口一侧设置6 m×6 m×1.5 m的聚乙烯网箱20个,网箱框架用镀锌钢管支撑,网箱底部距池底0.5 m,网目2cm,每个网箱用泡沫圆柱体作浮子,网箱并列两排,用木板连搭形成浮桥。 1.2苗种引进及放养 2016年3月20日自海南文昌引进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苗4万尾,规格4~5 cm,采用空运方式,运输时间约12 h,运输损失约0.7%,初始投放密度每池2 500尾。2.95万尾始终在室内车间养殖,将1万尾在自然水温适合时移入网箱进行室外养殖。 1.3养殖模式 1.3.1全程室内养殖 在工厂化养殖车间采用地热水与经沉淀的自然海水混合后进行流水养殖,日换水量能够达到3个循环,养殖到商品规格销售。 1.3.2室内外结合养殖 2016年6月23日海参池塘水温达到26℃时,将石斑鱼移至室外海参池塘网箱中养殖,每箱投放500尾。9月12日池塘自然水温降至26℃时,移回室内暂养驯化并陆续销售。 1.4饲料投喂 前期选用优质的海水鱼配合饲料饲养,每天投喂2次,投饵率2%~5%,当鱼体重达到150 g以上時,改投喂动物性饵料,提高生长速度,投饲率8%~10%。每天投喂量根据摄食情况酌情调整。 1.5日常管理及病害防治 1.5.1室内养殖管理 随着自然海水温度变化适时调整海水与热淡水的混合配比,保持养殖用水温度27~29℃,配水时采用水温报警器,严格控制进水温度范围。室内养殖每15 d用碘制剂消毒一次,每30 d倒池一次,同时调控养殖密度及进行规格分类。 1.5.2池塘养殖管理 珍珠龙胆石斑鱼移人池塘网箱后,每天2次进排水,尽可能加大池塘换水量,每15 d用氯制剂消毒一次,每20 d施加底质改良剂一次。 2养殖结果 经过8~11个月的养殖,体重达到0.65~0.8kg/尾时进行捕获销售。养殖结果见表1。 两种养殖模式试验结果的汇总情况见表2,室内外结合养殖因运输及养殖逃逸等原因影响,捕获率相对于全程室内养殖稍低,但平均个体较大。 3分析讨论 3.1两种养殖模式效益比较 在室外自然环境养殖,生长明显较快,养殖周期能够缩短近2个月,水电费、人工费大幅减少;在室外养殖阶段饲料系数相对降低。虽然制作网箱使养殖成本有所提高,但相对全程室内养殖具有明显优势(见表3)。 3.2养殖模式分析 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热资源,环保节能,清洁无害,能够低成本解决南方品种所需的温度,同时减少了自然海水的使用,降低海水污染所带来的影响,提高了养殖成功的概率,为北方养殖品种的更新换代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室外养殖阶段回归石斑鱼生长的自然环境,生长速度提高,养殖周期缩短,养殖效益显著提高。海参池塘有护坡,水位深,不投饵,透明度高,水质较好,大换水对海参有益无害,而且海参能够摄食石斑鱼的粪便,两者相得益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