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 |
范文 | 熊宗凯 摘要:细颈囊尾蚴主要引起家畜尤仔猪的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当大量感染时可因肝脏严重受损而导致死亡。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猪;细颈囊尾蚴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7-0028-01 随着现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农村一大支柱产业,对国民経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养猪业大发展。猪细颈囊尾蚴病病对养猪业造成相当大危害,轻者影响猪增重,重者造成猪死亡。给养殖者带来极大损失。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1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细颈囊尾蚴主要引起猪尤其是仔猪的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当大量感染时可因肝脏严重受损而导致死亡。其成虫则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 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细颈囊尾蚴多悬垂于腹腔脏器上。虫体呈泡囊状,内含透明液体,囊体大小不一,囊壁外层厚而坚韧,是由宿主动物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肉眼观察时,可见囊壁上有1个不透明的乳白色结节,为其颈部和内陷的头节,如将头节翻转出来,则见头节与囊体之间具有1个细长的颈部。头节上具4个吸盘,顶突上的小钩数为30~40个,分两圈排列。虫体前部的节片宽而短,后部的节片逐渐变长,到孕节则长大于宽。孕节子宫每侧的分枝数为10~16个,每个侧枝又有小分枝。子宫内为虫卵所充满,虫卵近似圆形,长36~39 μm,宽31~35 μm,内含六钩蚴。虫体呈泡囊状,内含透明液体。囊体大小不一。囊壁外层厚而坚韧,是由宿主动物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虫体的囊壁薄而透明。肉眼观察时,可见囊壁上有1个不透明的乳白色结节,为其颈部和内陷的头节。潜伏期为51 d,成虫在犬体内可生活1年之久。幼虫寄生在猪、牛、羊等家畜的肠系膜、网膜和肝等处,为一似鸡蛋大小的囊泡,头节所在处呈乳白色。其成虫寄生于犬的小肠,虫卵抵抗力很强,在外界环境中长期存在,导致该病广泛散布。 2 病理变化 幼虫寄生在腹腔、胸腔引起腹膜炎和胸膜炎可见腹腔出血,腹部膨大,伴有腹水。幼虫在肝脏移行的数量较多时可见出血性肝炎,在肝实质及微血管形成虫道。剖检多见悬垂于腹腔脏器上乳白色囊泡状的水铃铛,大小如鸡蛋或更大,直径约8 cm。 3 临床症状 成年猪除个别感染特别严重时出现临床症状外,一般不明显。仔猪表现为肝脏和腹膜发生炎症,病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按压腹壁有痛感,极少仔猪突然大叫后死亡。多数病猪表现为虚弱,消瘦和出现黄疸。如胸腔和肺也有寄生可表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4 诊断 剖检时发现肝脏、肠系膜上寄生有细颈囊尾蚴,结合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情况即可确诊。 5 防治措施 5.1 治疗 吡喹酮按50 mg/kg体重。每天1次,口服,连服2次。或可用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治疗。 5.2 预防 对患病猪的脏器进行无害化处理, 未经高温处理严禁饲喂其他动物。在该病的流行地区应及时给犬进行驱虫,驱虫可用吡喹酮(5~10 mg/kg 体重) 或丙硫咪唑(15~20 mg/kg体重), 一次口服 。做好猪饲料、饮水及圈舍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被犬粪污染。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