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物理核心素养下的“辩论”型课堂 |
范文 | 田方娴 杨银海 摘要:将“辩论”引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一项有益尝试,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相契合.“辩论”围绕辩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彰显学生的主体个性和能力,促进课堂重心从“教”转向“论”,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者转化为积极的参与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学习和求知探究的能力,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辩论;核心素养;课堂 物理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素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除了体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共性,还应体现物理学科的独特性,形成具备物理学科特征的核心素养体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完善和提升,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要逐渐向个人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为主题的核心素养模型转化. 基于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积极地把物理课堂的功能从“知识的传承”定位于“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构建学习群体,共同思辩和探究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有内部协商,有相互争辩,更有思维争锋,这就是物理“辩论”型课堂. 1物理“辩论”型课堂的选题原则 在物理“辩论”型课堂中辩题的选择至关重要,一堂课精彩与否,收获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辩题的选择.所以在辩题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1教育性原则 辩题要反映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选择联系课本重难点的辩题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区别和强化那些易混淆、似是而非的相关问题. 1.2可辩性原则 辩题要具有一定的可辩性,既有普遍共识性的问题,又有明显争议性的内容,能很好的发散学生思维,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 1.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挑选那些拥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生活性原则 辩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社会热点,使学生通过辩论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以致用,报效社会”的责任感. 2物理“辩论”型课堂的教学实践 2.1辩论的时间 一般根据教学进度,建议一周一小论,一月一大论,小型辩论可以直接用在物理课堂时间内,大约10至15分钟左右,大型辩论则要安排整节课的时间.小论易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大论利于知识结构框架的形成和建立. 2.2辩题的选择 2.2.1在教材中选题 在新课程标准下使用的教材内容中,设置了大量的科学探究课题,具有材料来源丰富、思维容量大、容易引发多种解释和争论等特点,这些都为课堂辩论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如“轻、重两个物体,哪个下落快?”“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最简单的辩题选择,但不同于以往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加入辩论的元素后,能击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学习完“重力”后,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重力的利与弊”展开辩论. 2.2.2在实验中选题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往往能成为绝佳的辩论议题.如做课本规定实验《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时,某学生在课堂上说他有一节电池,外壳上印着标称电压9V,但电池的极性没有标示.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辩论,采用何种方法能确定此电池的正负极及其内阻大小.同学们争论:方法一,采用多用电表检测;方法二,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检测;方法三,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检测;方法四,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检测等等.让学生在辩论中进行思维的激发和碰撞,生成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方法. 2.2.3在网络中选题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各种难辨真伪的资讯与传闻层出不穷,如网络上流传很多说法:“3根火柴就能吊起9瓶矿泉水?”(受力分析)、“用锡纸和棉签就能做成一只电容笔?”(电容器)、“食盐可以清洁毛绒制品?”(摩擦力)等等,这些都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辩题. 可以让学生从报纸上的一段文字、一张统计表、一张新闻图片等查找信息,用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来解释信息,甚至运用某种科学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得出有别于个人先前判断的结论. 2.2.4在生活中选题 突破传统科学教育从书中取材的局限,力求使问题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关注如何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物理学习,如辩论“游乐场所中的过山车和旋转飞车等的安全问题”,使学生知晓游乐设备的安全装置及自身注意的安全问题;如辩论“核能利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电磁波的利弊之争”等,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不断提升辩证思维,推动反思,促进合作的核心素养. 2.2.5在人物中选题 在学习《光电效应》内容之后,可以安排一个小型的辩论会,课题为“我们是否愿意成为爱因斯坦?”究竟是愿意成为爱因斯坦那样成功伟大的科学家,还是希望成为默默无闻的平凡人?正方的观点可以是爱因斯坦学术上的成就以及人格上的魅力值得我们学习,而反方观点可以是平凡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让学生在辩论中博采众长,塑造一个完美的自己. 2.3辩论的实践 实施过程可以灵活处理,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活动的每个步骤,要自始至终给予学生密切关注,精心组织,细心辅导,热情鼓励,并且统筹全部教学内容,把这项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辩论,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避免“过多干涉”,也忌“隔岸观火”.学生积极参与辩论,要给予鼓励;或在辩论中有出色发挥,均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在辩论中如果出现某些认识方面的偏差,需要耐心引导,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 2.4辩论的评价 辩论活动的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辩论活动需要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依赖变为独立,如果没有合理的评价方式,就难以实现这样的转变,从而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多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评价方法宜采用过程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态度、与人合作情况、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况、活动中情绪情感体验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及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考查.每次辩论后,每人完成一份“评价与反思”汇报,包括自我评价和班级整体评价:概括自己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对其他同学给出优化建议等,实现多元化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 3物理“辩论”型课堂的注意事项 3.1兼顾人人参与 在普通的辩论组织方式上,教师会安排一名比较优秀的成员准备发言,这样其他同学“搭便车”的现象十分嚴重.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言成员不由老师指定,只要对该问题有想法的同学都可以举手发言,涉及面广,注重人人参与. 3.2注意灵活机动 如果学生对课堂的辩论还有问题,教师可以将辩论延伸到课下,通过建立专门的博客或微信(QQ)群将辩论延伸,从课堂扩展到课后,这不是简单的辩论时间延长,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人文的关怀上,这种辩论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均有了质的提高. 3.3紧扣课堂教学 辩论应服务于教学,它是促成教学目标完美实现的一种手段、方式.脱离课堂的辩论是空洞的,离开物理教学的辩论是无效的,紧跟教学节奏,体现物理思维,帮助学生理解,促成知识构建的辩论才是物理“辩论”型课堂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4物理“辩论”型课堂的内涵意义 4.1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物理“辩论”型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幽默的语言、灵活的组织形式,创建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快乐.快乐的学习,使学生更能积极思考,克服困难,探究物理的奥秘.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回归了物理学习的本真. 4.2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质疑创新的精神 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正反两方面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独辟蹊径,出人意料.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辩论又往往令对手防不胜防.但很快,对手又会从新的角度,做出针锋相对的辩论.这样就极大程度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辨后反思、去伪存真、明辨是非的能力. 4.3亲身经历实验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辩论”型课堂就是把学生置身于激烈的问题情境之中,促使学生自己进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去,改变了标签式的“假探究”、纸上“做”实验的现象.真实的实验探究重视问题情境和探究过程的真实性,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实事求是的判断分析能力.在没有经验模式的实验探究中充满了挫折和失败,直至成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耐挫争辩能力和不断反省、敢于质疑的科学品质. 4.4促使学生关注社会,提升科学认知和责任 在基于社会生活的辩题辩论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业,而且也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每个公民都应关注科学的发展.拥有核心素养的真正的“全人”,除了具备丰富的学识,卓越的能力,更应有端正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作为重要基础.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和内心体验,感动自己,说服他人,产生共鸣,形成情感体验,建立具有多元包容理解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差异,更能创设具有沉浸感和全程参与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推动物理核心素养的逐步养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