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不同视角的城市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
范文 | 姚吉昕+金云峰 摘要:城市公园风格种类繁多,背后蕴含的设计策略與方法各不相同。基于公园设计视角的概念,从空间结构、园路组织、景观节点、景观特色等方面出发,分析探讨文脉传承、生态安全、自然山水与城市活力四种视角下城市公园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公园;公园设计;设计策略;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2-0045-06 收稿日期:2015-08-27 修回日期:2016-12-22 Abstract: Diverse urban park styles determine different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urban park design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urban parks from four perspectives, such as spatial structure, road organization, landscape node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s the context inheritance, ecological safety, natural landscape and city vitality.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park; Park design; Design strategy; Design method 城市公园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公园的质量,研究公园的设计要以创新为基本点。如何理解与看待不同风格的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以探寻值得借鉴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本文尝试从不同视角出发进行公园设计的分析。 1公园的设计方法研究 1.1研究困境 观察近年城市公园的建设可以发现,当下城市公园的设计趋势,已经由过去专注于环境营造与特定功能,转向在环境、生态等更广阔的视野下解决让使用者舒适的问题。然而,当前的公园设计方法研究并没有满足这种趋势。传统公园设计方法研究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公园设计的原则和运用。而设计运用是从公园要素、公园分区等角度研究讨论,鲜有根据问题出发的角度。一直以来着重介绍解释方法而忽略设计运用,导致目前的公园设计方法研究内容丰富但实用性不高。 1.2基于不同视角的设计研究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设计通常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富有新意的解答。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前院长彼得(Peter G.Rowe)在《设计思考》一书中提出设计视角决定设计方法,而设计方法决定设计成果[1]。当设计问题清晰以后,设计师会基于自身经验、立场选择合适的设计视角,选择某种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设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由设计师的立场视角决定,而这又来源于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公园设计面临的问题繁杂,环境意识可能促使设计师主要关注公园生态设计,而其他问题相对次要[2],这就是设计视角在设计过程中所起的影响。公园设计视角问题既涉及设计师认知层面的价值判断,也包含设计师个人偏爱与经验。如果主导问题较为明确,价值判断就会对设计视角的选择产生主要影响;如果主导问题不够明确,或者可供发挥的余地较大,设计师通常就会选择自己擅长的策略和方法来应对。通过对城市公园设计视角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思考方法与实践过程,辨明当今纷繁的设计风格与流派。 1.3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设计策略Design Strategy在维基百科中的解释:Design strategy is a discipline which helps firms determine what to make and do, why do it and how to innovate contextually,both immediately and over the long term[3],即设计策略是涉及长期与短期,包含目标、原因与方法的一系列设计原则框架。公园设计策略为公园产生的问题提供解决原则与方法。具有较高价值的策略往往具有很强的理论支撑,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及较强的实践性。公园设计方法在本文中主要指在公园方案设计阶段为实现设计目标采用的方式手法。公园设计策略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提供的解决途径,公园设计方法是公园设计策略的贯彻途径。 2城市公园的设计视角 城市公园设计视角的选择是价值判断、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景观具有生态、社会与艺术三个价值维度,这同样体现在城市公园设计中[4]。中国传统园林成就非凡,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丰硕,相当多的城市公园设计实践以继承发扬传统为设计出发点。理论方面,学界探讨的一些理论热点,像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城市绿道等,已经影响公园设计。实践方面,近几年出现一批概念新颖、手法独特的城市公园项目,像遗址公园、棕地修复公园等,这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引发对于设计过程的思考及设计方法的借鉴。城市公园设计项目繁多,涉及的设计视角学界研究较少。本文尝试选择文脉传承、生态安全、自然山水与城市活力这四种在当代理论与实践中的设计视角进行分析探讨。 3基于文脉传承视角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3.1文脉传承设计视角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地块更新与街道改造。这些建设在给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富有城市特色与历史的街道等消亡,城市的记忆被抹去。一些景观设计师意识到这些问题,希望公园的建设不要只考虑营造美好的意象而忽略城市与场地的过去,并通过设计将场地中的某些特色与记忆保留下来,使公园延续场地的精神,而不是终点与新生[5]。公园设计中,像这样将场地中某些富有特色、能反映场地历史的元素保护继承下来的设计视角即是文脉传承视角。就城市公园设计方面来看,文脉是人与景观的关系、公园景观与其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关系[6]。 3.2文脉传承视角下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空間骨架保留与景观更新任何场地都有自身的历史与过去,公园建设的基地也不例外。这些场地过去的痕迹往往是场地独特性的体现,是基地不同于其他环境的印证。不少成功的公园设计案例就是在保留场地过去空间骨架的基础上,通过景观元素替代更新的手法,将其改造成符合现代审美与使用需求的公园。一般来说,场地的线性元素通常以园路与树列更新;场地的面状元素通常以草坪、树阵或水面等面积较大且均衡的景观元素替代。公园的功能安排受空间限制相对较小,在前期分析基础上,可在大的结构中寻找合适的空间嵌入。例如巴黎的雪铁龙公园,其空间骨架是保留原有的工厂骨架,即在大的空间格局层面保留场地文脉,再进行细小空间的划分[7](图1)。 3.2.1场地遗存功能转化 除了大格局的,可能还会有尺度较小但也反映场地历史痕迹的遗存。传承公园场地文脉的另一个途径是将场地遗存进行功能转化,通过景观设计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赋予保留景观新的形象与功能。例如韩国仙游岛公园,前身是当地的净水厂,设计师利用场地中的多处遗存,通过功能转化形成富有新功能与特色的景观空间。在“时间之园”中,设计师拆除净水厂第一沉淀池的屋顶和部分墙体,形成一个对称空间,墙面配植攀爬植物,并引入具有高差变化的步道,利用穿行体验与斑驳的墙体,形成一处隐喻时间变化的公园空间[8]。在“绿树之阵”,设计师保留原有场地之中富有特色的混凝土柱阵,利用攀爬植物进行美化,形成既保留了文脉又富有新意的景观(图2)。 3.2.2城市文化生活重现 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文脉不仅可来自场地本身,还可以扩展到城市的其他地方。城市文脉一般包含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生活等方面。设计时,可在公园一些节点与小品的尺度上,利用景观原型理论与方法,再现城市文化生活的趣味,这也是一种文脉延续。例如上海的九子公园,设计师以上海旧时的九种弄堂游戏为设计原型,通过数种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再现上海弄堂游戏的趣味[9](图3~4)。 4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4.1生态安全设计视角 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城市公园在设计阶段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渐增强。当公园设计面临较棘手的环境生态问题,如何解决场地自身的环境隐患,协调环境安全与游憩活动的冲突就成为公园设计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公园设计的主导依据,而这就是生态安全视角下的公园设计。 4.2生态安全视角下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4.2.1空间格局考虑场地生态安全 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格局对整个景观生态效益影响巨大。在进行公园设计时需要优先考虑。解决的策略是在公园整体布局阶段,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作为整体规划的参考,对整个场地布局。例如浙江黄岩永宁公园,在整体层面考虑生态安全,通过规划一条内河湿地,打破传统公园岸线设计范式,营造出沿江连续的湿地系统,进而形成区域性、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缓解洪水对场地带来的冲击[10](图5)。 4.2.2生态群落与过程设计 生态过程设计是利用物种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有关知识,通过对场地景观生态过程的设计管控,实现场地的生态平衡。生态过程设计是四维尺度上的景观设计。通常,这种手段被应用于生态系统损毁较为严重的场地。例如在美国清泉湾公园(Fresh Kills Park)规划,设计师面对场地中积攒多年的垃圾山,在植物设计环节,利用植物群落更替与土壤污染处理相结合的技术,设计一套时间跨度达30年的生态修复过程,试图以自然过程来解决场地严重的土壤污染。 4.2.3细部设计重视生态技术应用 生态技术的运用一般包括水资源的管理、建筑与可持续景观的结合、绿色能源的利用、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及景观资源管理等[11]。在城市公园之中,生态技术一般是节点深化与细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样是在清泉湾公园项目中,设计师利用了大量的太阳能板,将太阳能作为公园电力的来源之一,大大减少公园能源消耗。 5基于自然山水视角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5.1自然山水设计视角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公园往往被视为是亲近自然的场所。城市公园设计从这点出发,以自然山水意象作为公园设计的原型,尝试营造出一片人工自然、城市绿洲。自然山水视角下的城市公园重视人在自然中的放松状态,往往会在场地周边设计高大的背景林带,减少城市对场地的负面干扰。场地内部的空间骨架设计往往来自对自然意象的抽象概括,希望给游览其中的游客带来置身自然之中的休闲体验[12]。自然山水视角下的公园一般以游赏作为主要功能,在局部分散布置各种使用设施以丰富公园的活动类型。 5.2自然山水视角下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5.2.1空间结构模拟自然山水 自然山水视角下,城市公园本身应该是一片具有内在系统完整性的自然空间,景观设计通过山、水、林、草等自然环境要素的运用,塑造符合自然山水格局的公园空间。公园一般会规划大水面,并点缀小品,作为景观核心空间。这处空间一般是公园中最为开敞、富有山水诗意的空间。在四周会规划一些尺度稍小的次要空间,以满足各种功能。地形与水系设计讲究山环水抱的格局。水系形态一般模仿自然水体形式。 5.2.2景观节点塑造撷取自然片段 自然山水视角下公园设计追求自然风格,使用的造景元素多以天然材料为主,人工材料如塑料、钢板等应用较少。设计师通过观察自然,撷取其中精彩的部分进行设计加工,通常应用抽象模拟的设计方法。 5.2.3园路规划强调丰富体验 自然山水视角下的公园园路线性一般设计成曲线。英国风景式造园家肯特的名言“自然讨厌直线”能很好的诠释这一点。自然山水视角下的公园造景的要素一般来自自然环境,近些年会在其中设置一些雕塑小品等,但总体风格趋向于自然与纯粹。在风格较为自然统一的大背景下,设计强调不同节点串联之后形成的空间、视线的丰富变化。例如在澳大利亚贝斯特霍夫公园(Besthoff Sculpture Garden)设计中,园路系统以圆曲线覆盖公园,串联各种属性不同的小空间,营造丰富的游赏体验(图6)。 6基于城市活力视角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6.1城市活力设计视角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组成之一,公园地块是城市诸多地块中的有机组成,需要承担城市休闲活动的重要职责,提供丰富便利的休闲活动场地。不同于自然山水视角下强调公园内在自然体系的完整,城市活力视角下的公园设计更重视公园与周边城市空间、交通的紧密关联。城市活力视角重视将公园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更好地提升城市活力。 6.2城市活力视角下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6.2.1空间结构衔接模拟城市空间 城市活力视角下,公园主要给游人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所以空间结构主要考虑如何衔接模拟城市空间,使游人更好地适应空间的转换。一般来说,这种视角下的公园入口空间尺度往往与城市街道空间尺度接近,再通过内在一系列空间变化缓慢过渡到公园内部空间尺度。在空间形式上,往往以规则开放的空间为主,曲线闭塞的空间较少。 6.2.2交通流线对接城市交通 该视角下,公园的主入口需考虑对接城市主要交通,园路线性往往采用直线或曲度较小的曲线,以便将人流更好地引入公园。设计若干跨越公园地块的次要园路,以便于居民日常通勤。结合扬·盖尔对社会活动的三种划分,公园园路考虑日常通勤这种必要性活动,实际上是将某些必要性活动引入公园之中,丰富公园活动类型。例如美国休斯敦探索公园(Discovery Green)的主园路是一条笔直的林荫道,对接城市交通,串联起公园内部不同的空间(图7)。 6.2.3景观节点与周边场地融合 城市活力视角下,游赏功能不再是公园主要功能,不同节点之间不再是通过一条完整的主园路连接。节点空间更多的是融入公园舒朗的空间之中。例如美国圣路易斯市的城市花园公园,公园的节点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割,似乎是将不同节点纳入统一的空间之中(图8)。 7讨论与建议 公园设计的视角分析是公园设计分析的环节之一,承接设计构思与设计策略方法。本文列举应用比较广泛的四个视角,从视角特点、空间结构、园路系统与节点细部等设计共同的层面研究探讨。可以看出,不同视角下对于相同的设计要素,设计策略方法差别大。这既体现了当代公园实践需要考虑更复杂多样的问题,也从侧面表明公园设计策略方法的学习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公园设计策略方法繁多,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方法需要具体仔细分析。从不同视角出发研究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在方法论层面能更清晰地了解设计程序与过程,在认识层面能更清晰地理解公园设计,在实践层面能更有效地归纳总结公园设计涉及的丰富的策略方法,更有效地指导实际运用。 注:本文图1来自《承载园林生活历史的空间艺术品解读法国雪铁龙公园》(郭勇,2010);图2来自《韩国首尔的城市记忆——工业废弃地上的城市公园》(周妍、唐世斌、谈燕君,2012);图3~4为作者自摄;图5来自《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俞孔坚,2005);图6来自《西德尼与瓦尔达·拜绍夫雕塑花园》(RichardSexton, 2007);图7来自《The Biggest Little Park in the World》(Daniel Jost,2009);图8来源于《城市花园》(章健玲,2011)。 参考文献: [1] 罗 P R,著.设计思考[M].张宇,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138-139. [2] 张永和.第三种态度[J]. 建筑师,2004(2):24-26. [3] Wikipedia contributors. Design strategy[G/OL].维基百科,2016[2016]. https:// 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 Special:CiteThisPage&page=Design_ strategy&id=733289466. [4] 王向荣,林箐. 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 中国园林, 2003,19(1):4-11.[5] 金云峰,项淑萍. 原型激活历史——风景园林中的历史性空间设计[J].中国园林, 2012,28(2):53-57. [6] 承钧,张丹. 城市公园设计中文脉的体现[J]. 中国园林,2010,26(10):48-50.[7] 郭湧. 承载园林生活历史的空间艺术品解读法国雪铁龙公园[J]. 风景园林,2010 (6):113-118. [8] 周妍,唐世斌,谈燕君,等.韩国首尔的城市记忆——工业废弃地上的城市公园[J].广东園林,2012,34(5):33-37. [9] 金云峰,项淑萍. 基于原型的设计[C].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0] 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等.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J]. 中国园林,2005,21(5):1-7.[11] 于冰沁,王向荣. 生态主义思想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与趋势探讨[J]. 中国园林,2010,26(10):36-39.[12] 金云峰,俞为妍. 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以浮山“第一情山”为例的情感空间塑造[J]. 华中建筑,2012,30(10):92-95. 作者简介: 姚吉昕/1990年生/男/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 金云峰/教授/博导/E-mail:jinyf79@163.com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