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梨木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
范文 | 杜华 宁陵县地处豫东平原,属黄河故道地区,建有万顷梨园,为“中国酥梨之乡”。 梨木虱这几年发生有上升趋势,在宁陵,发生严重的梨园危害率在80%以上,现已成为梨园的头号害虫。 1 危害症状 梨木虱主要危害梨树,造成叶片干枯和脱落。梨木虱成虫、若虫均可危害,春季多集中于新梢、叶柄危害,夏、秋多在叶背取食。成虫及若虫吸食芽、叶及嫩梢汁液,若虫在叶片上分泌大量蜜汁黏液,危害时常将相邻叶片黏合在一起,污染叶片出现褐色枯斑,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新梢受害,发育不良,萎缩。梨木虱多雨年份发生轻,干旱年份发生重。 2 发生规律 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梨木虱在豫东地区1年发生5代,以冬型成虫在寄主树皮缝隙内、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翌年惊蛰前后出蛰,交尾产卵(图1),每只成虫可产卵100~140粒卵(图2)。 第1代产卵部位,在花芽的基部,孵化期在4月上旬,4月中、下旬为若虫盛发期。 第2代发生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麥收前后第二代产卵期,产卵部位在新梢上部几个叶片的叶柄上。 第3代发生于6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产卵部位在叶片的锯齿之间,从第三代开始世代重叠乱代严重。 第4代发生于8月上旬至8月下旬。 第5代发生于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份成虫转入越冬,翌年早春温度在0 ℃以上开始活动。 3 防治技术 3.1 防治时期 一年中防治梨木虱有两个重要时期。 3.1.1 梨木虱冬型成虫大量出蛰时 即每年的惊蛰前后,找一个高温晴朗的天气施药防治梨木虱,此时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省时、省事、效果好,此时是全年最重要的防治时期。 3.1.2 第二代梨木虱低龄期 麦收前后为梨木虱的猖獗发生期,这是全年防治梨木虱的第二个重要时期,主要是压低梨木虱的虫口基数。 3.2 防治方法 3.2.1 农业防治 越冬期清理园内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早春刮除老翘树皮,可减少梨木虱的虫源。 3.2.2 保护和利用天敌 梨木虱的天敌有花蝽、草蛉、寄生蜂及捕食性螨类、瓢虫、蓟马等。 3.2.3 加强早期药剂防治 在越冬成虫出蛰盛期,即第1代卵出现初期,大部分越冬成虫尚未产卵,成虫暴露在枝条上,是喷药防治的最佳时机。在喷第1次药后,隔10天左右再喷1次可基本控制危害。 萌芽前,可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对地面、树干、树枝细致、全面、均匀喷洒,雨淋式喷雾。隔10天后再喷施1次农药,可选2.0%(质量分数,后同)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 在花谢80%左右时,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 麦收前后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2.0%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2 000倍液效果非常好。 除常规化学防治外,可混入农用有机硅3 000~5 000倍液喷雾,去除若虫上的黏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作者联系电话:189370168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