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浙江富阳市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经营情况解析
范文 章钢明+++章忠梅+++任莉+++陆春莲+++李志忠+++孙言祥+++冯江军
导读:富阳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创建于2006年,农场面积26.7余 hm2,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自身建设下,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科技兴菜、合理布局、配送销售、注重品牌,至2013年生产的蔬菜品种有20多个,年产量2 800余t,年产值81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
1 农场情况简介
浙江省富阳市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位于美丽的富春江畔东洲岛,由浙江省富阳市东洲村村民冯江军、王琴夫妻于2006年创建,农场面积26.7余hm2,沙洲平原和环绕四周的江水使农场环境独具特色,孕育出了品质一流的九重天农产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农场凭借自身努力,生产设施设备逐步完善,生产能力逐年提高,产量、产值、效益连年增长。至2013年,农场生产蔬菜品种20多个,年产量2 800余t,年产值达810万元,年利润超100万元。
2 经营特色
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自创建以来,已形成以下主要特点。
2.1 夯实基础,稳步发展
农场从最初种植1.3 hm2蔬菜发展到13.3 hm2,耕地面积逐年稳步递增。农场主冯江军认为,要想发展,首先要基础扎实,才能发展壮大;要树立“健康、安全”的生产理念,严格按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健康,赢得客户的信赖。
2.2 配送销售,品种丰富
发展初期,农场致力于蔬菜生产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待生产基本稳定后,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逐步形成了以配送、直供直销为主要形式的稳定销售网络。农场常年种植蔬菜种类包括白菜、甘蓝、瓜类、茄果类、豆类等10大类蔬菜,确保了全年配送量均衡稳定。农场建设了初加工包装配送车间700 m2,保鲜冷库
560 m3,厢式运输车6辆,为杭州地区21家超市、学校、企事业单位提供配送服务。除了提供农场自身生产的蔬菜产品外,每年与其他基地及农户签
订蔬菜订单,带动了周边333余hm2蔬菜基地的
发展。
2.3 合理布局,科学种植
农场以操作方便、设施实用、生态环保、土地利用率高为目标进行了种植基地布局和建设,安排保护地蔬菜10.7 hm2,露地蔬菜16 hm2,两种种植方式合理搭配使农场季季有鲜,产品不断、周年上市。农场产品以叶菜,茄果类、瓜类蔬菜为主,其中以苋菜、芹菜为主的叶菜常年种植面积约13 hm2,年复种面积53 hm2。生产上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等模式,如连栋棚室实施一年五茬的种植模式,以早春苋菜—越夏瓜类—秋叶菜—冬西芹为种植制度安排, 2~5月间生产苋菜(2茬),667 m2产量3 500 kg;6~8月生产瓠瓜(或黄瓜),667 m2产量5 000 kg;9~10月生产紫青菜或毛毛菜,667 m2产量2 500 kg;11月至翌年2月生产西芹,667 m2产量5 000 kg(元旦、春节上市)。该模式全年每667 m2产蔬菜16 000 kg,产值6万~8万元,茬口合理紧凑,土地和季节得到充分利用。
2.4 科技兴菜,优质安全
农场建有蓄水池5 288 m3,配置微灌供水枢纽2套,实现肥水一体化灌溉10 hm2;单体钢架大棚9 hm2、连栋大棚7 680 m2、避雨棚架0.3 hm2、平棚架0.8 hm2等,保护性生产设施使基地抗高温干旱、风雪冻害能力大大提高,保障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农场以商品有机肥为基肥,以生物液体肥为追肥进行肥水一体化灌溉,作物营养全面长势健壮。应用防虫网、性诱剂、杀虫灯、色板等生物、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利用果菜套袋技术提高产品商品性,通过田园清洁、氰氨化钙(石灰氮)消毒、高温闷棚等农业措施预防病虫害,采用藜芦碱、多抗霉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和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双低农药防控病虫害,使蔬菜产品形美质优安全放心。农场配有农药残留检测室,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检测,健全相应的生产档案和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出售产品安全放心。农场有8个蔬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农场于2013年新引进“智慧大棚”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温湿度等可用电脑、手机无线遥控),使设施蔬菜生产初露了智慧农业的曙光。
2.5 品牌发展,提升信誉
农场注册九重天商标,并制作包装箱、塑料袋、不干胶等进行宣传使用。注重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展示企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在行业和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了经营效益。
2.6 分工合作,用工合理
农场由户主冯江军任场长,主管规划建设,生产目标制定和销售;其父亲和妻子分别负责日常生产管理和财务、质检等工作;农资、植保、机耕、采收、检测、配送等由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常年雇工数十人,用工一般采用按量计工、验质计酬方式,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用工数量,确保了农场高效有序经营运作。
3 蔬菜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的思考
通过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农业生产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问题较多,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3.1 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问题
土地流转的最大难点是部分农户不愿流转,耕地难以集中连片,影响修建沟渠、操作道、围栏杆。其次土地使用期限和属性的不确定性,加上因农保地的设施配套用地审批相当困难,使得农场业主不敢轻易投资设施建设。
3.2 家庭农场的劳动力问题
家庭农场从业者老龄化,年轻人多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可聘用的劳力越来越少,且工资年年上涨,但菜价不稳,影响农场生产效益的稳定。
3.3 家庭农场的生产资金融资问题
“贷款难,利息高”成为困扰家庭农场运行的难题之一。
3.4 家庭农场的生产定位与发展方向问题
家庭农场如何逐步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主体的基本“细胞”,其发展理念、模式和目标有待在实践中探索与思考。
3.5 家庭农场的扶持培育问题
政府应着重培养扶持有规模、有实力、素质好的专业性家庭农场,鼓励引导年轻人和大学生投身家庭农场经营,研究制定专门的收入保险、社会福利、执业待遇、人才培养、项目支持、科技支撑等方面的政策。
导读:富阳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创建于2006年,农场面积26.7余 hm2,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自身建设下,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科技兴菜、合理布局、配送销售、注重品牌,至2013年生产的蔬菜品种有20多个,年产量2 800余t,年产值81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
1 农场情况简介
浙江省富阳市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位于美丽的富春江畔东洲岛,由浙江省富阳市东洲村村民冯江军、王琴夫妻于2006年创建,农场面积26.7余hm2,沙洲平原和环绕四周的江水使农场环境独具特色,孕育出了品质一流的九重天农产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农场凭借自身努力,生产设施设备逐步完善,生产能力逐年提高,产量、产值、效益连年增长。至2013年,农场生产蔬菜品种20多个,年产量2 800余t,年产值达810万元,年利润超100万元。
2 经营特色
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自创建以来,已形成以下主要特点。
2.1 夯实基础,稳步发展
农场从最初种植1.3 hm2蔬菜发展到13.3 hm2,耕地面积逐年稳步递增。农场主冯江军认为,要想发展,首先要基础扎实,才能发展壮大;要树立“健康、安全”的生产理念,严格按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健康,赢得客户的信赖。
2.2 配送销售,品种丰富
发展初期,农场致力于蔬菜生产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待生产基本稳定后,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逐步形成了以配送、直供直销为主要形式的稳定销售网络。农场常年种植蔬菜种类包括白菜、甘蓝、瓜类、茄果类、豆类等10大类蔬菜,确保了全年配送量均衡稳定。农场建设了初加工包装配送车间700 m2,保鲜冷库
560 m3,厢式运输车6辆,为杭州地区21家超市、学校、企事业单位提供配送服务。除了提供农场自身生产的蔬菜产品外,每年与其他基地及农户签
订蔬菜订单,带动了周边333余hm2蔬菜基地的
发展。
2.3 合理布局,科学种植
农场以操作方便、设施实用、生态环保、土地利用率高为目标进行了种植基地布局和建设,安排保护地蔬菜10.7 hm2,露地蔬菜16 hm2,两种种植方式合理搭配使农场季季有鲜,产品不断、周年上市。农场产品以叶菜,茄果类、瓜类蔬菜为主,其中以苋菜、芹菜为主的叶菜常年种植面积约13 hm2,年复种面积53 hm2。生产上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等模式,如连栋棚室实施一年五茬的种植模式,以早春苋菜—越夏瓜类—秋叶菜—冬西芹为种植制度安排, 2~5月间生产苋菜(2茬),667 m2产量3 500 kg;6~8月生产瓠瓜(或黄瓜),667 m2产量5 000 kg;9~10月生产紫青菜或毛毛菜,667 m2产量2 500 kg;11月至翌年2月生产西芹,667 m2产量5 000 kg(元旦、春节上市)。该模式全年每667 m2产蔬菜16 000 kg,产值6万~8万元,茬口合理紧凑,土地和季节得到充分利用。
2.4 科技兴菜,优质安全
农场建有蓄水池5 288 m3,配置微灌供水枢纽2套,实现肥水一体化灌溉10 hm2;单体钢架大棚9 hm2、连栋大棚7 680 m2、避雨棚架0.3 hm2、平棚架0.8 hm2等,保护性生产设施使基地抗高温干旱、风雪冻害能力大大提高,保障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农场以商品有机肥为基肥,以生物液体肥为追肥进行肥水一体化灌溉,作物营养全面长势健壮。应用防虫网、性诱剂、杀虫灯、色板等生物、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利用果菜套袋技术提高产品商品性,通过田园清洁、氰氨化钙(石灰氮)消毒、高温闷棚等农业措施预防病虫害,采用藜芦碱、多抗霉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和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双低农药防控病虫害,使蔬菜产品形美质优安全放心。农场配有农药残留检测室,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检测,健全相应的生产档案和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出售产品安全放心。农场有8个蔬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农场于2013年新引进“智慧大棚”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温湿度等可用电脑、手机无线遥控),使设施蔬菜生产初露了智慧农业的曙光。
2.5 品牌发展,提升信誉
农场注册九重天商标,并制作包装箱、塑料袋、不干胶等进行宣传使用。注重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展示企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在行业和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了经营效益。
2.6 分工合作,用工合理
农场由户主冯江军任场长,主管规划建设,生产目标制定和销售;其父亲和妻子分别负责日常生产管理和财务、质检等工作;农资、植保、机耕、采收、检测、配送等由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常年雇工数十人,用工一般采用按量计工、验质计酬方式,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用工数量,确保了农场高效有序经营运作。
3 蔬菜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的思考
通过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农业生产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问题较多,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3.1 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问题
土地流转的最大难点是部分农户不愿流转,耕地难以集中连片,影响修建沟渠、操作道、围栏杆。其次土地使用期限和属性的不确定性,加上因农保地的设施配套用地审批相当困难,使得农场业主不敢轻易投资设施建设。
3.2 家庭农场的劳动力问题
家庭农场从业者老龄化,年轻人多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可聘用的劳力越来越少,且工资年年上涨,但菜价不稳,影响农场生产效益的稳定。
3.3 家庭农场的生产资金融资问题
“贷款难,利息高”成为困扰家庭农场运行的难题之一。
3.4 家庭农场的生产定位与发展方向问题
家庭农场如何逐步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主体的基本“细胞”,其发展理念、模式和目标有待在实践中探索与思考。
3.5 家庭农场的扶持培育问题
政府应着重培养扶持有规模、有实力、素质好的专业性家庭农场,鼓励引导年轻人和大学生投身家庭农场经营,研究制定专门的收入保险、社会福利、执业待遇、人才培养、项目支持、科技支撑等方面的政策。
导读:富阳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创建于2006年,农场面积26.7余 hm2,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自身建设下,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科技兴菜、合理布局、配送销售、注重品牌,至2013年生产的蔬菜品种有20多个,年产量2 800余t,年产值81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
1 农场情况简介
浙江省富阳市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位于美丽的富春江畔东洲岛,由浙江省富阳市东洲村村民冯江军、王琴夫妻于2006年创建,农场面积26.7余hm2,沙洲平原和环绕四周的江水使农场环境独具特色,孕育出了品质一流的九重天农产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农场凭借自身努力,生产设施设备逐步完善,生产能力逐年提高,产量、产值、效益连年增长。至2013年,农场生产蔬菜品种20多个,年产量2 800余t,年产值达810万元,年利润超100万元。
2 经营特色
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自创建以来,已形成以下主要特点。
2.1 夯实基础,稳步发展
农场从最初种植1.3 hm2蔬菜发展到13.3 hm2,耕地面积逐年稳步递增。农场主冯江军认为,要想发展,首先要基础扎实,才能发展壮大;要树立“健康、安全”的生产理念,严格按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健康,赢得客户的信赖。
2.2 配送销售,品种丰富
发展初期,农场致力于蔬菜生产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待生产基本稳定后,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逐步形成了以配送、直供直销为主要形式的稳定销售网络。农场常年种植蔬菜种类包括白菜、甘蓝、瓜类、茄果类、豆类等10大类蔬菜,确保了全年配送量均衡稳定。农场建设了初加工包装配送车间700 m2,保鲜冷库
560 m3,厢式运输车6辆,为杭州地区21家超市、学校、企事业单位提供配送服务。除了提供农场自身生产的蔬菜产品外,每年与其他基地及农户签
订蔬菜订单,带动了周边333余hm2蔬菜基地的
发展。
2.3 合理布局,科学种植
农场以操作方便、设施实用、生态环保、土地利用率高为目标进行了种植基地布局和建设,安排保护地蔬菜10.7 hm2,露地蔬菜16 hm2,两种种植方式合理搭配使农场季季有鲜,产品不断、周年上市。农场产品以叶菜,茄果类、瓜类蔬菜为主,其中以苋菜、芹菜为主的叶菜常年种植面积约13 hm2,年复种面积53 hm2。生产上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等模式,如连栋棚室实施一年五茬的种植模式,以早春苋菜—越夏瓜类—秋叶菜—冬西芹为种植制度安排, 2~5月间生产苋菜(2茬),667 m2产量3 500 kg;6~8月生产瓠瓜(或黄瓜),667 m2产量5 000 kg;9~10月生产紫青菜或毛毛菜,667 m2产量2 500 kg;11月至翌年2月生产西芹,667 m2产量5 000 kg(元旦、春节上市)。该模式全年每667 m2产蔬菜16 000 kg,产值6万~8万元,茬口合理紧凑,土地和季节得到充分利用。
2.4 科技兴菜,优质安全
农场建有蓄水池5 288 m3,配置微灌供水枢纽2套,实现肥水一体化灌溉10 hm2;单体钢架大棚9 hm2、连栋大棚7 680 m2、避雨棚架0.3 hm2、平棚架0.8 hm2等,保护性生产设施使基地抗高温干旱、风雪冻害能力大大提高,保障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农场以商品有机肥为基肥,以生物液体肥为追肥进行肥水一体化灌溉,作物营养全面长势健壮。应用防虫网、性诱剂、杀虫灯、色板等生物、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利用果菜套袋技术提高产品商品性,通过田园清洁、氰氨化钙(石灰氮)消毒、高温闷棚等农业措施预防病虫害,采用藜芦碱、多抗霉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和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双低农药防控病虫害,使蔬菜产品形美质优安全放心。农场配有农药残留检测室,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检测,健全相应的生产档案和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出售产品安全放心。农场有8个蔬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农场于2013年新引进“智慧大棚”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温湿度等可用电脑、手机无线遥控),使设施蔬菜生产初露了智慧农业的曙光。
2.5 品牌发展,提升信誉
农场注册九重天商标,并制作包装箱、塑料袋、不干胶等进行宣传使用。注重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展示企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在行业和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了经营效益。
2.6 分工合作,用工合理
农场由户主冯江军任场长,主管规划建设,生产目标制定和销售;其父亲和妻子分别负责日常生产管理和财务、质检等工作;农资、植保、机耕、采收、检测、配送等由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常年雇工数十人,用工一般采用按量计工、验质计酬方式,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用工数量,确保了农场高效有序经营运作。
3 蔬菜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的思考
通过九重天蔬菜家庭农场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农业生产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问题较多,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3.1 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问题
土地流转的最大难点是部分农户不愿流转,耕地难以集中连片,影响修建沟渠、操作道、围栏杆。其次土地使用期限和属性的不确定性,加上因农保地的设施配套用地审批相当困难,使得农场业主不敢轻易投资设施建设。
3.2 家庭农场的劳动力问题
家庭农场从业者老龄化,年轻人多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可聘用的劳力越来越少,且工资年年上涨,但菜价不稳,影响农场生产效益的稳定。
3.3 家庭农场的生产资金融资问题
“贷款难,利息高”成为困扰家庭农场运行的难题之一。
3.4 家庭农场的生产定位与发展方向问题
家庭农场如何逐步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主体的基本“细胞”,其发展理念、模式和目标有待在实践中探索与思考。
3.5 家庭农场的扶持培育问题
政府应着重培养扶持有规模、有实力、素质好的专业性家庭农场,鼓励引导年轻人和大学生投身家庭农场经营,研究制定专门的收入保险、社会福利、执业待遇、人才培养、项目支持、科技支撑等方面的政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