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榕瓠一号瓠瓜高产栽培技术 |
范文 | 许端祥++高山++陈中钐++杜文丽++林碧英 榕瓠一号是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新选育的瓠瓜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闽认菜2013002),该品种生长势强,早中熟,以侧蔓结瓜为主,坐果力强,第1雌花发生节位较低,春季从播种至始收45~60 d,从开花到商品瓜成熟8~12 d,瓜形美观,呈棒形,瓜皮绿色有光泽,瓜长30~40 cm,横径5~7 cm,单瓜质量500~600 g,品质优,深受种植者和消费者喜爱。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适时播种 福州地区露地春季2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设施大棚栽培春季播期可提早到12月中下旬;秋季露地7月下旬至9月中旬播种。其他地区可根据当地消费习惯及气候特点适当调整。 2 育苗 瓠瓜种子播种前可用温汤浸种法处理:先用55℃左右的温水浸泡15~20 min,然后室温浸种8 h,期间换水1~2次,并轻轻擦洗种子。浸种结束后捞出洗净沥干,即可进行播种。用营养杯育苗或苗床育苗,播种后覆土厚度约为种子厚度的2倍,并及时淋水,使土壤含水量达80%左右。早春气温低,可用白色薄膜覆盖,提高苗床的温度,春播苗龄8~ 15 d,幼苗长至1片真叶即可定植,移栽前3 d进行炼苗。夏季苗床需要覆盖遮阳网以降温保湿,夏季苗龄5~10 d,幼苗子叶张开后即可定植。 3 田间管理 3.1 整地作畦,覆膜定植 选择排灌方便、前作为水稻或非葫芦科作物的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的壤土田块种植。犁翻、晒白后,结合整地,于畦中央开沟施足基肥。每667 m2施入腐熟基肥1 000 kg、过磷酸钙50 kg、复合肥35 kg。整成畦连沟宽150 cm,畦高30 cm,并覆盖地膜。可采用白色或黑色2种地膜,白色地膜有利于提高地温,但膜内杂草多;黑色地膜,杂草不易生长,但不利于提高地温,两者各有利弊。 采用双行定植,株行距45 cm×100 cm,每667 m2种植1 200株左右。定植宜选择晴天无风的下午进行,定植后立即浇足定根水。 3.2 适时搭架、整枝 一般瓠瓜幼苗在抽蔓后搭架引蔓,露地栽培以“人”字架为主。瓠瓜主要侧蔓结瓜,结合引蔓及时整枝打蔓,增强瓜园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损耗、减轻病虫为害,提高商品瓜的质量和产量。修剪原则:瓠瓜主蔓生长到1.7~1.8 m 时打顶,留2~3条侧蔓。同时修剪基部枯叶、病叶和茂密、遮荫、重叠的老叶,茂密多余的侧蔓和劣瓜等。 3.3 人工辅助授粉 瓠瓜雌雄异花、虫媒花,早春气温低,昆虫活动受阻,坐果率低,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春季早期坐果率,提高产量。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每天清晨将当天盛开的雄花摘下,去掉花瓣,然后將花粉均匀涂在雌花柱头上,一般1朵雄花花粉可供2~3朵雌花授粉。授过粉后作上标记,以免重复。其他季节栽培则无需人工授粉。 3.4 肥水管理 榕瓠一号瓠瓜生长快,对肥水要求高,施肥应掌握重前期、促中期、保后期的原则。定植成活后及时浇0.3%~0.5%尿素液提苗。由于榕瓠一号瓠瓜的连续结瓜能力强、消耗养分较多、需肥需水量大,特别是开花盛果期,要保持植株的旺盛生长以延长采收期。在提苗肥后,每隔1周每667 m2追施45%三元复合肥7~10 kg;第1雌花开花后,每隔1周施45%复合肥15 kg;以后每采收1次追肥1 次,每次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5 kg。同时,为保持并延长叶片有效光合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适当喷施叶面肥,以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膨大。整个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防旱、防积水。 3.5 病虫害防治 榕瓠一号瓠瓜不抗病毒病,应注重做好病毒病预防工作,病毒病预防可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生长前期病虫害较少,定植后可用98%噁霉灵可湿粉剂600倍液灌根或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防止根部病害发生;中期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和白粉病,白粉病可喷洒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霜霉病可用7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交替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和黄守瓜,蚜虫采用10%吡虫啉悬浮剂2 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剂 1 000倍液等药剂交替防治,黄守瓜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4 适时采收 榕瓠一号瓠瓜瓜呈棒形,瓜长30~40 cm,畸形瓜少,瓜色油绿。一般开花后8~14 d为采收适期,此时采收的瓜商品性最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