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活动促思考,在“说”中学数学
范文

    李春辉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改革也在步步深入,实践活动被纳入教学课程中,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且将思考过程和结果用语言来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活动;思考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而要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此,活动对于数学教学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思维潜能,并且借助“说”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培养思维创新性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给学生“说”的机会,学生有时也缺少发言的勇气。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中,在课堂上想开口说,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说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什么运动?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项目,有足球、篮球等。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陀螺,并让学生在“做”圆形的过程中说一说圆形的特征。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做出一个圆形,教师让学生探究:圆心在哪里?圆一共有多少条直径?有多少半径?直径和半径在长度上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寻找答案,通过观察教师的多媒体图片及手中的圆形发现,圆心到圆的边的距离相等,每一个圆都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从长度上来说,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根据所学圆的知识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如果是方形或三角形会怎么样?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给学生“说”的机会,并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会说,培养思维灵活性

    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触发大脑的创新区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认真听,更要让学生实践操作,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对知识形成表象认识,引导学生会说,灵动学生思维,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思维灵活性,掌握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计算“如果要制作这样一个牛奶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由于学生对立体图形缺乏三维空间感,因此,教师让学生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计算表面积,有学生提出:将长方体拆开成为一个平面图形后再计算,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思维。学生1:分别计算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一共六个长方形,再相加即可。学生2:拆开前的图形中,两个对面面积相等,因此,可以算出三个长方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针对学生2的说法,学生再次将平面图形折成长方体后发现,对面面积相等,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会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灵活性,让数学课堂更加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结合生活,让学生敢说,培养思维探究性

    目前小学数学使用的教材中涉及的例题、练习等,很多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在活动中敢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减轻学生思想负担,让学生更加自信,尤其是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更适合学生掌握知识,学生应该更加有信心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说”培养学生思维探究性。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生活案例:老师昨天去社区超市买东西,老师带了50元钱,买的东西需要40元,老师现在有多少钱?如果买的东西需要60元,老师现在有多少钱?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后非常感兴趣,如果买40元东西,当然剩余10元,但是买60元东西呢?有的回答欠款10元,有的说向别人借款10元。教师为学生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大于零的数为正数,小于零的数为负数,因此,老师剩余款为-10元。有学生提问:“零是正数还是负数呢?”老师及时表扬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借用数轴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经过判断后发现,零是临界点,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师根据生活中的温度提出:今天温度最高零上10摄氏度,最低零下8摄氏度,怎么表示呢?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对负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活动,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可以大胆地进行判断,并且敢于发言,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培养探究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不同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说、会说、敢说,不断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灵活性和探究性,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潘常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J].甘肃教育,2020(04):103.

    [2]刘宗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教育艺术,2020(02):66-6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