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注学生解题经验,提高试题讲评效益 |
范文 | 姜玉斌 1 缘起 近来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四个不同质点由同一点沿同一直线同时从静止开始向同一方向运动,如图甲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图乙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这四个不同质点的运动情况。关于图象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质点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x-t图象中t1时刻质点1和2 的速率大小为v1>v2 C.v-t图象中0~t3时间内质点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质点2、4开始反向运动 测试下来,全班55人有17人没有选正确答案B而错选了C,教师讲评时强调了甲图是位移-时间图象,图象切线的斜率反映速度的大小,所以t1时刻质点1速率大于质点2 的速率;乙图是速度-时间图象,图象切线的斜率反映加速度的大小,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大小,由于0~t3时间段内除了0时刻和t3时刻质点4的速度都大于质点3,所以质点4平均速度大于质点3的平均速度,也可以由0~t3时间内质点4的位移大于质点3的位移得出上述结论。 教师讲的不是学生困惑的,而学生困惑的教师又没有讲,这种教与学错位的现象是习题讲评时经常发生的事情。老师往往在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预先设想学生解题时的情况。事实上,课堂教学之前,学生解题时到底有哪些相关的经验,存在哪些问题,与老师的理解到底存在多大的差异,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导致试题讲评效率不高,所以试题讲评应关注学生的解题经验。 2 收集、整理学生的解题经验 学生的经验是新的学习的基础,是学习之所以发生的中间环节,也是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条件和中介,收集、整理学生的解题经验是进行有效试题讲评前必须做的事情。 在同一个班级当中,因性别、智力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不同,每一个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与表达形式。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解答过程,分析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处理问题的知识储备以及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要特别重视学生做错试题的原因,对于共性的问题课上集中解决,对于个性问题课后个别辅导。对没有解答过程的、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可采用个别交流与问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情况。比如上面的试题出错的人不是太多,在讲评之前可询问出错的同学,为什么没有选B而选C,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捕捉学生解题时知识的储备是否准确、完整,知识的提取是否通畅,有哪些已有经验,需要补充的是什么,需要矫正的是什么,指导的关键在哪里等等。当然,如果错误的人太多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关注学生解题经验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自己对知识理解的差异,了解学生处理问题的思维过程与自己有什么不同。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种不同,才能处理好试题的讲评的切入点与关键点,提高试题讲评的实效性。 3 从教师运作的课程到学生经验的课程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而进行,脱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学。前面的试题讲评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设置讲评的内容,没有关注学生解题时知识储备和思路特点,没有创设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解题经验的机会,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暴露与解决,而是以老师的引导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相碰撞,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解题的经验不能得到自觉唤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为此,试题教学应在充分了解学生解题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教师运作的课程向学生经验的课程的转变。上面的试题讲评可重新设计如下: 教学中预设5个问题: 问题1: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有什么区别,应如何求解? 问题2:在图甲中0~t1时间内质点1与质点2 的平均速率如何求解? 问题3:在图甲中如何比较质点1与质点2 在t1时刻的速率大小? 问题4:在图乙中0~t3时间内质点3和质点4的平均速度如何求解?你有哪些办法? 教学时教师应创造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多方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通过暂缓作出评价,让更多的学生踊跃发言,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让他们讨论、争论。最后请没选B而选C的同学,说出他们解题时真实的想法,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大家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在反思自己的思路、评价别人的思路的过程中体会解题的关键,丰富自己的解题经验。 教学前收集、整理学生的解题经验往往是不全面的,且在新的教学情景中会发生变化,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识别他们想法的对错,洞察错误想法的根源,积极调整教学方案。 新的教学设计在充分了解学生解题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组织教学,教学中预设的5个问题为学生交流解题经验,发展解题经验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解题经验,反思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创造了机会。 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教师传授和书本提供的知识进行独立的选择和判断。学生的解题经验越丰富,选择和判断就越容易,正确率就越高。要让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必须了解他们的经验已达到的水平,并不断丰富他们的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赵中建.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娇.试论将学生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现代教育科学[J].2007(2) (栏目编辑张正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