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层兽医在猪病诊疗中用药误区及常识 |
范文 | 何孟义 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的同时,生猪疫病呈现高发流行态势,并且很多传染性疾病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特点,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生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一方面和自然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和人为防治有很大联系。基层地区畜牧兽医人员在进行疾病诊治过程中,如果自身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够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很容易造成误诊和用药错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错过最佳防治时机。作为基层的畜牧兽医人员,应该掌握用药常识,尽量减少用药误区。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基层兽医在猪疾病诊疗中的用药误区,然后论述了具体的用药常识,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基层兽医在猪病诊疗中的用药误区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是现阶段基层兽医在进行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误区。抗生素主要对细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病毒和各种寄生虫没有任何效果。兽医在进行猪疾病诊疗过程中,在没有明确具体致病原的基础上,就指导养殖户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某些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某些病毒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病情快速传播蔓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还有不少兽医人员在进行疾病防控过程中对抗生素的使用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仅仅关注药物的治疗效果,忽视了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部分兽医在进行出疾病诊断过程中,没有对疾病的具体发生情况,临床特点,流行特点,病理变化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检查,在没有明确具体病情的情况下,盲目使用抗生素,造成抗生素滥用,致病原耐药性显著增强。还有部分兽医人员对抗生素的特性不了解,在使用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看到某些抗生素治疗无效就更换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甚至会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抗生素,例如氯霉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危害严重时还会造成中毒反应,不合理的使用甚至还会造成猪群出现严重的死亡。现阶段生猪养殖产业逐渐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生猪在养殖过程中会因为某些病毒或者细菌侵染而表现出咳嗽,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兽医在进行此类症状疾病缓解和疾病治疗过程中,某些止痛、退热、止咳类的药物应用频率较高,甚至会存在随意使用的现象。不能够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造成药物治疗效果缺乏针对性,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二、基层畜牧兽医猪疾病诊疗中的用药常识 1、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在进行疾病诊疗之前,需要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结合患病猪的具体临床表现,病理症状和流行特点,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采集病例,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具体的治病原。在对猪疾病做出明确诊断之后,结合患病猪的具体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药物,做到对症用药,科学用药。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高效,并且性价比较高。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禁止使用抗生素或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在联合用药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的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明确药物的使用禁忌,能使用一种的尽量不使用两种,能使用窄谱的尽量不使用广谱。 2、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 在进行猪疾病诊疗过程中常见的用药方式主要包括了口服和注射治疗,不同的用药方式有着不同的要求,药物的吸收和起效速度以及血液浓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在对患病猪进行治疗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药物的性质以及,以及患病猪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药物。通常情况下,药物的起效速度从高到低分别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治疗。对于病情较为危重的患病猪,主要采用静脉注射,而对于一般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不是很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一般采用口服给药或者肌肉注射。在进行体内寄生虫病防控过程中,主要采用口服给药,体表寄生虫防控过程中主要采用体表皮肤给药方式。在口服用药时,通常是将药物混合在饮用水或者饲料当中,这就要求在混合过程中一定要均匀一致。 3、确定合理的用药剂量 药物使用剂量是指一次用药所给药的数量,药物的使用剂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理论上药物使用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但是在实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能够遵循这一原则。因为猪各个脏器器官的药物耐受程度不同,如果超过了临界值就会造成严重的中毒反应。在对患病猪进行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猪的具体体重,确定合理的用药量,同时还应该严格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根据说明书的指导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另外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确定合理的用药周期,一般每天药物使用量控制在2~3次,具体的药物使用次数应该根据药物的半衰周期和代谢速率综合确定。 4、确定最佳的药物使用疗程 有些患病猪在用药1~2次之后,临床症状就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多数疾病需要在用药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這一时间段就被称为药物的使用疗程。兽医人员在对患病猪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能够看到猪群临床症状好转之后就立即停药,应该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坚持用药,保证药物使用周期合理。但是在使用某些解热镇痛类或者泌尿内的药物进行疾病治疗时,在发现患病猪的临床症状缓解之后,即可以停止用药,然后进行其他药物的治疗。而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应该确保猪血液当中有高浓度的抗生素水平,通常在猪临床症状消失1~2天之后才能够停止用药,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疾病复发或者致病原产生耐药性。用药三天以上,患病猪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则判定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该及时更换药物。在对急性感染病例进行治疗时,如果连续5天以上未见疗效,可以考虑提高药物使用剂量,但应该保证药物的使用剂量在猪的承受范围以内。 (作者单位:547211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吾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