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实施化肥减量增效 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范文 | 李桂珍 摘 要:化肥减量增效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是实现农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化肥减量增效;农业绿色发展;途径 一、减肥增效的背景 肥料是我国农业的基石。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大量施用化肥,2015年全国农用化肥总用量为5416万吨,成为全球化肥用量最高的国家,是全球平均用量的3.4倍、美国的3.4倍、非洲的27倍。我国用全世界8%的耕地,生产21%的粮食、52%蔬菜和22%的水果,养活19%的人口,同时消耗占全世界35%的化肥。新世纪我国科学施肥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2013年我国粮食增产了28.2%,同时我国化肥用量增长27.6%。虽然化肥本身并无害,但施用量超过作物需要就会造成资源环境问题(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大气污染)。 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解决土壤问题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变小、数量减少。农作物的抗病、抗寒、抗旱、抗倒伏能力减弱,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产量降低。 2.解决环境问题 环保部调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16.1%,其中耕地超标率19.4%,约3.5亿亩。我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萬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3.解决资源问题 2015年我国化肥生产消耗了大约1.5亿吨标准煤,超过国家能源消耗比重的5%,化肥生产还消耗了我国72%的硫资源。我国化肥生产每年消耗磷矿石超过了1亿吨,磷矿石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2010年后紧缺资源之列。 三、减量增效目标 到2020年,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得到阶段性改善,耕地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耕层变浅、重金属污染、农膜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生物群系逐步恢复。到2030年,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1.耕地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全市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其中,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以上。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2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25厘米以上。 2.有机肥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提高10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以上、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3.科学施肥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四、减肥增效途径 1.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实施,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加强宣传培训和肥料使用管理,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2.实施秸秆还田、开展土壤肥力保护与提升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对于节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 玉米秸杆富含氮、磷、钾、钙、镁、硫和丰富的有机质等,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有机质含量能达15%左右。1250公斤鲜玉米秸秆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相当于6.25公斤尿素、10公斤磷酸钙和7.65公斤硫酸钾。连续2-3年实施玉米机械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15-0.2%,增加速磷33-45%,增加速钾25-30%,增加含氮量1.06%。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协调比例失调的矛盾;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是促进农业稳产、高产、高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1)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养分。作物秸秆含有一定养分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和灰分元素,既有较多有机质,又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据试验,秸秆还田后的土壤随还田年数的不同,有机质可增加0.025%~0.15%,0.1%的有机质相当于40公斤的粮食生产能力,平均来说,土壤有机质提高0.1%,作物稳产性提高10-20,土壤容重降低0.057~0.167克/立方厘米,孔隙度增加2%~6%,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少,贮存水分、养分能力增强。 (2)秸秆还田促进了微生物活动。土壤微生物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净化土壤的重要作用。有机物的合成由植物叶绿素来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则由微生物来完成。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产生的纤维素、木质素、多糖和腐殖酸等黑色胶体物,具有粘结土粒的能力,同黏土矿物形成有机与无机的复合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容量减轻,增加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3)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农业发达国家都很注重施肥结构,如美国农业化肥的施用量一直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3以内,加拿大、美国大部分玉米、小麦都进行秸秆还田。作物所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原有氮素。来自化肥的仅占23%-24%。这说明即使施用化肥,土壤有机物对作物生长仍是最重要的。所以,秸秆还田是弥补化肥长期使用缺陷的极好办法。 (4)秸秆还田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015年以前80%的秸秆主要采取燃烧处理,造成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土壤表层焦化等,有时还引起火灾。另外,秸秆随意处置还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2016年以后实施秸秆还田有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