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精心设计实验 化解教学难点
范文

    李如虎

    摘 要:巧妙设计一个好的实验,对化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概念、物理图景,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规律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仅举两个在教学中使用过的例子,说明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实验”,就可“化解教学难点”。

    关键词:化解难点;电容器;电容量;沙摆;简谐运动的图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5-0075-3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无论老师怎样强调,无论做了多少练习,学生还是容易出错。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没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概念,或者没有能够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深刻地了解。而设计一个巧妙的实验,对化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概念、物理图景,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规律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仅举两个在教学中使用过的例子,说明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实验”,就可“化解教学难点”。

    1 巧做电容器实验,破解电容器教学难点

    在进行电容器的教学时,我们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电容器是什么?”“电真的装入电容器了吗?”“电容器装的电多,电容量就大;电容器装的电少,电容量就小;电容器不带电,电容量就为零。”等等。特别是这个电容量问题,不论进行怎样的练习与训练,学生还是很容易出错。于是,在进行电容器的内容教学时,设计了一个电容器充、放电的实验,让学生在意想不到的震撼中,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会了科学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给学生出示一个透明的空茶杯,容量200毫升,并且告诉学生这个茶杯的容量是200毫升。这时问:这个空茶杯的容量是200毫升,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空茶杯的容量是200毫升,表示这个茶杯可以装入200毫升的液体。

    问:如果我在这个茶杯中倒入200毫升的水,这个茶杯的容量是多少?

    学生:是200毫升。

    问:如果我在这个茶杯中倒入100毫升的水,这个茶杯的容量是多少?

    学生:还是200毫升。

    问:如果我在这个茶杯中倒入10毫升的水,这个茶杯的容量是多少?

    学生:仍然是200毫升!

    结论:不论这个茶杯是装满水的,还是空的;不论往这个茶杯中倒入了多少毫升的水,这个茶杯的容量都是200毫升,与装入多少液体没有关系!

    这时,出示一个“25 V,3300 μF”或“50 V,2200 μF”电解电容器(将电容器的两个脚焊接上了一段较长的连接导线),告诉学生:我这里给大家看的这个东西也是一个容器。这时停顿一下,让学生仔细看看,学生觉得奇怪,因为他们还是想着装液体的事。这个东西没有口,液体怎么装进去呢,它怎么可能是一个容器呢?

    这时告诉学生:这不是一个装液体的容器,而是一个装电的容器。正因为它是一个能够装电的容器,所以我们叫它“电容器”。这时,学生将信将疑,笔者进一步卖关子:“它真的能装电吗?怎么将电装进去呢?”

    演示:将这个电解电容器与实验电源“直流,24 V”连接一下(注意正负不要接错,碰一下即可),告诉学生老师已经将电装到电容器里了。

    学生这时还是将信将疑,因为不像水装入茶杯那样可以看见,这里是看不见的。然后,通过放电实验让学生看到,电确实被装入了电容器。

    演示:将这个带了电的电容器的正负连线碰一下,只听“嘭”的一声,并且伴随着电火花的闪现,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听觉和视觉刺激,使他们确信电确实被装入了电容器。

    这时再问:如果这个电容器接在16 V的电源上,或者给它装了它容量一半的电量,或者没有装电,它的容量与装满电量相比,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由茶杯装水的类比得到启示:没有区别,不论它有没有装电,还是装电多少,电容器的容量是由它本身决定的,与装入电量的多少以及电压的高低都没有关系!

    至此,不仅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电容器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破解了“电容器的容量与带电量和电压的高低没有关系,只跟电容器本身有关”这个历届学生都一直要犯错误的问题。

    2 做好沙摆实验,破解简谐运动图像的教学难点

    在讲解简谐运动图像时,学生经常会出现下面一些问题:

    ①看到图像是正弦(余弦)曲线,往往在回答问题(考试或做习题)时,就认为做简谐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正弦(余弦)曲线;

    ②横坐标轴的物理意义不清楚;

    ③不会从简谐运动图像上看出速度(加速度)的大小、方向;能量的大小、关系等等。

    在用沙摆演示简谐运动图像的实验时,以往都是在做简谐运动的沙摆下面,沿着垂直于沙摆摆动的方向拖动一个长木板,于是在长木板上就留下了沙子的痕迹,得到了沙摆做简谐运动的图像。并告诉学生简谐运动的图像就是这个样子的,是正弦曲线。这样做虽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好。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带着问题意识进行教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将实验设计成了以下几个问题:

    (1)在做简谐运动的沙摆下面,沿着垂直于沙摆摆动的方向放置一个长木板,让长木板静置于原地,这时摆动的沙摆漏下的沙子,在静置于其下方的木板上留下的沙子在纸上呈一直线,并且中间细、两头粗。

    问:从实验现象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了成一条直线的两端高,中间低的一堆沙子。

    问: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到在摆动角度小于10 °的情况下,沙摆的运动轨迹是什么?

    学生:看到了沙子在一条直线上,这说明了沙摆的运动轨迹是直线(单摆运动弧线很小的时候,近似是直线;弹簧振子的轨迹则正好是直线。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将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当成做简谐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的错误)。

    (2)仔细想一下,这堆沙子两端高,中间低说明了什么?

    学生1:两边多,中间少,表明振子在两边时速度小,所以漏的沙子多;振子在中间时速度大,所以漏的沙子少。

    学生2:关于中心对称,表明振动幅度相等。

    (3)可以从能量的角度进一步说明能量的转化关系吗?

    学生:振子在两边时速度小,动能小,势能大;振子在中间时速度大,动能大,势能小。

    (4)从刚才的实验漏下的沙堆中,你能确定振子在某个位置漏下的沙子的时刻吗?

    学生:不能。因为在振动过程中,在同一位置的时刻有很多,所以无法确定。

    (5)有什么办法能将沙摆什么时刻,在某个地方漏下的沙子区分开呢?

    学生:在沙摆做简谐运动的同时,匀速拖动木板,于是在木板上就会留下一条正弦曲线形状的沙子的痕迹。这样就能将沙摆什么时刻在某个地方漏下的沙子区分开了。这个痕迹实际上就表示了做简谐运动的沙摆的位移-时间关系图像。

    (6)在木板上这条正弦曲线中间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有什么含义?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1:表示做简谐运动的沙摆的平衡位置。

    学生2:表示运动时间,因为木板是匀速运动的,所以在其运动方向上的相(下转第80页)(上接第76页)同长度表示了相同的时间。(这就说明了时间轴的来历)

    经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润物细无声),又可以更有效地将问题解决掉,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了的知识。还很容易避免了以前学生经常将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图像(正弦曲线)当成是简谐运动的轨迹的错误。

    这里举的两个例子,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一直使用的,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正说明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要动脑筋设计好实验方法、环节,注意利用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就能化解教学中的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张宪魁.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谈[J].物理教学探讨,2014,(1):1.

    [4]周建华.电容的探究式教学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4,(1):1.

    (栏目编辑 邓 磊)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