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
范文 | 杨泽兰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架子猪,俗称“打火印”。主要表现为急性呈败血症状,高热;亚急性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诊块;慢性型表现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病原体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猪丹毒杆菌生命力顽强,可在腌肉或熏肉中存活3~4个月,在掩埋的尸体中可存活7个多月,土壤中可存活35天。但对消毒剂相对敏感,用2%甲醇、3%来苏尔、1%火碱、1%漂白粉能将其杀死。本文从猪丹毒的病原,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作出简单的介绍,以期为后期猪丹毒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定助益。 一、猪丹毒病原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其毒力很强,在4℃的病死猪肝、脾内能存活159天,露天放置2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米231天能分离出本菌。在冻肉、腐败尸体、血液及鱼粉中能长期存活。可在火腿中存活几个月(腌肉经4℃148天仍有活菌)。一般的消毒药均能很快将其杀死(如:1%的漂白粉、1%的氢氧化钠)本菌对石碳酸抵抗力较强,60℃15分钟可杀死,本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类敏感,对磺胺、卡纳霉素不敏感。猪丹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6月龄的猪多发,7~9月份发病率最高。 二、临床症状 猪丹毒潜伏期的长短决定于感染动物的抵抗力以及侵入的猪丹毒杆菌的毒力和数量,一般为3~5天,短的为1天,长的可达7天以上。根据其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疹快型和慢性型四种。 1、最急性型 常见于流行初期,有一头或数头猪突然死亡,且死亡前没有任何发病先兆。常是晚上吃食正常,第二天早晨发现猪已死亡。 2、急性型 又称急性败血型。以突发病,急性经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有时1头或几头猪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病猪体温升高42~43℃,高热稽留,常发生寒战,病猪虚弱,强行驱赶也不愿走动。步态僵硬食欲废绝,有时呕吐。眼结膜充血,很少有分泌物。粪便干燥附有黏液,后期可能出现腹泻,呼吸和心跳加快。在发病后1~2天或死前病猪出现皮肤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位常见。病程3~4天,死亡率较高,未死猪转为亚急性疹快型或慢性型。对于处在哺乳期或刚断奶的仔猪,感染该病毒后往往有神经症状、抽搐、倒地,发病突然,大多1天之内发生死亡。 3、亚急性疹快型 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失常、饮水增加、便秘、有时可见呕吐、体温升高达41℃以上。通常发病2~3天,在胸、腹、背肩、四肢等处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疹快。疹快突出于皮肤表面,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疹快在初期充血,指压褪色;后期淤血,紫蓝色,压之不褪色。黑色肤猪不容易观察,但用力平贴皮肤触摸,可以感覺到疹快。在疹快出现后1~2小时,体温下降,病情减轻,几天后疹快部位的皮肤下陷,颜色减退,表面结痂并脱落。少数恶性型病例的上述部位呈现干性坏死,并形成疤痕,经过7~14天痊愈。 4、慢性型 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判断,也可以进行实验室诊断,其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图片镜检、细菌培养、动物接种实验、血清学诊断。 三、猪丹毒的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发病前的综合性防疫措施。要对畜禽交易市场,交通运输以及后期屠宰等环节加强检疫,严格控制病原菌的传播扩散;同时要对饲料进行合理配比,提升猪只营养比例,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环境卫生和使用器具的清洁及定期用消毒剂消毒;粪便垫料经堆积发酵处理后可利用;清圈消毒,猪舍,运动场地用烧碱或石灰乳消毒,一般每年对猪圈进行2~3次石灰乳消毒,有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菌基数。 (2)预防接种。健康猪带菌率高,预防猪丹毒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前接种疫苗。当前使用的菌苗有两种:猪丹毒苗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两类。猪丹毒苗:为冻干苗,使用2%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1毫升,注射后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六个月。口服时每头2毫升,9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六个月。这种菌苗的优点是:注射量小,产生免疫力快,免疫期较长,但弱点是保持期短,稀释后的菌苗必须在4小时内完成,否则菌体死亡,影响免疫效果。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体重10公斤以上的断奶猪或成年猪,每头注射5毫升;体重10公斤以下或未断奶的猪,每头注射3毫升,注射后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六个月。 (3)免疫程序。第一次接种疫苗是在仔猪50~60日龄进行,尤其是一些疫病高发区域,必须严格进行接种;第二次一般在仔猪3月龄时进行,其中哺乳仔猪除外;种猪应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每6个月进行1次,通常选在春秋两季。配种后20天以内的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暂不接种。疫苗接种前后严禁用相关抗菌药物,避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2、防治措施 (1)抗生素疗法。青霉素是治疗猪丹毒效果最好的抗菌药,及时而大量应用,疗效显著。用量每公斤体重青霉素粉剂1万~2万单位,每日2~3次肌肉注射。连续2~3天治疗后,体温下降,食欲和精神好转,仍需要再继续注射2~3次,以巩固治疗;土霉素或四环素,每日每公斤30~50毫克,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续3天。 (2)血清学疗法。抗猪丹毒血清可用于治疗。仔猪5~10毫升;50公斤以下的中猪30~50毫升;50公斤以上的猪50~80毫升。皮下或静脉注射血清与青霉素配合应用,效果更好。 (3)对已病猪场进行封锁,对病猪及时隔离治疗,猪舍及运动场、饲槽、水槽、用具等认真彻底消毒。对与病猪接触的健康猪只及时免疫注射,病死和急宰的猪可高温处理利用或深埋,并对该场地充分彻底消毒,及早淘汰慢性型病猪。 (4)公共卫生。人感染丹毒杆菌引起的疾病称为“类丹毒”。人的病例多是由皮肤损伤感染引起的,发生于指部或手部,多发于兽医、屠宰加工及饲料人员等。因此在处理和加工操作中,必须注意防护和消毒,以防传染。 (作者单位:673204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称杆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