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 |
范文 | 杨卫强 一、种子消毒与育秧技术 1、种子消毒与浸种催芽 (1)种子消毒:浸种时用1%多抗霉素300倍溶液浸种36-40小时,浸种后直接催芽。 (2)催芽技术: ①用洁净清水洗种、配消毒液和浸种。 ②保持湿润和透气。一般用洁净、透气的容器具装盛种子,上盖保湿透气的禾草或毛巾、纱布等,保持种子湿润和透气,并每隔3~4小时抛一抛种子,使种子堆充分换气。 ③种子破胸后要立即摊晾种子,降温炼芽,待芽、根长至合长约1粒谷长时,即播种。 2、育秧技术(大田露地湿润育秧) (1)播种期。根据连州市的生产实际,一般中熟品种播种期安排早造在3月10日左右,晚造则不迟于7月15日为宜。 (2)秧田准备 ①施足基肥。一般每667m2秧田用生物有机肥160-200kg,或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0kg作基肥,施后耙匀。 ②高标准开厢整秧畦。畦面宽1.45米(包坑),畦面整成略显拱状,筑好秧地坑,保证畦面不积水。 ③播种要求疏播与匀播,播种量一般要求每667m2播12-15kg干种子(芽谷约16-19kg),播种后应用木板或其他工具沉芽谷,以使芽谷充分与泥土接触,以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提高成秧率。 (3)育秧期的迫肥 ①3叶1针时施好断乳促分蘖肥。一般每667m2秧地施生物有机肥150kg,或优质农家肥150kg+尿素5kg; ②5叶期,施好送嫁肥。一般每667m2秧地施生物有机肥80-100㎏,或优质农家肥150kg+尿素5kg。 (4)秧田期的病虫害防治 关键施好送嫁药。一般在移插前3-4天,每667m2秧田用0.38﹪苦参碱75ml+1%多抗霉素200ml兑水60kg喷施作送嫁药。 (5)秧苗期的水分管理 ①筑好深秧沟,以秧坑水位调节秧畦面水分。 ②保持畦面湿润而不积水。 二、本田期田间管理技术 1、移栽前的本田准备工作 插秧前1天耙田时每667m2施生物有机肥160-200kg,或优质农家肥150kg+尿素5kg,撒匀耙匀作基肥。 如果绿肥压青作基肥,则每667m2加石灰粉100kg、生物有机肥20kg均匀撒施于绿肥田,在移插前20天压青,压青后让田水自然落干,保持湿润状态7天以上,然后在插前2天耙田备插。 2、移栽期及本田基本苗 大田湿润露地育秧移栽期应在秧苗叶龄6.0片,早造秧龄25天左右、晚造秧龄15-18天移栽为宜。一般采用24cm×17cm规格,插双本秧,每667m2插1.5-1.7万科,基本苗8万左右。 3、本田追肥 (1)及时施回青分蘖肥 插后3-5天施。每667m2施尿素4-5kg,作回青分蘖肥。 (2)适量施促分蘖肥、壮蘖肥 插后10天左右,视禾苗长势适量施促分蘖肥、壮蘖肥。一般每667m2施生物有机肥30-40kg。 (3)施好促花保花肥 在够苗后露田至叶色出现褪赤时施促花保花肥(在插后35-40天施),一般每667m2施生物有机肥20-25kg。 4、水分管理 ①移插时至插后15天保持浅水回青分蘖。 ②达80%计划苗数时即排水露晒田,多露轻晒,以促土壤换气及控制无效分蘖。 ③幼穗分化期保持薄水层,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 ④灌浆期间采取后水不见前水的间歇灌溉方式,使土壤保持干干湿湿,达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养根保叶”的目的,保持植株的活力。 ⑤收割前7天开始断水,落干黄熟。 5、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 (1)清理净化农田环境,减轻病虫草鼠害。 (2)提倡稻田养鸭,可减轻草害及虫害。 (3)认真做好种子的消毒,是减轻病害发生的事半功倍的高效措施。 (4)合理施肥,科学用水,营造良好的农田生態环境是抑制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5)有限量使用安全无害的杀虫剂、杀菌剂: ①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使用多抗霉素(1%)、春雷霉素(2%)等生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杀菌剂。 ②在虫害发生严重时,可有限量使用以下农药,最后使用时间在距收获前15天以上: 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螟虫,可限量使用杀虫双1次,或用0.38%苦参碱、5%桉油精等; 防治稻飞虱,使用0.38%苦参碱、5%桉油精等。 (6)除草:一是用人工拔除;二是插田后5-7天每667m2施稻糠160-200kg,施后保持浅水层15天左右,可有效抑制草害的发生。 三、收获、运输、贮存及副产品处理 1、收获时注意分收分晒,严禁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场地脱粒晒谷。 2、运输工具应洁净,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合运输。 3、贮存稻谷禁止使用“谷虫净”防虫,并注意避光、干燥、常温、防潮。 4、副产品处理,提倡稻草回田。 (作者单位:503401 广东省连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