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及技术保障 |
范文 | 摘 要:本文结合西藏地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分别讨论了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管理以及技术保障,在分析研究中,重点探索了如何做好设备维护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技术保障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因为一些技术上或是管理上的原因,气象观测设备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而且新装备层出不穷,对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以及技术保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水平不高,技术保障体系作用不显。因此探索分析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以及技术保障具有现实意义。 一、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 1.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上的难点问题。保证气象观测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是维护管理工作的关键目标,但是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难度比较高,因为一方面现阶段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设备多,品种繁杂,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等观测设备,而这些设备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而自动化有一个问题是任何一个系统软件都可能因为一些因素而导致出现故障,而一旦这些自动化的观测设备出现故障将影响观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分布中部和东部比较密集,但是在西部非常的分散,很多气象观测站点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尤其是西部地区,如西藏等,这些地区要做好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管理难度很高。 2.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正常工作下的气象观测设备应当满足仪器时间常数、灵敏度、测量维度以及精确度符合要求,设备性能可以长时间可靠运行,设备标尺和关系曲线符合规定标准,设备可以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使用,不受极端恶劣环境影响。维护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保证自动气象观测设备满足上述要求。 而实际上很多自动气象观测设备会因为软件问题而出现各种异常情况,比如系统接收的气象要素信息缺失或者不正常,具体来看例如地面降水观测设备优势会出现明明没有降水但是却观测到降水量的情况,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前期实际可能有降水情况,但是设备在观测当中出现了异常,导致观测的数据滞后了,设备并没有在降水时采集到数据,在降水结束后设备才开始进行数据采集。还有一个原因是空气湿度较大,特别早晚露水、霜雾气象下,可能会导致设备观测到降水。在日常的维护管理中,这一类异常降水通常被称为空跳降水量。这一类问题实际上根源还是在软件上,硬件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软件是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然也有一些观测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可能是日常维护管理中出现了人为失误而导致出现异常的数据。比如说超声波蒸发传感器,这一类装备在日常维护管理中是重点,可能会因为在清洁维护过程中连接管内产生了气泡,导致设备运行异常。这一类问题则根源在于不熟悉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的操作。 为了保证气象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以制度为基准,明确维护管理的基本标准,并严格执行,特别是要完善针对关键设备的清洁维护工作标准,出具作业指导书。因为对于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而言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必须要把握好细节,如果清洁不到位或者是操作不当导致遗留了杂物在设备上,很容易导致设备运行异常。所以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月、按周或者有条件的按天进行清洁维护,清洁维护中要求不能有残留物,对于污染重、风沙大等环境下的气象观测设备应当尽可能地提高清洁维护的频率,有条件最好按天进行。每周维护,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 3.气象观测设备异常情况处理。以上文提供的空跳降水量为例,当降水观测设备出现空跳降水量,如果该异常数据出现在当班人员执勤期间,则需要快速定位出现异常数据的设备,然后到现场进行及时处理,而如果是在晚上出现的空跳降水量,则在交接班时进行处理,在处理时,应进入到设备出现异常数据的时间节点进行正时维护,删除掉正时与出现空调降水量的具体时间的间隔时间以及空跳降水量。然后在系统上重新编辑好数据并保存为正时数据并发送,而后续的正时数据也必须要进行维护。 二、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为了保证气象观测设备正常运行,除开日常的维护管理之外,必须要有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以西藏论,近些年来已经建成了集气象雷达、自动气象站、雨量站、雷电监测站、水汽监测站、土壤水分观测站、大气成分观测站等一系列气象观测设备为一体的综合观测系统,该系统中站点数量多,设备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其维护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技术学科,如物流管理、大气探测、信息网络、电工电子、机械工程等等。目前西藏气象局从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三级技术保障模式,并且引入来ASOM系统,用于提升气象装备保障综合效能评估,但因为组织机构、制度、业务还不完善,导致该系统的使用效率不高,特别是基层台站,影响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因此针对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首先应提升基层台站以及社会对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的参与度,可通过引入评估技术、优化相关的装备保障机制体制来实现基层台站以及社会的广泛参与,特别是保障机制,应当明确维护管理以及技术保障人员的职责范围,明确技术保障机构以及岗位职责,通过加强对基层技术保障人员的培训,提高ASOM系统的运用率。 其次,加强气象观测设备技术保障工作的集约化法治,通过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实行双备份检定模式,构建远程技术保障平台,建设远程监控系统,当系统发现设备出现异常则快速定位出现异常的站点,并且自动推送信息给驻站人员,以便快速响应异常处理。 再次,要强化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管理,方法上文已经给出一些建议,在此不作赘述。 最后,强化人员培训,为了提升气象观测设备技术保障工作的效能,就必须要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应当理论扎实,业务精湛,技术能力强,因此要加强人员培训,通过精细化内部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同时要强化培育责任意识。并且要构建业务、科研有机融合的人才建设体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招聘,以业务、科研为基准,保证技术保障工作中管理、技术、科研创新的协调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不断革新,各种新型的气象观测设备投入运营,这给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技术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气象观测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就必须要加强针对其的维护管理以及技术保障工作。就本文的研究内容来说,是具有显著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钟志概,杨丽英.新型自动气象站数据异常因素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 36(09):166-167. [2] 李青建,罗红,闵怡. 新型自动氣象站异常数据快速诊断及处理方法[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6,33(02):117-120. [3] 张南,高井宝. 新型自动气象站测报业务软件运行故障及应对办法[J].农技服务,2017,34(09):79. 作者简介:巴桑次仁(1991-11-)男,藏族,西藏山南扎囊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地面测报与预报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