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应用
范文

    范秀勇 吴国健 于影

    摘 要:秸秆富含氮、磷、钾、镁和有机质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秸秆数量也不断增多,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高度关注。目前,农业秸秆大部分是作为燃料燃烧了,而秸秆燃烧会污染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加大秸秆的综合利用也越来越迫切和重要。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是解决秸秆出路的重要技术措施,加大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就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应用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16

    引言

    秸秆通常是指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经光合作用,农作物的秸秆会滞留氮、磷、钾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然而就目前来看,人们对秸秆的认识还不足,农业生产后的秸秆大多是用来焚烧,而秸秆焚烧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秸秆处理问题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秸秆的作用巨大,秸秆粉碎后撒到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进而实现增产增收。同时,秸秆的再次利用,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1 秸秆还田现状

    所谓秸秆还田就是将收货籽实的农作物秸稈作为有机肥料撒到田里。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等有机物质,将农作物的秸秆归还田间,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争抢农时季节。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水稻单产8250kg/hm2,每年可生产15t/hm2秸秆,将这些秸秆还田,可以有效节约施肥成本。2017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112220千hm2,粮食总产量61791万t,根据这一数据估算,再加上其他作物秸秆,我国年生产秸秆就超过了亿吨。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如豆科作物的秸秆含氮较多,禾本科作物秸秆含钾较多。作物秸秆提供的养分约占中国有机肥总养分的13%~19%,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秸秆还田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纵观我国秸秆还田发展来看,秸秆直接还田的主要方式有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以及高留茬还田。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就是高留茬还田,其次是粉碎还田和覆盖还田。

    2 作业标准

    2.1 秸秆粉碎还田

    玉米收获后,借助专用的秸秆粉碎机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留茬5~10cm,秸秆切碎长度要<10cm,以秸秆撕裂为宜,然后将粉碎后的秸秆碎末均匀抛洒在田里。翻埋和覆盖秸秆还田耕作模式可全量还田,松耙碎混秸秆还田耕作模式可适量还田,以保证起垄和播种质量。

    2.2 深松作业

    为了提高秸秆还田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深松作业。深松深度保持在30cm以上,以打破犁底层为目标,作业时秸秆不拖堆,每3a深松1次。

    2.3 翻埋作业

    采取深翻犁,深翻25~30cm,扣垡严密,不能出现回垡、堑沟等问题,翻后要整平土地,地表10m内高低差不超过10cm,地表残茬不能超过10%。

    2.4 耙地作业

    耙地作业是秸秆还田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耙地作业中,应根据当地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耙地机具,轻耙耙深达到8~10cm,重耙耙深度应达到16~20cm。在耙地结束后,应平整地表。

    2.5 起垄作业

    翻埋耕种模式中起垄垄高应达到18~25cm,垄向要笔直,垄体包面,垄距离误差不得超过1cm,结合线误差不可超过2cm。

    2.6 播种作业

    翻埋模式中,可采用精量播种机比重,秸秆覆盖模式和松耙碎混模式中可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同时,要做好施肥、镇压、覆土等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结构。另外,要保重播种均匀,合理选择间距。

    2.7 水田翻地

    留茬高度应控制在20~25cm,秸秆要均匀分布,耕翻的深度要达到23~27cm,表面不能露秸秆,第2年春季放水泡田,泡田水深过耕层3~5cm,时间在2~4d,然后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搅平。

    3 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要点

    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要想有效实现秸秆还田,必须依靠先进、科学的技术。基于秸秆的作用,只有把握水稻套种的技术特点,科学耕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1 合理配套机型

    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的主要载体就是农机,而要想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就需要农民、农机、推广部门等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做好机械化耕作的对比试验和选型工作。以水稻为例,当地部门应结合当地生产实况,建立起一套机械化耕作高产配套技术,完善机械化作业流程,进而更好地发挥机械化耕作技术的作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1]。

    3.2 保证套播质量

    套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质量。在稻播种期间,应考虑到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确定适宜的播期和播量。一般而言,水稻的共生期以水稻苗处于1.5~2叶期为宜,在收稻前1周左右套播,苗用种量应控制在9kg左右[2]。在播种前,应进行拌种,提高种子的抗性。为了提高播种效率,可采用弥雾机喷种。另外,要做好施肥、灌溉、除草等工作,促进发芽。

    3.3 病虫害防治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旦作物遭受病虫害,就会出现减产,使得作物的秸秆价值下降。对此,做好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病虫害防治综合措施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以化学防治为例,在发生病虫害的区域,喷雾相应的药剂,灭杀病虫害[3]。

    4 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推广

    4.1 加大宣传

    秸秆还田意义重大, 对提高农业产量、降低环境污染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许多人对秸秆还田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秸秆没有什么作用,以至于许多农户集中焚烧秸秆,这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大秸秆还田的宣传,借助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向广大种植户宣传秸秆还田的重要性,从而让更多的人愿意进行秸秆还田。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与秸秆还田配套的土地整理、机械收割等的扶持力度。另外,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惩罚机制,鼓励广大农民参与秸秆还田;在发现焚烧秸秆的行为要给予一定的处罚,进而为秸秆还田的发展提供保障。

    4.2 加强技术服务

    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性操作要求高,如果农民对技术不了解,就无法实现秸秆还田效益最大化。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技术服务。成立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要定期开展秸秆还田机械化操作技术培训,使农民真正掌握技术,能够运用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另外,有关部门要开设在线服务平台,通过门户网站、电话等形式向农户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和服务,从而让他们了解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

    5 结语

    秸秆还田是一项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举措,秸秆富含许多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可以作为作物的营养成分,实行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化肥成本投入,进而提高产量。现行社会形势下,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优越性逐渐显现出来,有关部门要加大技术宣传,将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带到农民手中,进而让更多的农民了解秸秆还田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朴文峰.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J].时代农机,2017,44(12):18.

    [2]2015年我省补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7000万元[J].吉林农业,2015(11):1.

    [3] 薛亚光,刘建,魏亚凤,李波,汪波.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耕作方法下稻麦生产的碳效率及收益评估[J].农学学报,2015,5(05):6-13.

    作者简介:

    范秀勇(1974-),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