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个人特征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
范文

    苗东利 高松峰

    

    

    

    摘 要:

    本文利用河南省464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调查数据,选取最高学历、性别、年龄、外出务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上网频次、参保状况作为自变量,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作为因变量,构建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特征对农村居民旅游意愿的影响及作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学历、外出务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上网频次、参保状况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年龄无明显影响,据此提出提高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个人特征;旅游消费意愿;逐步回归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130063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6A420007)

    引言

    2014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数据,2000年我国旅游总消费3175.6亿元,2016年涨至39390.0亿元,16年间上升12.40倍,消除价格的因素,发展速度仍然非常可观。2016年,我国农村人口5.90亿,占全国总人口42.65%,而农村旅游消费仅占全国居民旅游总消费的18.15%[1]。消费水平低下,与城市差距较大,市场开发不足,进一步开发农村旅游市场,促进城乡旅游的协调发展,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重要力量[2]。

    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规律,包括空间特征[3,4]、时间特征等[5];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对比,包括消费水平[6]、消费结构差别等[7];农村居民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经相关研究表明为政府财政支持程度、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经济等客观因素 [8]。随着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产生“示范效应”[9],传统的消费习惯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产生“棘轮效应”[9]。此外,农村居民个人特征与旅游消费之间关系密切,表现在:收入变动与旅游消费存在显著正相关[10,11],外出务工经历、受教育程度对居民旅游意愿有显著影响[12],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旅游资讯,因此家庭是否配备电脑、个人是否上网与旅游消费存在相关性[13],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提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从而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促进作用[14]。各影响因素中,除收入因素外,其他因素对农村居民旅游意愿的影响,文献多采用统计的数据,描述性的研究,推断性的结论居多,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的科学支撑[15]。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新乡市、平顶山市、许昌市3个城市周边村庄的464位农村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利用最高学历、性别、年龄、外出务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上网频次、参保状况等农户个人特征作为自变量,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作为因变量,构建逐步回归模型,剖析个人特征对农村居民旅游意愿的影响,以期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建议。

    1 数据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考查农户个人特征对旅游消费意愿的影响,借鉴已有文献研究成果和本文实地调研结果,选取最高学历、性别、年龄、外出务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上网频次、参保状况7个解释变量,变量定义如表1。

    1.2 调查问卷

    2016年末,河南省总人口9532万,其中51.50%是农村人口,共计4909万[1]。农村人口居全国第1位,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具有代表性,故将河南省作为调研区域。研究选取河南省新乡市、平顶山市、许昌市3个城市周边的村庄进行问卷调查,因为旅游是相对“高档”的消费,因而研究选择相对发达的区域进行调研,以更好地揭示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特征,并对落后区域有所借鉴[15]。

    2017年10月,本研究组人员先后在调查的村庄入口处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对个别受访者进行实地访谈,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86份,有效464份,有效率为92.8%。有效问卷中,各地区样本数量及比例分别为:新乡市152份,占总样本的32.76%;平顶山市166份,占总样本的35.78%;许昌市146份,占总样本的31.47%。

    样本按照各解释变量统计如下:高中及以上46份,占9.91%,初中学历324份,占69.83%,小学及以下学历94份,占20.26%;男性234份,占50.44%,女性230份,占49.56%;年齡结构中,30岁以下47人,占10.13%,30~40岁161人,占34.70%,40~50岁163人,占35.13%,50岁以上93人,占20.04%;外出务工经历1a以上302人,占65.09%,务工经历1a以内85人,占18.32%,未外出务工的77人,占16.59%;家庭人均收入3000元/月以上的30人,占6.47%,2000~3000元之间的183人,占39.44%,1000~2000元的160人,占34.70%,1000元以下的91人,占19.61%;经常上网的有324人,占69.83%,偶尔上网的有59人,占12.72%,从不上网的有81人,占17.46%;参加保险,包括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的有263人,占56.68%,未参加的有201人,占43.32%。调查结果显示:464位受访者中,86人非常愿意外出旅游,占18.53%,275人愿意外出旅游,占59.27%,43人持无所谓态度,占9.27%,60人不愿意外出旅游,占12.93%。样本统计性特征描述如表2。

    1.3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在普通回归法的基础上增加对自变量的筛选,选择部分变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保留影响最显著的变量,构建最优回归方程。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实践中证明也较为有效,可以一定程度上修正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16]。首先对每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建立一元简单回归模型,剔除未通过检验的自变量,再依据R2对其他自变量进行排序,按照重要程度逐步引入新的自变量,观察模型拟合效果及是否通过检验,决定该自变量是否予以保留,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自变量全部检验完毕。

    基本模型结构可描述为:

    Y=β0+β1X1+β2X2+…+βnXn (1)

    式中,Y为因变量;Xi为自变量;βi为偏回归系数(i=1,2,…,n)。

    2 模型分析与讨论

    2.1 模型实证分析

    本研究基于河南省464位农村人口实地调研数据,运用Eview8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运用相关系数法对自变量进行检验,有几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70%以上,表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如最高学历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达到88.44%,原因可能是农村居民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受历史因素,文化程度普遍较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受益于九年义务教育,多数是初中以上学历。

    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法消除因素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对每个解释变量做简单一元回归,除性别外,其他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R2的大小对其他6个变量排序如下:最高学历>上网频次>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外出务工经历>参保状况,依据重要程度,对解释变量逐步回归,依次加入新的变量,除加入年龄因素,R2减小,并且t值、P值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几个因素加入后,R2的值依次为0.766643、0.807169、0.812911、0.821652、0.823889,R2逐渐增大,t值、P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结果选择最高学历、外出务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上网频次、参保状况5个自变量构建回归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见表3。

    表3显示,模型R-squared为0.823889,其显著性水平为0.000000,小于1%,说明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5个自变量较好地解释了因变量的变化。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居民最高学历、外出务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上网频次、参保状况t检验显著,且系数均为正值,与预期方向一致,各参数经济合理,表明最高学历、外出务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上网频次、参保状况对居民旅游消费意愿会产生正向的影响,性别和年龄被剔除。

    2.2 结果讨论

    根据模型结果,将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的个人特征因素归纳如下: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接受新事物,消费层次越高,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满足,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更愿意外出旅游。长期以来,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具有节俭的特点,认为旅游是“奢侈性”消费,可有可无,外出务工的经历使农村居民更容易受城镇的示范作用,这部分人会带动周边其他的人,形成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旅游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收入水平提高,有闲暇资本,人们才可能从事高层次的消费,提高收入水平,是促进旅游消费的最根本动力。网络可以及时、快捷的发布旅游资讯,通过上网,人们也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激发人的“猎奇”心理,旅游意愿越發高涨。参保状况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正相关,我国人民普遍具有保守的特点,存钱成为预防灾难的重要方式,尤其对于年长的老人,社会保障越完善,人们的后顾之忧越少,旅游消费的热情也越高。性别和年龄2个变量未通过检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旅游消费意愿没有明显差别,从侧面说明,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成为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研究运用河南省464名农村居民调查数据,构建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特征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居民最高学历、外出务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上网频次、参保状况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会产生正向的影响,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影响。

    3.2 建议

    开发农村旅游市场对于我国旅游业均衡发展、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根据本文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鼓励、支持农村居民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络建设,提供资讯宣传平台,多渠道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17],及时将最新的旅游资讯传达到农村,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农民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更新消费观念;进一步采取惠农政策,如实施旅游财政补贴或发放“旅游优惠券”,鼓励乡镇企业、农民积极开发农副产品,开发贫困山区旅游项目,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使更多农民具备旅游消费的能力[18]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预期;针对不同人群的关注点,开辟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旅游项目,调动广大农民从事旅游消费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10.

    [2]余凤龙,黄震方,方叶林.中国农村旅游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研究,2013,32(8):1565-1676.

    [3]刁宗广.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9,29(2):195-199.

    [4]冯文勇,任瑞萍.山西省农村居民旅游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11):214-218.

    [5]苗东利,高松峰,鲁春阳.中国乡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动态研究[J].农学学报,2015,5(12):137-140.

    [6]周笋芳,卞显红.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4(11):47-54.

    [7]周文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统计研究[J].旅游论坛,2011,4(4):35-42.

    [8]卞显红,陈丹路.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7):10-19.

    [9]崔海燕,范纪珍.内部和外部习惯形成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7):54-62.

    [10]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1]苗东利,邢晓娜,鲁春阳.收入水平对居民旅游消费影响的城乡对比[J].农学学报,2016,6(5):92-95.

    [12]杨晶,王君萍,王张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部6省的微观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10):196-202.

    [13]邱洁威,张跃华,查爱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780户农村居民的微观数据[J].兰州学刊,2011(3):57-64.

    [14]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5]余凤龙,黄震方.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17,37(1):205-211.

    [16]游士兵,严研.逐步回归分析法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7(14):31-35.

    [17]周文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甘肃省526位农村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8):195-200.

    [18]杨勇.收入与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基于来源结构视角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4,36(8):117-125.

    作者简介:

    苗东利(1981-),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GIS应用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