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机鲜食玉米发展现状及栽培初探 |
范文 | 摘 要: 鲜食玉米是玉米属的一个种,又称蔬菜玉米,是欧美、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鲜食玉米具有营养丰富及甜、糯、脆、黏的特色而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6]。按照品质可划分为甜玉米、糯玉米、甜加糯玉米等;按照籽粒颜色分有黄、白、花、黑色玉米等。鲜食玉米是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有机;玉米;发展;现状;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130037 1 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情况 海伦市在种植源头上按照有机食品要求建立可追溯的体系,在有机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制度,对实现按质论价提高种植户收入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地建立了HACCP体系,HACCP体系是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体系,建立该体系可以有效预防与控制从食品原料进厂、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全过程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质量风险[3]。目前绥化地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发展约4万hm2,而当地海伦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约1万hm2,占1/4,且富硒产业发达,规模型加工企业超过45家[4],年加工能力超过9亿穗以上,可见全区鲜食玉米种植与加工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2 效益情况 2.1 从经济效益分析 速冻鲜食玉米产值3200元/667m2左右,纯效益1500元左右;有机鲜食玉米产值6000元/667m2以上,纯效益3100元以上,普通玉米产值1300元/667m2,纯效益1000元左右[3]。通过对比,鲜食玉米产业能够成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2.2 从养殖及生态效益分析 鲜食玉米收获后,秸秆可用于青贮饲料,养殖肉奶牛,大量使用秸秆饲料后能够减少其它饲料投入,这样能减少投喂杂性饲料造成的病害。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因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及春播时秸秆占地造成的农民难以整地、无法播种的现象发生。 2.3 从社会效益分析 让农户享受到高新技术所带来的高效益高回报,无形当中推进了鲜食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符合国家的“北菜南运”发展目标,促进东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带动大量就业、增加务工人员收入,从而达到显著的社会效益。 3 有机鲜食玉米栽培上的主要技术措施 3.1 产地环境 有机鲜食玉米产地环境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机农产品基地的大气质量标准、水质标准、土壤质量标准。重茬率一般限制在2~3a [3],能达到1a转换期的耕地是新开垦地块或荒地和一直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耕作的土地。 3.2 选地、选茬与耕翻整地 3.2.1 选地与隔离 有机鲜食玉米种植地块应选择排灌良好、耕层深厚肥力较高、地势平坦、保水保肥性能较好的地块。有机玉米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应设有隔离带,与其它玉米种植地块间距大于400m以上进行隔离,如果有树林、山岗等屏障可适当缩短距离。 3.2.2 选茬 当地有机鲜食玉米基地选择3a以上轮作地块。要求前茬应该是有机生产的豆类、小麦、马铃薯等较肥沃的茬口[3]。如果选择连作地块应选较肥沃的玉米茬。 3.2.3 耕整地 春整地包括灭茬深松或旋耕灭茬整地。旋耕灭茬整地要求旋耕深度10~15cm;灭茬深松整地要求深松深度达到15~20cm;灭茬深松旋耕夹肥起垄镇压连续作业1次完成[1]。秋整地要求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多功能联合整地机械进行作业,实现以深松为基础的松、翻、耙、耢、压相结合的少耕或免耕方法进行耕作。深松深度要达到30~35cm,耙茬深松后起垄并夹带底肥一次性施入,起垄后要求及时镇压达到保墒的目的。没有深松及深翻地块,要求3a后伏翻或秋翻1次,耕翻深度应达到25~28cm,翻地结束后耙耢起垄。 4 品种选择及处理 4.1 品种选择 应遵循以国家或黑龙江省审定、并能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且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非转基因品种的原则。种子质量保证纯度、净度、发芽率不低于96%、99%、90%以上。可选用的品种有垦粘一号、北疆一号、京科糯2000、金糯262、万糯2000等。 4.2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进行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种子,把病斑粒、虫蚀粒、破碎粒和杂质全部挑除干净。在播种前应提前15d晒种,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平摊在干燥向阳的地面,晾晒2~3d左右[3],要求白天晾晒晚上收起,晾晒时要求经常翻动。拌种时要求使用植物源性、礦物源性或微生物源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玉米种衣剂等,达到拌种要求。 4.3 试芽与催芽 播种前进行发芽试验。将种子放入28~30℃水中浸泡8~12h左右,然后捞出放在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试验[4],有条件的农户可放入恒温箱催芽,需要2~3h将种子上下翻动1次。当种子露出胚根(即“拧嘴”)时还需要炼芽,即把种子放置于阴凉干燥处6h后进行拌种或包衣,经过这样处理后就可以达到待播种状态。 5 播种 5.1 播种时间及密度 土壤下5cm处地温稳定通过12℃时播种。一般保苗3200~3500株/667m2。 5.2 种植方式 标准垄种植。垄距为65cm、70cm的单行种植,或标准垄种2行空1行(2比空)种植。110cm大垄栽培要求垄上行距即窄行行距达到40cm,邻垄之间玉米的大行距即宽行行距应达到70cm,双行密植栽培就是在130cm或140cm垄上行距即窄行行距40cm,两垄之间玉米的大行距90cm或100cm[1],以达到双行密植通透栽培种植的要求。 5.3 播种方法 按种植方式,采取机械化精量播种。对秸秆还田免耕地块,应采用免耕播种技术。直播的地块要求播后及时镇压;坐水种的地块要求播后隔天镇压。镇压的原则就是达到不漏压不拖堆,镇压后覆土要求达到3~4cm左右。 6 有机鲜食玉米施肥方法 6.1 施用农家肥 利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原料经过呕制并充分发酵达到腐熟,无公害的农家肥施用标准是30~45t/hm2,在机械整地过程中 一次性施入。 6.2 种肥 应选用经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部门认证的有机肥。如酵素有机肥,在使用量上应达到675kg/hm2,也可选用符合要求的有机生物菌剂3kg/667m2,经充分混合后施入,效果更加明显。 6.3 追肥 根际追肥在玉米拔节期,选用经有机食品认证部门认证的商品有机肥。如酵素生物有机肥,用量45kg/667m2,追肥部位离植株10~15cm,深度8~10cm。叶面追肥就是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及灌浆期各进行1次。可使用BIO酵素浓缩液肥50mg/667m2,或饱粒素40g/667m2,或符合有机食品生产要求的同类产品。 7 田间管理 7.1 补苗 为达到保苗株数,出苗后应查田补苗,在出苗前应做到及时检查发芽情况,若发现有粉种、烂芽情况,要及时备好补种的种子或预备苗;出苗后视情况而定,若缺苗就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幼苗及时补苗。当玉米苗达到3~4片叶时需要一次性等距定苗,要求把小苗、弱苗、病苗一次性除掉, 7.2 铲趟、除草 有机鲜食玉米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深松或铲前趟1犁,首次趟后隔10~12d再趟1次,同时进行人工铲地,做到3铲3趟。在玉米拔节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及灌浆期对水分要求非常敏感,这时应根据土壤含水量及作物长势等具体情况进行人工灌溉。 8 防治病虫害 8.1 黏虫防治 6月上旬应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每盏灯防控面积3hm2。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时[2],在幼虫3龄前用Bt粉剂450g/hm2防治,或进行人工捕杀。3代黏虫7月中下旬进行防治。 8.2 玉米螟防治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当鲜食玉米达到百秆活虫40头以上时就达到了应防治的最低标准。为使防虫效果达到最佳,应采取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期,每天晚上9∶00到次日凌晨4∶00用扑虫灯防治,小雨天气开灯也能达到一定效果。赤眼蜂防治就是在玉米螟卵盛期1次或2次田间试放赤眼蜂,放蜂标准21.5万头/hm2 [2]。在玉米达到心叶末期即5%抽雄时应用无人机或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洒Bt粉剂450g/hm2。 8.3 玉米大斑病防治 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方法进行预防。玉米心叶末期应用无人机或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洒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200g/hm2于玉米大斑病发生初期用药1~3次,间隔7~10d。 9 收获及其它 9.1 合理确定鲜食玉米的收获期 适时收获是保证玉米营养和风味的关键。如果收获过早,则玉米没有糯性、营养少、水分大、口感较差,而且冷藏时易腐烂;收获过晚则子粒变硬、水分少、口感差。水分是鲜食玉米保持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鲜食玉米采摘后的水分含量明显下降,低温可以减缓水分散失速度,苞叶的存在则可以加速水分的散失[5]。鲜食糯玉米采后放置过程中,5%失水量为其保持风味品质的临界丧失点。 9.2 最佳收获期 测定鲜果穗的穗长及穗粗,采用直接测量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法;测定水分含量,采用烘干法;结果显示在授粉后21~27d收获的鲜食糯玉米,可溶性糖含量与水分含量较高且稳定,此时收获的鲜食玉米口感较佳,所以适时收获[5]。在采收后8h内加工,最好在4h内蒸煮加工。因为采收后的鲜果穗仍然存在生理存活,“生理呼吸”会逐渐消耗掉可溶性糖分,时间过长甜度急速降低品质变差。 10 包装、运输、贮藏 鲜食玉米是以未定浆乳熟期完整带皮的玉米穗为原料,去皮后经过110~125℃的温度下蒸煮10~20min(也可以先蒸煮再去皮),冷却至-30~-40℃冷冻而成,然后在-18℃以下冷藏库内储存[5]。将加工完成并检验合格的鲜食玉米用特定的包装封口,附上原料身份证,注明品种名称、品种级别、净含量、生产日期、保存期、执行标准、地块编号及生产者。 参考文献 [1]杨显国.鲜食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02):72. [2]姚玉红,王晶.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1):10. [3]李青梅.浅谈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J].现代农业研究,2019(02):49-50. [4]张秋利.绥棱县糯玉米减肥提质增效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02):89. [5]宋华东,龚魁杰,陈利容,孙军.鲜食糯玉米采后水分变化及对风味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05):82-85. [6]梁秋华,王洪乐,李平,范庆杰,李青松,王奇,刘宝印,马中义.承德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現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9(01):31. 作者简介: 高世光(1968 -),男,副主任。研究方向:经济作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