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背景下南宁市农产品供应链构建机制及对策研究
范文

    黄明瑞

    [摘 要]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南宁市农产品供应链构建机制及对策的过程中,首先,从宏观层面明确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态,提出了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的国家战略主要有:生态战略、“互联网+”战略、城镇化战略。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在三种战略的综合导向下的结果,沿着战略向策略过渡的影响因子展开分析,提出建立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是解决当前农产品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结合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技术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建立符合实际发展的机制,同时与现有的政策做了印证分析,最终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以来,有关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的政策有很多,其中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定位的主要有三个:互联网+战略、生态战略、新城镇化战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前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诸多瓶颈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南宁市作为北部湾核心城市以及华南和西部地区的重要农业发展示范城市,在开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国家层面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指导,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基础,发挥各层次发展规划的叠加效应,建立优化合理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取得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1 研究背景分析

    1.1 社会经济发展宏观战略背景

    1.1.1 互联网+战略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是由腾讯CEO马化腾最早提出的,他指出“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简单的相加,是新技术与旧产业融合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农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法,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1.2 新城镇化战略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有关城镇化战略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和发展的根基,信息化是新动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镇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因此,研究农业现代化政策,必须依托城镇化战略背景,才能制定出符合发展规律的机制方法。

    1.1.3 生态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态文明战略是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生态文明着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农业生产是经济社会与自然界联系最紧密的产业活动,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我国农业领域改革首先应深刻把握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导向型特性,北部湾农产品供应链在构建的过程中,应全面落实国家当前的战略及区域发展战略;明确“互联网+”“城镇化战略”“生态战略”的社会发展基态,使北部湾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过程中有了完整的、切合实际的条件环境,基于这些条件,从系统性思想,多规合一的思想出发,应用供应链理念,拓展至农产品的生产链,融合形成最优的管理机制和政策,依据以上的方法构建出的机制与政策是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符合生态与现实社会发展基态的,是符合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是合理和可行的。

    其次,需要明确三大战略的地位和关系,其中互联网+是改革创新的技术手段,新城镇化是改革创新的载体和平台,生态战略是改革创新的总发展目标和发展机制,三大战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属性,因此,若想取得农业领域的最优化发展路径则必须全面考虑三大战略,融合发展,这是制定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机制的前提和条件。

    1.2 农业领域改革政策方针背景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农业创新发展思路,结构调整上突出“优化”理念、生产方式上突出“生态发展”、协同发展方面突出“创新”理念。

    1.2.1 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优化”理念

    文件提出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北部湾农业具有非常多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具有区域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这种优势将打破空间限制,实现真正的市场价值。

    1.2.2 生产方式转型,突出“生态发展”理念

    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北部湾区域农业环境具有后发优势,集中体现在自然资源开发程度低、原生态区域保护基础良好,南宁市自然环境享誉盛名,被称为“绿城”,在良好的资源禀赋基础上,开展农业改革,将在农业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

    1.2.3 协同发展,突出“创新”理念

    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北部湾的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着,农村电商发展滞后,农产品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弱点,生产链也存在着农艺水平落后,农产品更新速度慢,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弱点,这些都应该通过产业体系创新改革进行转变和调整。

    北部湾经济要协调发展,北部湾农业现代化必须要与国家、区域战略的多重规划相协调,在“多规合一”的科学分析下,制定最为合理的方针机制。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农业创新发展思路改革: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即机制创新改革。指明了围绕农产品供应链,制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生产流、组织流的合理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生产力、商品品质,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2 论证分析

    2.1 区域农产品供应链建立的战略框架及其影响因子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农业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从技术、模式、环境和载体角度来分析,主要由“互联网+战略”“生态战略”、“城镇化战略”三者构成,农业产业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综合多重因素的分析,在战略向具体政策机制转化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诉求,因此,正确刻画和描述各战略及其影响因子,是制定相关政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2.1.1 “互联网+”对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因子

    2.1.1.1 网络化

    “互联网+”改变了流通领域里的交易模式,出现了以电子商务技术为主的商流模式,流通经济由传统的渠道经济逐步转型为平台经济,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以及移动终端支付的出现,使交易活动、空间场所自由化、操作便利化、即时化、设备便携化,这些由“互联网+”带来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消费积极性,突破空间限制,扩大了市场规模。针对偏远山区的农民,其生产的农产品不再受空间地域限制,反而由于其产品特有的生态、地域属性,使其更加具有竞争力,从而实现其产品真正的市场价值。借助于“互联网+”,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决定因素不再受制于时空而更多地偏向生态化生产方式和地域特征属性,而互联网的即时性和数据化,改变了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在信息传递上以及市场分析和判断上的滞后特征,使供给侧与需求侧匹配度更高,“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使农产品供应链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分散化、小批量的需求。

    2.1.1.2 智能化

    “互联网+”带给农产品供应链另一个管理上的转型则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通过网络互联,将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中的各个要素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手段,实现万物互联,如土壤监测、湿度、温度、水分、农药残留的监控等,自下而上地转化为可供决策分析的数据,这些数据再经由软件系统加工处理,形成自上而下的运营指令,从而形成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得以更加高效的契合,使农业系统资源得到更高效的配置,使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得到更高程度的满足。

    2.1.2 生态战略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因子

    2.1.2.1 消费选择与需求升级

    生态战略的提出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理性回归,是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这种认识随着切身的感受正逐步转化为个体对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解和生活方式的选择。①随着中国现代化快速推进,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过度的开发利用,使生态资源变为稀缺资源,目前已经处于瓶颈期,必须实施发展模式的转型。生态资源的稀缺反映到农产品供应链的消费端则体现在绿色、有机产品的市场价值提升,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产出过程和品质的选择和要求日趋升级,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农产品生产的重规模、轻质量,单一化和工业化的供给与当前需求之间的矛盾。

    2.1.2.2 产品供给与生产过程

    生态战略对于农产品供应链供给侧的影响,可以从产品本身和生产过程两方面来表述。产品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好,无化肥、绿色、有机农产品是目前消费者公认的健康食品,具有天然地域属性、生态属性的食品,如南宁市地区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发展富硒农业就是有效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生产过程方面,生态战略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尽可能做到闭圈循环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化循环经济,实现农业耕地可持续化生产,如广西郎姆酒以甘蔗为主要生产原料所形成的生态闭圈循环生产模式。

    2.1.3 城镇化战略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因子

    2.1.3.1 农产品需求升级

    城镇化战略对于农产品供应链需求侧的影响主要是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促进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对农产品消费需求有了阶段性转变,一方面,由原有的吃得饱、吃得好阶段,转变到当前的吃的健康阶段,当前农产品的消费更加注重品质和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促进了农产品多样化的流通需求,进而增加了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以及包装等处理工艺的需求。

    2.1.3.2 流通链的整合

    城镇化的推进使信息网络、卫星通信、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得以快速建设、延伸、覆盖,电子商务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物流业尤其是快递业也随之快速跟进,农产品的流通模式由分级渠道模式向平台模式过渡的条件得到满足,在流通成本的驱动下农产品供应链的层阶逐渐减少,这也意味着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下更多的C2C模式正在被实施和认可,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供应商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同时消费者可以更高效地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因此传统的层阶式供应链正逐渐被电商平台整合。

    2.1.3.3 生产组织的变革

    在品质统一的前提下,生产者会自发地选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生产组织方式。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农村劳动力通过投入与产出比进行比较,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选择进城务工而放弃务农,造成了大量土地闲置甚至是荒废,农村土地流转需求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传统的分散经营,生产效率低,缺乏科学指导,农产品品质不高,通过集约化经营后,效率和品质可以得到双升,因此,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急待变革。

    2.1.3.4 生产科学化、机械化

    城镇化背景下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和经营促进了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应用使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在效率上得到保障,同时结合农艺新科技、农业生产管理上的创新,农产品在生产成本上实现规模效益,在品質上得到提升。

    2.2 基于宏观战略框架下的区域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机制

    在正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战略框架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战略框架对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明确区域农产品供应链构建的机制,才能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的政策。

    2.2.1 需求侧的变化-消费升级及其动因分析

    在农产品供应链的末端,主要体现了农产品面向消费者需求的状态,消费者的需求是整个供应链的战略导向,如何保障农产品的产品特征、属性,包括产品品质、产品价格、物流服务等与消费者的需求有效匹配,是各个供应链竞争的本质,因此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会引导供给侧的变化,供给侧改革的动因是当前供应链的产品特征、属性与消费者的需求不再处于平衡状态,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通过整个链的调整,再次实现供给需求的平衡,保持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研究需求侧的变化是解决农产品供应链供给侧改革的起点,是导向和战略问题,至关重要。

    当前农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社会基态的三重战略分析,可以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动因分析如下:

    2.2.1.1 产品品质的需求变化,由重视营养逐步转向重视健康和原生态的产品

    具体主要是因为前一阶段工业化的产品生产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农产品营养价值的需求,随着人们对于生态健康理念的意识和转变,同时由于城镇化导致的生态资源的稀缺性及生态生产方式所耗费的社会生产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使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得到了提升,这背后有城镇化的社会发展基态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助推,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而引导消费文化的转变。

    但由于资源和供给等矛盾导致生态农产品的价格长期处在高位,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农产品相对供过于求,产品的价格需求呈现多样性如前所述,消费者对于附加值高的生态农产品需求是刚性的,价格竞争下导致产品的利润率低,反映在农产品价格方面仍然存在着结构性的不合理,急需工业化生产方式向生态化生产方式转变。

    2.2.1.2 农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

    这背后是由于“互联网+”对于流通领域的创新,使线上交易和线下配送得以实施,打破时空限制,快递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组织配送能力的助推,使这种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得以满足,这些需求现状是城镇化、生态化、“互联网+”等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2.2.2 供给侧改革的机制分析

    面向需求侧存在的矛盾,供给侧在战略框架下形成的针对农业生产组织、技术、方式,农产品品质、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物流流程所构建的解决方案即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机制。

    2.2.2.1 通过信息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改造升级

    “互联网+农业”的含义是指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中,包括商流模式、物流模式、信息流模式、资金商流模式以及农业技术流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改造,使体系中的各要素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实时化、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化,原有的供应链的层阶式结构可以实现整合最大化,平台作为整个链条的组织者成为供应链的核心,这样的转型能够更好地解决消费升级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与农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问题。

    2.2.2.2 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保障机制

    当前区域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市场价值链的功能必须依靠区域生态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而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是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生产环节的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问题。原有的市场区分度低,工业化大生产模式已经与现有的个性化需求不相适应。同样,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与城镇化推动的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土地制度的改革(三权分置),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网络中国等战略是相辅相成、融合交织发展的。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以上这些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这是政府职能部门在规划和构建农产品供应链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把握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前提条件。

    2.2.2.3 引导和发展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交易平台建设

    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服务推广,引导农产品供应与消费市场逐步向平台经济转型。平台经济取代渠道经济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经济发展的趋势。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电商平台的功能,能够有效地拓展农产品的市场规模;打造农产品品牌;通过大数据分析,降低市场波动的风险;实现订单农业、定制式农业。目前市场上电商平台较多,对于农业合作社或者个体农户以及农产品个体经营者而言应努力建立自己的网络交易窗口,同时注重与市场占有率高的平台对接引流,通过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商流模式进行转型升级,实现交易的个性化、即时性、网络化。

    2.2.2.4 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网络

    在农产品电商的驱动下,农产品供应链的物流模式趋向快递化。目前全国“村村通”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但深入村屯级的物流节点,尤其是针对农产品的仓储设施,如冷库等,还不够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物流模块,是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产品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完善农村物流网络的重要手段,在建立村屯级物流节点的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应依据产业规模合理规划村屯级物流节点的规模和数量,注意规模化效益,避免重复建设、无序投资等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做好技术支持等服务工作,降低农民的投资成本。

    2.2.2.5 加快发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

    通过金融制度创新、技术升级等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生产主体的资金流问题。农产品生产具有风险高、周期长、资金回流慢等特点,造成了农产品融资困难,农产品经营主体大多以农民为主,自融资能力弱,政府职能部门应联合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农产品生产实行金融创新,如:农产品订单融资模式的制度创新改革,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采取众筹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引导投资主体参与农产品供应链投融资。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离不开资金流,政府职能部门在规划建设农产品供应链过程中,应有效依托现时代的“互联网+”环境,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的资金流问题。

    由以上论述过程可以得出建立“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机制路线,由三大战略(生态战略、“互联网+”战略、城镇化战略相互影响,生态战略是发展总目标,“互联网+”战略是发展的技術手段,城镇化战略是发展平台和载体)、五项策略(信息流、生态农业技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组成,战略向策略转化的过程中由八项影响因子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建立策略实施的对象关系,从而形成“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政策机制的完整逻辑导图,如图1所示。

    2.2.3 南宁市农产品供应链构建的政策分析

    2.2.3.1 利用好产业转型窗口期,充分发挥南宁市生态发展的区位优势

    土地资源方面,根据2017年7月25日,广西自治区财政厅公布的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结果,已完成评价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35万平方公里,园地面积1530万平方公里。累计调查发现2018万亩(约1.3万平方公里)富硒土壤,21个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分布。叠加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综合等级,划分优质富硒土地196.6万亩(约1311 平方公里),占评价面积的7.0%。广西建立了46个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南宁市江南区和横县共圈定优质富硒土地约10万亩。这些数据是南宁市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发展富硒农业的科学依据。

    特产资源方面,广西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有丰富的特色农作物物种分布,南宁市特色农产品分布如表1所示。

    在“互联网+”的产业背景下,南宁市特色农产品能够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获得更大的市场规模和更高的产品价值,前提是充分利用国家农业转型期的各项支持政策,通过建立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将产业战略转化为各项惠农、支农的政策措施,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2.2.3.2 多渠道引导技术流下沉,通过技术助推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供给侧改革重点是对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在生态战略指引下,生态农业技术,作为实现生产方式转型的支撑要素,必须在人才、部门、设施设备、资金等方面全面支持下才能实现技术的有效下沉,实现通过技术对农业转型发展动能的有效转化。同理,“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供给侧改革的流通方式的转型升级,以电子商务技术为核心,农业机械化、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同样需要进一步深化,同时做好与上级部门的政策对接。根据2016年广西年鉴数据,相关政策如表2所示。

    2.2.3.3 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率

    明确城镇化战略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协同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人口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土地改革制度,依据这些前提,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政策,提高生产效率,南宁市在推进相关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规范性和示范性要求。根据2016年广西年鉴数据,相关政策如表3所示。

    2.2.3.4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转型发展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因此农产电子商务建设是实施南宁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商务进农村三年规划(2015—2017)》,2017年广西农村电商覆盖率达85%以上,南宁市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和对接措施,采用引进与自建相结合的手段,如横县引进了乐村淘、一亩田等大型电商企业,同时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实施“农村淘宝”项目,筹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同时强化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突破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基础网络的建设,将有力助推南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2.2.3.5 努力构建平台经济,发挥政府职能优势

    依据《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网络购物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渗透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6年达到14.8%,2017年预计达到17.1%。可见,未来渠道经济向平台经济过渡是大势所趋,在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依据平台经济发展趋势,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服务、监督和协调的职能,围绕平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支持要素,拟定相应的政策,激发市场的活力和机制作用,同时解决市场本身不能协调的问题,做到“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之间有效的结合。

    2.2.3.6 推动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促进三产融合、协调发展

    南宁市在开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和决策部门需要统筹国家层面战略导向政策,深刻认识农业产业的转型不是单向行为,是由多重国家发展战略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南宁市自身的发展阶段,将一、二、三产业通过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环节和模式、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模式融合发展。工业新技术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循环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发掘产品深加工的潜在价值,新的商业服务业模式能促进农产品提升市场规模,发掘市场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3 结论

    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在城镇化战略、“互联网+”战略、生态战略综合导向下开展的,依据技术经济发展的趋势,明确平台经济是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商业模式,建立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是解决当前农产品消费需求的个性化、消费渠道碎片化、交易即时化、商流国际化等问题有效模式,在电商模式的前提下农产品物流快递化亦成为供应链中的主要物流业态;在国家主导的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导向下,农产品供应链生产趋向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因此在开展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从战略对产业所产生的影响因子着手,结合供应链中生态农业技术流、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支持要素,研究战略层向策略层过渡过程中,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模式、交易模式、流通模式的机制原理,并与现有的政策进行相互印证分析,最终制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孙万国,焦君红.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J].生态环境学报,2009(06).

    [2] 黄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29个省市的经验数据[J].人口与发展,2010(01).

    [3] 欧阳晓,张杰飞.发展中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因——一个理论模型及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0(09).

    [4] 程明望,史清华,徐剑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6(04).

    [5] 张燕.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J].農村经济,2011(02).

    [6] 韦海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与生态整合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7] 李菡,王兆旭,邹磊.农产品订单融资的可行路径研究:理论分析和具体实践[J].征信,2014(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