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机电类专业“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浅析 |
范文 | 刘勇 山颖 [摘 要]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电类专业技能人才短缺日益突显,在当前人力资源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办学效益,加快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新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机电类专业“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对建设方案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自上世纪末开始,中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跨跃式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年招生930.78万人,在校生2680.21万人,中职、高职教育分别占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委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要求, 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在这一指导下,一些院校开展了中—高—本贯通培养的尝试。黑龙江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在机电类专业领域开展中—高—本贯通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探索“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 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立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教育的新需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更多的灵活性,更强的适应性,更应该因时而变,将所有有需要的受教育者和具备条件的受教育者包含其中,为他们创造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和可能性。中—高—本衔接正是弥补了这一不足,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通了从中职到本科的通道,搭建“低起高出”的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蓄水池”作用。 2 探索“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人才结构与内涵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特别是经济发展对科技含量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包括实用型人才的高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黑龙江省是制造业大省,由哈尔滨电机厂、汽轮机厂、锅炉厂组成的哈电集团号称中国的动力之乡。为抢抓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大机遇,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建设工业强省,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农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我省具有优势的产业。到2020年,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左右。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未来几年黑龙江省对机电类专业人才将有大量需求。既需要一线的操作人员,也需要工艺的设计人员。從产品生产到产品设计,再到产品研发与创新。制造业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更新换代。而培养一名优秀的工艺员需要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工作经历。机电类专业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提供了快速成型的通道,培养目标更适合省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定位于培养蓝领精英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受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3 探索“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形势下生源变化的需要 近日,“麦可思-高考生源变化趋势的调查”报告发布。据调查,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因此,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适龄高中毕业生减少,加上因出国留学或就业原因放弃高考的因素,高校生源更加短缺。排除本科院校的影响,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则陷入了生源大战当中。为保证招生,很多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达成联合办学的协议,采用3+2的培养方式,也有的高职院校采取了五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在新的生源形势下,中—高—本联合培养,将有效地减少生源的流失,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 4 机电类专业“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思路 4.1 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模式,需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更需要充分落实国家、地方所给予的各项支持,把国家的政策用好,把上级的精神领会到位,用准、用活,只有如此,“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才有生存的空间。 4.2 确定培养目标 “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应实现终极目标与过程目标的统一。即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最终培养目标的不同阶段。既自成体系又相互统一,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一贯性。 4.3 课程内容设置合理 “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必然涉及三个阶段课程衔接的问题,中高本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关键是根据产业行业的需求,认真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企业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研究技术型人才由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在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的设置既要保证课程的递进性,又要保证各阶段内容不重复,还要实现教材的有效衔接。这就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精心的设计。 4.4 专业名称的归属 中职、高职教育中的专业与本科教育中的专业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本科专业可以对应1个高职或中职专业,有的本科专业可以对应2-3个高职或中职专业,甚至更多。在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与实际实施时,这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一个好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需要中、高、本三方一起共同研究,达成一致意见。 [参考文献] [1] 文冬林.长株潭地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22). [2] 黄艳霞.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衔接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4). [3] 赵莉.中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N].楚天金报,2018-01-19. [4] 吕江毅,刘敏杰.“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