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齐民要术》中的抗御灾害思想探析 |
范文 | 田琼 [摘要]《齐民要术》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在灾害频发的大背景之下,其抗御灾害思想也是著作的主要内容。此前对《齐民要术》中抗御灾害的思想的研究认为其几乎都是以生产自救为手段,围绕争取高产而展开。《齐民要术》中的抗灾思想可通过其与此前农书中描述的抗御灾害思想的比较凸显出来,进而可以总结出其抗御灾害思想具有重视技术、重视积余、重视多种种植、重视方术四个特点。《齐民要术》中抗御灾害思想在当时也处于先进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齐民要术;贾思勰;抗灾思想 [中图分类号]S-09 [文献标识码]A 《齐民要术》约成书于公元532~534年,作者贾思勰,全书共10卷,92篇,11万多字,系统总结了北魏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齐民要术》的研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关于著作的版本、成书年代、成书背景等内容的考证。二是《齐民要术》的语料价值。三是《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各种农业生产及加工技术的研究。四是著作反映出的思想层面的研究。关于《齐民要术》思想层面的研究,又集中在以下几类:抗御灾害的思想、生态农业与生态林业思想、南北朝的饮食文化等。由此可见学术界对于《齐民要术》的研究已经不断地在深入和细化。 与“《齐民要术》中的抗御灾害思想”这一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但多有各种缺陷。那晓凌在其硕士毕业论文《〈齐民要术〉所见抗御灾害的思想及措施》中写道《齐民要术》中抗御灾害的思想几乎都是以生产自救为手段,围绕争取高产而展开,其文章总体分为预测灾害、抗灾减灾、救灾这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第二个方面即抗灾减灾的思想及措施,其中救灾思想措施主要记录了一些代粮作物。此外,张玉泉的《浅谈〈齐民要术〉中的灾害思想》与王政军的《〈齐民要术〉中防灾、抗灾思想概述》和那晓凌的文章在结构与内容方面都比较一致。这几篇文章都比较全面地总结了《齐民要术》中的抗御灾害的思想,但问题在于,抗御灾害思想的特点与地位这一更为重要的问题没有在以上几篇文章中讨论过,这部分内容需要通过与《齐民要术》之前的其他农书作比较来更深层地挖掘。另外高二旺的《从〈齐民要术〉看北朝农业应对干旱气候的措施》一文主要研究的是《齐民要术》中应对干旱气候的措施,没有对病虫害、霜冻等其他主要灾害做研究。 本文尝试从《齐民要术》中贾思勰的创作内容本身及其与此前其他主要农书的对比着手,试从作者贾思勰对抗御灾害思想的重视,对此前抗御灾害思想的集成,以及《齐民要术》中抗灾思想的特点及其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贾思勰对防灾抗灾的重视 《齐民要术》的成书时代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自然灾害的频发期,加之社会动荡,战乱纷争,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大规模饥荒屡屡发生。据邓拓的统计,东晋之后南北朝割据的169年间,水、旱、蝗螟、地震、霜雹、疫疠等灾害共达315次,频数最高的是水灾和旱灾,各77次,风灾33次,霜雪之灾20次,雨雹之灾18次,蝗灾、疫灾各17次,每次疫灾,死者常二千数百人,多则十四五万人,如北魏献文帝皇兴二年,为此前少見的记录。在这一大的灾害背景下,贾思勰所作的这部指导农业生产的著作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反映出其对抗灾的重视。如《齐民要术》中“杂说”有云“风、虫、水、旱,饥馑荐臻,十年之内,俭居四五,安可不预备凶灾也?” 通过与此前其他农书中的抗灾思想作对比,可窥见作者贾思勰对抗灾的重视。《齐民要术》之前涉及农业生产的著作有《夏小正》、《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其中包含有一定的抗灾思想(见表1)。就三级抗灾体系而言,《齐民要术》内容是最全的,涵盖了防灾、减灾、救灾三级。《夏小正》由于成书年代较早,抗灾思想只有防水旱、防病虫害的相关记录。《管子·地员篇》虽是农业著作,但因其主要在于叙述土地的分类与每种土地适宜种植的作物,所以抗灾思想较少涉及。《吕氏春秋》不是专门的农书,其中只有《士容论》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讲到重农思想及农业生产技术,涉及抗灾思想的内容则更少,只有防病虫害的措施有所提及。《氾胜之书》与《四民月令》算是较多涉及抗灾救灾思想的农书,两部农书原文早已散佚,今存的版本大部分来自《齐民要术》的引文和其他一些辑佚本,虽无从得知其全部内容,但就现存版本来看,其抗灾内容的广泛程度和数量都不及《齐民要术》。且《齐民要术》引用这两部农书中的大量内容一方面说明贾思勰对其内容的肯定与重视,另一方面也有反映出贾思勰对其抗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此部分内容具体分析见于下文。 就《齐民要术》本身而言,其抗御灾害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主要包括防旱灾、防病虫害、防霜冻这三类。不论耕田、藏麦,还是伐木、作酱,其中都可窥见作者贾思勰的抗灾思想。如贮藏麦子时为了防止其生虫,“令立秋前治讫。立秋后则虫生。蒿、艾箪盛之,良。以蒿、艾蔽窖埋之,亦佳。窖麦法:必须日曝令干,及热埋之。多种久居供食者,宜作劁麦:倒刈,薄布,顺风放火;火既着,即以扫帚扑灭,仍打之。如此者,经夏虫不生;然唯中作麦饭及面用耳。”另外,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这三级抗灾措施贾思勰均有涉及,笔者据此分级对摘录出的较为典型的23条具体措施进行了分类,结果发现,防灾措施约占70%,减灾措施约占13%,救灾措施约占17%,其中,防旱灾与防病虫灾害又占比更大,这与《齐民要术》成书区域的气候条件有关。《齐民要术》作为一部农书,讲得多是农业生产方面的事,其抗灾思想也是以抵抗农业灾害为主,针对农业灾害,更为有效的抗灾措施就是将可能出现的灾害提前预防,即做好防灾工作,一旦灾害发生,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可能就会引起饥荒。因此,贾思勰对防灾措施的重视符合当时的基本情况。 2 《齐民要术》中的抗御灾害思想是此前传统抗灾思想的集成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的序言中清楚地阐明了其作品为“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关于抗灾方面的内容,贾思勰同样集成了不少此前的文献资料及传统的抗御灾害思想。 《夏小正》成书年代久远,通过夏纬瑛所作的《夏小正经文校释》可以窥见其中包含的抗御灾害思想,如“‘(三月)越有小旱纬瑛案:‘越,是语词,有警叹之意。告警此月之间将有小旱。”“‘(正月):田鼠出纬瑛案:田鼠于田中穴居,大多有害农业。于其春暖出穴活动之时记之,当是有所警惕预防之意。”此外,“时有霖雨”、“蝼则鸣”、“浮游有殷”、“狸子肇肆”等等都是对某个月份可能出现的灾害所作的较为笼统的总结,目的是告诫人们注意预防。《齐民要术》继承了其预防水旱灾害与病虫害的思想,如为防瓜地旱灾,“冬月大雪时,速并力推雪于坑上为大堆。至春草生,瓜亦生,茎叶肥茂,异于常者。且常有润泽,旱亦无害。”为防虫灾“凡五果及桑,正月一日鸡鸣时,把火遍照其下,则无虫灾。”可见《齐民要术》在《夏小正》只是警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体更具科学性的预防措施。 《吕氏春秋》的《士容论》中的六篇自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它的主导观念,是在注意天时和土地环境的同时,以人力改进农业生产技术。这一中心思想是我国古代农学家基于自然的宇宙认识论。在此基础之上的抗御灾害思想更多表现为顺应天时与土地环境。如“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与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上田弃亩,下田弃甽。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齐民要术》承袭了这一中心思想,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强调要注重农时与土壤条件才能防止歉收。贾思勰在继承其中心思想的同时,也有相应的发展,如“凡非时之木,水沤一月,或火煏取干,虫皆不生。水浸之木,更益柔韧。”不合时宜砍伐的木材容易生虫,木质也较脆,这里讲的就是若没有按照农时收获木材,为防止其生虫,可以将其浸在水里沤一个月,或者放置在火旁烘干。由此可见贾思勰在继承《吕氏春秋》基本思想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发展,即抗御灾害不再仅限于把握农时与土地环境,而是进一步注重违背农时后的补救措施,以备应对各种灾害,如此便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抗御灾害能力。 《氾胜之书》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门的农书著作,有关于抗御灾害的内容也较为丰富,如利用雪水保泽防虫这一措施,“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齐民要术》继承了这一重要思想,如“冬月大雪时,速并力推雪于坑上为大堆。至春草生,瓜亦生,茎叶肥茂,异于常者。且常有润泽,旱亦无害。”此外,关于春耕,《氾胜之书》有云“春气未通,则土历滴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慎无旱耕!须草生。……不如此而旱耕,块硬,苗秽同孔出,不可锄治,反为败田。”,而《齐民要术》则云“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谓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坚垎,数年不佳。谚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言无益而有损。”《氾书》拒绝旱耕而《要术》主张“宁燥不湿”,这两处记载看似是矛盾的,石声汉先生在《氾胜之书今释》当中分析,立春之后,惊蛰之前,“春气未通”时耕翻,冬天的冰化入土中使土壤温度不能增高,到夜间可能结冰,对农作物与微生物都不利,因此《氾书》“慎无旱耕”的“旱”该为“早”之伪字。这种观点是讲得通的,《齐民要术》强调“水旱不调,宁燥不湿”即是对“慎无早耕”的有力支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防霜冻灾害方面,贾思勰总结的熏烟防霜法是《氾胜之书》刮霜法的一大飞跃。《氾胜之书》记载“植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槩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讲的是两人手持长索在谷子上刮掉露水或霜来防霜冻,耗费人力物力。《齐民要术》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此段文字最早记录了用熏烟防霜法,是比刮霜法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贾思勰对“熏烟防霜法”经验的记述表明其书中抗御灾害思想的进步。 《四民月令》是依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对一个家庭的事物作出的有计划的安排。就抗御灾害思想来说,《四民月令》与此前农书一样更多的体现在防灾上,例如“百卉萌动,蛰虫启户。乃以上丁,祀祖于门,道阳出滞,祈福祥焉。又以上亥,祠先穑及祖祢,以祈丰年。”这类将丰年收获的希望寄予在祭祀神佛与祖先的活动其实也是古人的一种防灾思想。“自是月以终季夏,不可以伐竹木!必生蠹虫。”这里讲到自一月起至夏末都不宜伐木,因为会生蠹虫。《齐民要术》认可其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推进,“凡伐木,四月、七月则不虫而坚韧,榆荚下,桑葚落,亦其时也。然则凡木有子实者,候其子实将熟,皆其时也。非时者,虫而且脆也。”就是说并非自一月起至夏末这一时间段内都不适宜伐木,四月、七月砍伐的木材不生蛀虫而且木质坚韧,榆荚、桑葚成熟的时间(一般是七八月份)也是砍伐榆树与桑树的合适时令。贾思勰由此得出结论,凡是结果实的树木,等它的果实将要成熟的时候砍伐,都比较合时宜,不合此时宜砍伐的木材容易生虫,木质也脆。 综上所述,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继承并发展了《夏小正》、《吕氏春秋》、《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书中的抗御灾害思想,是此前传统抗御灾害思想的集大成者。 3 《齐民要术》中抗灾思想的特点 通过上述与其他农书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齐民要术》中的抗御灾害思想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3.1 重视技术防灾 《齐民要术》中的抗御灾害思想,更多反映在具体的防灾害措施上。贾思勰尤其注重利用一定技术手段达到防灾抗灾的目的,其对技术防灾的重视是此前农书难以比拟的。通过上文阐述可以发现,更早的农书多是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总结,提醒人们警惕灾害的发生,其实效果并不良好,因为灾害发生之时还是无能为力。而贾思勰对技术防灾的重视,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人的抗御灾害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抗御灾害能力。如“耕田”中寫道“凡秋耕之后,牛力弱,未及即秋耕者,谷、黍、穄、粱、秫茇之下,即移羸速锋之,地恒润泽而不坚硬,乃至冬初,常得耕劳,不患枯旱。”讲的是在秋收之后,如果牛力羸弱无力秋耕,就在谷子、黍子、穄子、粱和秫的根茬下,用弱牛锋地灭茬,这样锋过的地可以时常保持润泽不坚硬,到了初冬还可常常耕翻,如此便不愁土地枯燥干硬。锋是一种起土较浅的农具,拉力较轻,用它来锋破表土可保住下墒,这是在缺乏牛力状况下的一种应急措施。又如防虫灾的方法“凡五果及桑,正月一日鸡鸣时,把火遍照其下,则无虫灾。”此法利用了害虫的趋光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由于夜间飞行的虫子大都有趋光性,在鸡鸣时间天还没亮时用火把将树照一遍,有趋光性的虫子会飞向火把,可以消灭不少害虫,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害虫的这一生理特性,并能加以利用。 3.2 重视积余备灾 积余思想由来已久,《管子·揆度篇》有云“国有患忧,轻重五谷以调用,积余臧羨以备赏。”这是管子从国家层面阐述积余的重要性。积余是古人备荒减灾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表现为修建粮仓的政府行为,还表现在统治者对百姓蓄积物资以备灾荒的督促方面。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着重讲述了民间的一些积余备灾的措施,在灾害频发的大背景下,除了运用技术手段尽可能地防御灾害,积余备灾也是另一重要手段。贾思勰对积余备灾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节用积余,一是救荒食物的积蓄。 关于节用积余,贾思勰在开篇序言中就论述了节约用度的重要性,“夫财货之生,既艰难矣,用之又无节;凡人之性,好懒惰矣,率之又不笃;加以政令失所,水旱为灾,一谷不登,胔腐相继,古今同患,所不能止也,嗟乎!”告诫人们财富食物不可用之无度,应考虑到以后可能会发生的灾害事件,提前积余以备不时之需。 《齐民要术》中提到的救荒作物种类颇多,除了引用的《氾胜之书》《列仙传》《嵩高山记》等一些文献资料中记载的救荒作物之外,贾思勰还有自己的总结,例如“椹熟时,多收,曝干之,凶年粟少,可以当食。”是说桑葚可以作为保岁食物。“(莼、藕、莲、芡、芰)多种,俭岁资此,足度荒年。” 3.3 多种种植防灾 这里的多种种植主要指的是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古人重视多种作物种植的原因与今人不同,今人多是为了均衡营养,丰富物质生活,而古人更多是为了糊口,因为单一农作物的种植,不利于遇到灾害时避免饥荒,因此尽可能地多样种植多种农作物反映的是其抗御灾害思想。如《齐民要术》所引《汉书·食货志》所言“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不同农作物对灾害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一个区域如果多种作物同时种植,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不至于全部受灾,如此便能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 《齐民要术》全书除了介绍各种粮食作物的种植方法,还有较大部分介绍的是各种蔬菜、瓜果之类的作物,从整体的结构安排上也能体现出作者重视多种作物种植的思想。“按杏一种,尚可赈贫穷,救饥馑,而况五果、蓏、菜之饶,岂直助粮而已矣?谚曰:‘木奴千,无凶年。盖言果实可以市易五谷也。”可见贾思勰将果蓏、蔬菜等都作为代粮食物告诫人们这些食物也可“赈贫穷,救饥馑”。这些都丰富了多种种植防灾的思想。 多种种植除了表现在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上,还表现在同一农作物品种的早晚相杂。一般来说,同一农作物早晚搭配种植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不便,收获以后由于品质不一会给出售和食用造成麻烦,但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为抗灾计,早田晚田搭配种植反而是一种较为妥当的方法,可以缓解因大灾导致的减产或绝收,正如贾思勰所言“凡田欲早晚相杂。防岁0道有所宜。” 3.4 关于方术抗灾 当人们发现“顺天时,量地利”难以抵挡灾害的来临时,就会求助于某种神力,俗称“方术”。我国古代一直比较信奉方术这种迷信思想,《齐民要术》也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方术思想。其抗御灾害思想与方术有关的部分多是引用的此前的一些文献资料,可见贾思勰对于方术抗灾的信任程度。对于《齐民要术》的这些记载,有些是有一定科学性的,具有抗御灾害意义,因此不能全盘否定,需具体分析。 《齐民要术》引《周礼》曰:“马质……禁原蚕者。”贾思勰注曰:“质,平也,主买马平其大小之价直者。”“原,再也。天文,辰为马;蚕书,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蚕种:是蚕与马同气。物莫能两大,故禁再蚕者,为伤马与?”古人认为蚕的头与马头类似,因此认为两者之间定然有某种关系,所以马务不顺之时,就会禁止养蚕。这种思想后来推广至所有昆虫,认为马与昆虫相克,将马牵至谷堆踩踏就可以杀掉虸蚄。事实上是为了依靠马的踩踏去掉谷子上的虫卵,与通过人力敲打的这种物理方式类似。 虽然有些方术有一定的科学成分,但不能否定的是,更多的属于无稽之谈。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些迷信措施也确实有它积极的一面,至少能使人的心灵得以依托,让处于灾难中的人抱有生活下去的希望。因此,今人应当考虑到其历史局限性,而不能穷究其科学与否。 4 结语 为了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齐民要术》这部农书总结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个各类抗御灾害的经验措施,这部著作之所以能在魏晋南北朝出现,与此时灾害频发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该著作引用的大量文献如《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古农书其原本早已失传,正是因为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的引用才得以将其中部分内容流传下来,而这些内容得以流传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其符合当时旱作农业的需要。 《齐民要术》中的抗御灾害思想在当时社会是处于先进地位的,贾思勰在抗御灾害思想方面既有继承,也有创新,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齐民要术》作为中国第一部保存最完整的农书,其中重视技术、重视积余、重视多种种植、重视方术等抗御灾害思想对其之后历代农业抗御灾害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王玲.《齐民要术》的成书背景再论[J].中国农史,2002(02):101-106. [2] 汪维辉.试论《齐民要术》的语料价值[J].古汉语研究,2004(04):84-91. [3] 杨坚.《齐民要术》中的农产品加工特色初探[J].古今农业,2008(01):60-65. [4] 王政军.《齐民要术》中防灾、抗灾思想概述[J].农业考古,2016(01):144-147. [5] 张晋光,李志坚.浅析《齐民要术》的生态林业思想[J].林业经济,2013(04):126-128. [6] 李荣华.从《齐民要术》看南方饮食文化的北传[J].中国农史,2014,33(03):17-23. [7] 那晓凌.《齐民要术》所见抗御灾害的思想及措施[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3. [8] 张玉泉.浅谈《齐民要术》中的灾害思想[J].现代农业科学,2008(06):43-44. [9] 高二旺.從《齐民要术》看北朝农业应对干旱气候的措施[J].农业考古,2014(04):302-305. [10] 邓拓.中国救荒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11] 缪启愉,缪桂龙.齐民要术译注[M].济南:齐鲁书社,2009. [12] 夏纬瑛.夏小正经文校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13] 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等.吕氏春秋译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 石声汉.氾胜之书今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15] 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6] 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