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期权在契约农业中的应用
范文

    邓甫杰

    

    

    

    [摘要]农产品的固有属性注定会受气象、市场等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农户与公司企业始终无法得到相对稳定的收益且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契约农业这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出现对这一现象有了一定的缓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契约双方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履约率低等问题使得契约农业无法发挥其最大作用。引入期权这一概念将交易风险和收益模块化,使交易双方利益最大化,促进契约农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契约农业;期权;市场风险;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契约农业发展现状

    契约农业自出现以来就被认为是最能让农民获得稳定收入,企业获得相对低风险利益的模式。作为一种“先找市场后生产”的生产经营模式,契约农业优势明显。其突出特点是农户能有针对性的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自己种植农产品的种类,减少了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并且能够通过企业平台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往市场,减轻了农户对于农产品销路的担忧。对于企业来说,一纸契约意味着可以得到稳定的农产品供给和相对高质量的农产品保证,降低了因市场不稳定因素和农产品自身特点带来的价格波动,这一机制的引入使得交易双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但契约农业在我国出现的40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个看似能让交易双方双赢的模式却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最为突出的便是契约履约困难、契约执行率低这一问题,缔约双方常常陷于交易市场普遍欢迎但实际履约率低的矛盾之中。据我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以来,我国契约农业履约率不足30%。契约农业长期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其中不单单是某一方的违约,面对起伏不定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当某一方的违约成本小于违约收益时,违约就会产生。面对千千万万且分布不均的的违约农户,公司企业往往出于对单一违约农户索赔成本的考虑,只能被迫地接受毁约的事实;而同样企业不兑现契约,或因为农产品质量不符合其收购标准等各种借口拒绝履约,或利用自身優势恶意做低企业收购价格,或以物代款、不付货款也严重的损害了农户的利益。看似双赢的“契约”最终都变成了“弃约”。当前契约农业大市场的普遍现象是与农户签订契约的公司企业一般都是大中型企业,拥有大量技术人才、大量资金和明显多于农户的市场数据信息。而小生产农户普遍能力单薄且力量不集中,在与企业进行风险谈判时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这时候我们就想到是否存在一种工具,在免受市场风险的影响下同时兼顾到农户在契约双方处于的不利地位。根据金融衍生品的演变规律自然地推算出期权这一概念。运用期权理论中的买方卖权(put,right to sell)理论,对农户的利益作优先安排。

    2 为何引入期权概念

    期权作为人类公认的在金融领域最伟大的发明工具之一,几十年来被广泛运用在以经济为主的行业分析管理中,它是指买方(option buyer)在付出一定期权费的前提下拥有按规定价格买卖标的物的权利,而没有履约的义务。同时期权的卖方(option writer)必须无条件执行买方选择。首先,期权农业和契约农业相比更具有规范性,契约农业大多数是缔约双方根据现阶段市场行情自行签订的产物,其双方的权利义务、制定标准、时间地点期限、履约方式等都没有规范的标准,这就为将来的违约留下了隐患。而期权是标准合约,不存在上述问题。其次,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上来说,契约农业双方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下都是潜在的违约者,当价格波动超过了某一方的承受能力且市场上没有其他转移风险渠道的情况下,违约是唯一的选择。反观期权,期权的买方购买期权,到期后拥有行权的权利但并没有行权的义务,无论市场价格波动多大,其风险属于固定且可预见的,最多就是所交的权利金。此时违约风险只存在于期权买方,这在理论上就比契约农业减少了一半的风险,并且作为期权卖方来说,即便有损失,权利金也可以弥补一部分,或者将合约出手给其他抗风险强的交易者或第三方机构。市场期权作为一种复杂高级的市场形式,具有资产配置、价格发现、风险管理与转移等功能,它的介入不仅仅可以丰富农产品市场的交易体系,还可以顺利的将契约农业中的风险消除或转移,成为契约农业最稳定的“压舱石”。考虑到农业的特殊性,农户作为其主体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物料、精力成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在农业中一般我们讨论买方卖权,“保底收购,随行就市”就是其中一种。当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期初协定价格时,农户可以以市场价格向企业出售农产品。反之以协定价格向企业出售农产品。前提是农户需要付出一定条件,可以是商定价格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这样无论农户是否行权,企业都能获得一定的补偿。

    3 如何引入期权概念

    假设某农产品现市场价格为3元,3个月后可能升到3.2元或者跌到2.8元。(这里我们以10个单位的农产品为一份)

    此时引入3个月的看涨期权,执行价格为31元,3个月后可能的结果如图1所示。

    接下来为了明确价格考虑,我们做多Δ份农产品,做空一份看涨期权。于是之前的组合结果变为了图2。

    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涨跌情况,为了让两种情况的结果一致,在风险中性的情况下,32Δ-1=28Δ,得Δ=0.25

    于是,3个月后组合收益率变为32×0.25-1=7/28×0.25=7。若年利率为12%,3个月后7元相当于今天的6.796元。

    因为期权的组合是做多了Δ份农产品,那么期初30元乘以份数加上做空的一份期权就应该等于:

    30×0.25+f=6.796

    所以期权价格为:7-6.796=0.204元(理想状态下)。

    接下来为了明确价格考虑,每种情况都看做做多Δ份农产品,并做空1份期权。

    令二者相等:

    于是Δ份农产品就是:

    (1)

    总结出一般结果:

    在到期日,Δ份农产品加上一份期权就是:,

    到期日的组合价值折算到今天就是:

    ,也可以是

    因此,最终:

    (2)

    假设农产品价格上行概率为p,则下行概率为1-p,故:(3)

    之前我们已经知道,所以:

    又因为:

    代入上述式子,我们可以得到:

    这样我们可以找到农产品价格上行概率和农产品下行概率,从而求得农产品期权的价格,但问题是如何求出D和U也就是农产品上行或者农产品下行具体运动多远(之前假设32元和28元)?

    于是我们开始假设,假如农产品价格变动是随机的,那最终只有波动率和时间会影响它变动的距离,于是:

    (其中σ为波动率)

    其中:

    据此,我们可以为农产品期权找到价格,于是总结影响农产品期权定价基础的因素有:

    1波动率、2时间、3利率、4农产品的价格、5农产品的执行价格。

    此处总结:

    C:看涨期权价格? ?S:农产品价格? ?K: 农产品执行价格

    N(d1)和N(d2)属于概率范畴N(d1):△

    自此,上述公式中所有未知项都能够求出,从而计算出农产品期权价格。

    在契约农业中引入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模型作为期权的买方,一方面在市场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以较高价格出售给市场,获得高收益。另一方面在市场价格较低时以约定价格出售给企业,减少了损失。作为企业,通过以往行权概率及科学的期权定价公式获得期权费,并且期权费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动可以为企业带来高收益,这样农户和企业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风险共摊机制,并且加上契约农业的天生优势,在市场行情乐观的情况下缔约双方都能够获得高收益。在极端的市场行情下缔约双方可以有效分摊风险。

    4 建议与小结

    基于以上分析,期權概念的引入在弥补契约农业不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契约农业和期权相结合,不仅仅能够有效契合缔约双方的各自利益,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农产品市场这一庞大体系的需求。但是,我国契约农业和期权农业起步较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问题尚需完善与发展。

    第一、加大人才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强农产品市场主体的教育和培训。硬件投入再多、理论再成熟,没有可靠的人才去实施和创新一样没有效果。现阶段,我国金融工程领域人才一直缺少,高端金融人才更是一人难求,这势必会对以后在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规模化金融操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人才技术是亟需完善的一方面。首先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高层次金融人才,社会上可以开设实操班,帮助从业人员更好更快进入行业开展工作。其次,积极学习国外先进契约农业、期权农业相关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在国内进行试点研究。

    第二、 政府带头鼓励农户了解并参与期权交易。由于我国农业期权起步较晚,交易体系尚不完善,作为交易过程中重要主体的千千万万农户对这一交易模式更是了解甚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应该发挥其带头作用,借鉴美国、墨西哥等美洲国家经验,例如将每年农业财政补贴抽出一定比例用于契约农业和期权农业的普及教育活动中,或者像美国农业部门那样给农户印发《农产品期权农民需要了解什么》系列宣传手册,从而促进农户对于新型交易模式的理解。鼓励高校人才组织教育团队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一定规模的教育普及活动,提高契约农业和期权农业在农村地区接受度。

    第三、企业响应配合政府,积极创新,带动农户参与交易。企业相对于零散农户的优势不言而喻,掌握市场一手信息和大量数据,拥有专业人才、先进理念和雄厚财力。这就要求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基于对市场行情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积极与农户进行沟通,将当前市场的农产品交易现状灵活地在农户供给端进行调整,从而避免出现极端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有效的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对于农户的不解与顾虑,企业应当给予说明与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政府的宣传教育压力。作为市场交易重要的一方,公司企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第四、引入第三方平台,建立强有力的信用保障体系。在契约农业中引入期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违约可能,但是期权毕竟有有效期,从期权购买方的角度来说,超出期权有效期以外的潜在收益是有可能损失的,这样看来还是存在潜在的违约风险。引入第三方交易信用平台,在平台内部录入市场交易双方的交易记录以及信用情况,对于违约农户,可以一定时期内禁止其与企业进行合约签订。对于违约企业,可以采取罚款、关闭签约通道等措施进行惩罚。这样进一步加大违约成本,违约风险会进一步减小。同时引入第三方平台,可以过滤掉市场上不良交易主体,保证交易市场的稳定。

    目前期权农业与契约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契约农业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它只是将风险在交易双方内部转移,无法将市场风险消除。引入期权概念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在将来的发展中,农产品期权和契约农业有效结合的巨大优势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 刘刚.契约型农产品渠道中的龙头企业与农户关系稳定性研究[J].现代财经,2015,35(05):80-89.

    [2] 崔后卿,周根贵,綦方中,等.基于期权的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控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08):1917-1921.

    [3] 姜礼尚.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72-83.

    [4] 金融工程方法与应用——以MATLAB为基础[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62-75.

    [5] 张玮璇.美国农业保险定价方式对我国的启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04):59-6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