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思想之火燎原祖国大地 |
范文 | 牛祥荣 王启蒙 [摘要]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通过组建强有力的讲习员队伍深入群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感恩、讲思想、讲政策、讲技术、讲道德、讲比武,使广大干部群众干有方向、干有激情、干有思路、干有本领、干有精神、干有榜样。它的建立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实践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新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是一个创新。 [关键词]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党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脱贫攻坚;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1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产生的深刻背景 1.1 传承于大革命时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了启迪群众革命意识,培育学员军事革命能力,由共产党人彭湃等倡议,以国民党的名义在广州开办了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为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继承和发扬了大革命时期讲习所的精神内涵,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1.2 萌芽于历代中央领导对贵州的亲切关怀 胡锦涛主席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提出建立毕节试验区,要求贵州经济发展必须做出新探索,寻找发展新模式,并且长期给予支持与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十分关心贵州的发展,在重大会议中多次提到贵州,并亲自到贵州考察指导工作。在考察贵州时寄予贵州厚重期望,他希望:“贵州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努力谱写贵州‘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新篇章。”肩负着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与殷切期望,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贵州乌蒙大地萌芽成长。 1.3 诞生于贵州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牢牢抓住国家帮扶政策的同时,应积极探索脱贫渠道,创新发展方式。新时期,贵州省各级组织不负嘱托,砥砺前行。组建讲习员队伍深入基层、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通过宣传党的脱贫政策、理清脱贫思路、讲授发展技能、寻找致富门路,为不断滋生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与提高贫困群众内生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在这种肩负使命深入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应运而生。 2 紧扣时代主题,深入基层实践开展讲习 2.1 内容丰富,突出民需、民求,呈现“利民化”特点 2.1.1 按照“五级联动”的布局整合讲习队伍。2017年11月11日,全省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工作推进会在贵阳召开。会议指出:“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五级联动的要求拓展讲习主体,组建省、市(州)、县(区)、乡(镇)、村(社区)五级讲习员队伍”。讲习员除了直接指派以外,还有来自各高校优秀教师、各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优秀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时代楷模、道德典范、文明榜样、优秀标兵以及农民讲师、致富能手、驻村干部、工艺匠人等也纳入讲习队伍。形成了全方面、多层次、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的讲师格局。 2.1.2 按照“六有标准”的要求深化讲习内容。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深入农村基层,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而定位讲习内容。首先强调以“六讲六干”规范讲习内容。一讲思想,干有方向;二讲感恩,干有激情;三讲政策,干有思路;四讲技能,干有本领;五讲比武,干有榜样;六讲道德,干有精神。另外,讲习坚持“菜单化”原则,采取群众“点单”,讲师“配菜”方式,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而讲习。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凸出需求性。让“讲”成为一种方案,让“习”成为一种需要。 2.2 讲习方式多样,手段灵活,呈现“便民化”特点 2.2.1 时间上自由、无限制。讲习所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爱民、亲民、利民。时间一般选在冬夏两季的周末和晚上等人民群众闲杂时间段,与农民群众农忙时节与作息时间相错开。这就确保了人民群众时间充足,精力充沛。 2.2.2 空间上“流动”讲习与“固定”讲习相结合。讲习地点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分别建立县乡村三级讲习基地。首先,以固定讲习为主导,利用县委党校、乡镇驻地、村委办公室等固定场所开展集中讲习。其次,流动式讲习相互补充,利用赶集会、群众会、田坎会、红白喜事等人民群众方便易捷的日常生活场所开展流动讲习。同时,“云”上讲习与传统讲习模式相结合,弥补了传统讲习模式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足。QQ群、微信群、固定网页等“互联网+”远程讲习模式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不断拓展了传统的讲习模式。 3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增添新色彩 3.1 构造打赢脱贫攻坚战强有力的“助推器” 在脱贫攻坚伟大战役中,部分贫困群众安于贫困、不想脱贫、不愿脱贫等“意识贫困”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最后一战的“跘脚石”与“拦路虎”。习近平强调:“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扶贫先要扶智,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言而喻,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意识贫困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要,取勝之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瞄准脱贫攻坚的“靶心”,聚焦于广大贫困群众,充分发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意识,为贫困群众讲解脱贫政策,理清发展思路,讲授致富技能,找到致富路子。把扶贫与“扶智”、“扶志”密切相结合,既振奋了人民脱贫发展的信心,又找到了致富奔小康的路子,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构造强有力的“助推器”。 3.2 搭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和人民始终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的本质内涵,始终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凝民心、启民智、动民情,与民共商脱贫之策,共建致富之路,共享发展之果,彰显新时期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发展理念,成为凝聚民心、团结民众的重要载体和联通干部和群众心与心之间最后一公里的“连心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