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认知调查研究
范文

    姚学林 宋连久

    

    

    

    [摘 要]为了解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为《农村社会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选择西藏农牧学院的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的认知情况,对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研究发现:79.5%的专业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农村社会学》课程,67.0%的学生认为有助于今后的学习与工作,2.3%的学生认为与本专业结合不够紧密,72.7%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深化“三农”的理解。学生对农村社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以及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认知较低,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关于农民的研究。学校的学习氛围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目前,多数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的学习属于被动学习,缺乏主观的判断。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农村社会学;课程认知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全面贯彻与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教育部,2018)背景下,《农村社会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指出构建美丽乡村,需要贯彻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是《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村社会学》应被列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必选课的范畴。《农村社会学》课程的设置与组织实施需要紧密围绕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鉴于此,《农村社会学》课程绝不可照搬区外普通高校《农村社会学》课程的模式。《农村社会学》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应该充分考虑西藏高校专业学生的基础,以及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相衔接。《农村社会学》课程讲授需要以培养和提升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对我区普通高校开设的《农村社会学》课程的状况展开研究是提升当前专业教学质量和改革的必然要求。

    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1.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

    以西藏农牧学院2016级和2017级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形式收集统计信息与数据。调查问卷的设计充分征求相关专家和专业学生意见,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收集专业学生的基本信息、对《农村社会学》课程的认知以及对授课教师的评价3方面内容。调查共发放问卷91份,回收88份,回收率为96.7%。调查时间为2019年3-5月。问卷回收后,使用SPSS18.0录入统计数据。

    1.2 样本说明

    在本次调查中,从性别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男生占35.2%,女士占64.8%。从来源地看,拉萨市学生占17.0%,日喀则市学生占39.8%,山南市学生占12.5%,区外学生占18.2%,其余占12.4%。从政治面貌看,团员占48.9%,建党积极分子占38.6%,预备党员占10.2%,群众占2.3%。

    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本文采用Cronbach`s a系数对研究所用量表进行信度检验,采用KMO测度与Barltlett球体检验验证效度。运用SPSS18.0运算得出Cronbach`s a系數为0.563,表明量表有效。本文调查问卷中潜变量以及观测变量的设计是基于文献梳理、理论研究、专家意见、预调查分析等综合考虑形成的,量表本身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检验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验证性因子分析法。 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要进行KMO测度与Barltlett球体检验,以判断量表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通常要求KMO值大于0.6,同时Barltlett球体检验统计值显著异于0。本文运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690、Bartlett球体检验统计值为464.965,sig为0.000。

    2 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认知分析

    17.0%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农村社会学》课程,79.5%的专业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农村社会学》课程,1.1%的专业学生认为对学习《农村社会学》课程持“无所谓”的态度,2.3%的专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农村社会学》课程。专业学生《农村社会学》课程学习兴趣与课程学习必要性呈正相关。

    不同政治面貌的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理解的深度不尽相同。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农村社会学》的调查者中,团员占9.09%、建党积极分子占4.55%、预备党员占3.41%。认为有必要学习《农村社会学》的调查者中,团员占39.77%、建党积极分子占32.95%、预备党员占5.68%。对学习《农村社会学》持“无所谓”态度的调查者中,建党积极分子占1.14%。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农村社会学》的调查者中,预备党员和群众各占1.14%。

    《农村社会学》课程学习必要性与是否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交叉分析发现,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农村社会学》的调查者中,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者占12.5%、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持“不清楚”态度者占3.41%、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持“没有任何益处”态度者占1.14%。认为有必要学习《农村社会学》的调查者中,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者占53.41%、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持“不清楚”态度者占23.86%、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持“没有任何益处”态度者占2.27%。对学习《农村社会学》课程学习持“无所谓”态度的调查者中,有助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者占1.14%。对学习《农村社会学》课程学习持“没有必要”态度的调查者中,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持“不清楚”态度者占2.27%。

    《农村社会学》课程学习必要性与是否有助于深化对“三农”的理解交叉分析发现,两者同样呈现正相关关系。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农村社会学》的调查者中,有助于深化对“三农”的理解态度者占11.36%、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持“不清楚”态度者占5.68%。认为有必要学习《农村社会学》的调查者中,有助于深化对“三农”的理解态度者占59.09%、对深化对“三农”的理解持“不清楚”态度者占15.91%、对深化对“三农”的理解持“没有任何益处”态度者占4.55%。对学习《农村社会学》课程学习持“无所谓”态度的调查者中,有助于深化对“三农”的理解态度者占1.14%。对学习《农村社会学》课程学习持“没有必要”态度的调查者中,对深化对“三农”的理解持“有助于”态度者占1.14%,对深化对“三农”的理解持“不清楚”态度者占1.14%。

    3 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

    从表6看,42.05%的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学习感兴趣,3.41%的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学习不感兴趣,而54.55%的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学习持中性态度。通过结合西藏农牧学院的学习氛围研究发现,学校的学习氛围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

    4 专业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评价

    现阶段《农村社会学》课程采用的是刘豪兴主编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教材,课程安排在第4个学期,共16章,32学时。通过分析不同性别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主要章节的重要性认知看,男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主要章节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低于女生,平均低7.33%。男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主要章节的重要性认知普遍低于14%;其中:最低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仅为调查总体的1.14%;男生对农民的认知程度最高,认为此章重要的调查者占调查总体的13.64%。女生对农村社分层与流动、农村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的重要性认识较低,各占调查总体的5.68%;女生对农民、人地关系、扶贫的重要性认知较高,认为此三章重要的调查者占调查总体的比例均超过20%。通过分析不同性别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主要章节最感兴趣内容调查看,女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主要章节的感兴趣的程度普遍高于男生,平均高出6.82%。从调查分析结果看,男生和女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均为扶贫,分别占调查总体的15.91%和27.27%。通过分析不同性别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没有必要讲解的内容看,男生认为农民和农村家庭这两章是最没必要讲解内容,所占比例均占调查总体的9.09%。而女生认为农民这一章是最没必要讲解内容,所占比例为调查总体的14.77%。

    从表8可知,7.96%的专业学生认为所讲授的《农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设置非常合理,70.45%的专业学生认为所讲授的《农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设置合理,20.46%的专业学生认为所讲授的《农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设置一般,仅1.14%的专业学生认为所讲授的《农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2.28%的专业学生认为所讲授的《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知识非常简单,19.32%的专业学生认为所讲授的《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知识简单,61.37%的专业学生认为所讲授的《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知识难度适中,17.04%的专业学生认为所讲授的《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知识偏难(對此深入分析发现,15.91%的区内学生认为课程讲授知识偏难,1.14%的区外学生认为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偏难)。79.55%的专业学生认为需要多种的课后交流方式巩固所学的课程知识,其中:32.96%的专业学生认为需要通过QQ或微信形式与任课教师进行课后交流,29.54%的专业学生认为需要通过教学网站形式与任课教师进行课后交流,11.37%的专业学生认为需要通过教师邮箱形式与任课教师进行课后交流,3.41%的专业学生认为需要通过学术讲座形式与任课教师进行课后交流,与任课教师进行课后的面对面交流的学生仅占2.27%。

    5 专业学生对课程与专业结合的紧密程度分析

    从表9看,14.8%的专业学生认为《农村社会学》课程与专业结合非常紧密,71.6%的专业学生认为《农村社会学》课程与专业结合紧密,11.4%的专业学生认为《农村社会学》课程与专业结合紧密程度一般,2.3%的专业学生认为《农村社会学》课程与专业结合程度需要加强。

    6专业学生课程体系设置满意程度分析

    从表10看,10.2%的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体系设置非常满意,71.6%的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体系设置满意,15.9%的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体系设置持中性态度,1.1%的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体系设置不满意,1.1%的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体系设置非常不满意。

    7 结论

    学校的学习氛围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大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目前,多数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的学习属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缺乏主观的判断。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区内外专业学生的基础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也直接导致区内外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知识理解存在较大差距,也给任课教师对《农村社会学》课程讲授的深度把握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女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要好于男生,这与不同性别的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取向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的学习氛围好坏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大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农村社会学》课程主要章节结合区域社会发展实际讲解非常重要,这对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帮助非常大。基于专业学生对《农村社会学》认知度不高的客观现实,高校应结合学生的需求,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严紫艳,梁玉凤,刘奔波,等.临床医学对卫生学课程认知情况及教学满意度调查[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