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几种药剂混用对稻田褐飞虱防治效果研究 |
范文 | 马爱国 孙俊铭 郑先报
摘 要:为延缓褐飞虱抗性产生,提高药剂防治效果,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几种药剂混用对褐飞虱防治效果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与25%吡蚜酮悬浮剂混用对水稻田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对水稻生长安全。在褐飞虱卵孵至1龄若虫盛期施药,推荐用药量为300mL/hm2+300mL/hm2。 关键词:药剂混用;褐飞虱;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5-0091-02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具有隐蔽性、暴发性和迁飞性[1-3]等特点。为延缓褐飞虱抗性产生,提高药剂防治效果,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开展了几种药剂混用对褐飞虱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庐江县白湖镇吴渡村单季晚稻田。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质地中壤,pH5.0,有机质1.75%。试验田各小区栽培条件、水稻长势均匀一致,符合试验要求,且与本地农业生产实践一致。供试水稻品种为嘉优2号,长势较好,于5月22日播种,6月13日机插秧。 1.2 供试药剂 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350g/L吡虫啉悬浮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1)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50g/L吡虫啉悬浮剂450mL/hm2+150mL/hm2;(2)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50g/L吡虫啉悬浮剂450mL/hm2+225mL/hm2;(3)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240mL/hm2+300mL/hm2;(4)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300mL/hm2+300mL/hm2;(5)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360mL/hm2+300mL/hm2;(6)25%吡蚜酮悬浮剂+350g/L吡虫啉悬浮剂450mL/hm2+150mL/hm2;(7)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g/hm2;(8)喷施等量清水作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40m2,随机區组排列。小区之间筑埂以防止田水串灌,区组间设隔离行,四周设保护行。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各小区均采用喷雾法施药1次,按试验设计对水675kg/hm2,采用泰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圆锥喷头)均匀喷雾。于8月31日(水稻孕穗末期,六(4)代褐飞虱卵孵至1龄若虫盛期)施药,施药时为晴天。空白对照区喷等量清水,田间管理同施药区。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防效 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3、7、14、21d调查各小区褐飞虱残留活虫数量。每个小区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 20点,每点2丛,共计调查40丛虫量。将40cm×30cm白瓷盘斜放在水稻中下部,快速拍打稻丛1~2次,再迅速端起统计褐飞虱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并进行Duncan差异显著性测定。 1.5.2 安全性 施药后21d内观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2.1.1 施药后3d 由表1可知,施药后3d,处理3、4、5对褐飞虱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84.74%、85.57%、85.79%,显著高于处理1、2、6,与处理7防效相当。由此可见,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与25%吡蚜酮悬浮剂混用防治褐飞虱速效性较好。 2.1.2 施药后7d 由表1可知,施药后7d,处理3、4、5对褐飞虱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96.67%、96.95%、97.68%,高于处理7,显著高于处理1、2、6。 2.1.3 施药后14d 由表2可知,施药后14d,处理4、5对褐飞虱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98.48%、99.08%,与处理7防效相当,显著高于处理1、2、6。 2.1.4 施药后21d 由表2可知,施药后21d,处理4、5对褐飞虱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98.36%、98.93%,高于处理3、7,显著高于处理1、2、6。由此可见,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与25%吡蚜酮悬浮剂混用防治褐飞虱持效期较长。 2.2 对水稻的安全性 施药后21d内观察,所有药剂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与25%吡蚜酮悬浮剂混用对水稻田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防效高于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与350g/L吡虫啉悬浮剂混用处理、25%吡蚜酮悬浮剂与350g/L吡虫啉悬浮剂混用处理;25%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与25%吡蚜酮悬浮剂混用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延缓褐飞虱抗性产生。在褐飞虱卵孵至1龄若虫盛期施药,推荐用药量为300mL/hm2+300mL/hm2。 参考文献 [1]花日茂,陈军,孙俊铭,等.安徽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48-52. [2]刘家成,李刚,胡全胜.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办法与技术[M].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5:46-61. [3]孙俊铭,王红托,韦刚,等.庐江县稻飞虱群落演变特点、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2009,35(4):127-130. (责编:施婷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