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巢湖市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范文

    吉梦维

    摘 要:近年来,巢湖市结合自身优势确立了“创新开放的产业新城,生态绿色的山水名城”的基本定位,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持续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通过“扶美、扶志、扶智、扶业”4条扶贫路径,因地制宜、精准帮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良好的战术支持。该文从差异化发展、投资效益、农民主体地位角度出发,探讨了巢湖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2-0027-02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切实稳住“三农”基本盘,这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1 巢湖市精准扶贫概况

    巢湖市结合自身优势确立了“创新开放的产业新城,生态绿色的山水名城”的基本定位,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扶美、扶志、扶智、扶业”4条扶贫路径,因地制宜、精准帮扶,对贫困户实施针对性扶贫,把帮扶外向借力化为致富内生动力。巢湖市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62亿元,落实“造血式”帮扶项目925个,措施到户1.4万户,16个贫困村2.72万人实现了精准脱贫,贫困人口脱贫率达100%。

    2 巢湖市精准扶贫的路经与实践

    2.1 扶美为扶贫提供助力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两者目标一致,侧重点不同,具有基本目标的一致性和战略举措的互补性。景区带村的汪桥村是2016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也是全国污水治理现场会的考察点之一。该村建设美丽乡村以来,环境整治面积达1.35万m2,清理整平场地6200m2,同时将拆除的废弃物、老物件都保存下来,砖瓦砌成围墙、坛坛罐罐种上花草,留住了乡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增加了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具有汪桥特色。产业带村的大汪村是2018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是中国渔网产业基地之一,从村中走出的乡人,以渔网行商天下。大汪村有渔网织机112台,拉丝生产线16条,年产值80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从事行业就业人员600多人,中心村人均纯收入2.8万元。巢湖市153个村(居)、1562个自然村和105个美丽乡村中心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村民们都干干净净迎小康。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补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为引凤归巢、项目投资、发展文旅等提供助力,扶美为后“三扶”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和机会。

    2.2 扶志为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必先“扶志”,脱贫攻坚,首要的是啃下精神脱贫的硬骨头。巢湖市搭建基层党建、服务“三农”与脱贫攻坚工作互联互惠的桥梁,利用三夏时节、党员活动日、民生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形式,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安排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积极开办“扶贫大讲堂”活动,邀请脱贫致富“先锋”讲自己的脱贫故事、邀请行业专家讲解致富技术,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主人翁意识;印发《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读本》及宣传画,以通俗易懂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弘扬新风貌;设立道德“红黑榜”等,不断树立贫困户想脱贫、敢脱贫、争脱贫的信心。

    2.3 扶智为扶贫点燃“心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更要重在“扶智”。没有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没有“造血功能”,贫困地区就不能够从根本上断掉穷根,就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此,巢湖市着力改变过去“输血式”扶贫的模式,转向“造血式”扶贫。2019年,巢湖市通过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组织帮助贫困群众务工就业或自主创业共计6119户,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特色种养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全市依托扶贫夜校、扶贫大讲堂等形式开办扶贫培训班746(期)次,组织贫困人口开展各类培训约2.5万人次、帮扶人8116人次。

    2.4 扶业是扶贫的有效途径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最直接、最有效办法,也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其内容包括:在区域范围,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在村镇范围,增加公共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环境;在贫困户层面,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参与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等等。“能人带户”模式。2017年陈宗平回乡创业,在中垾镇滨湖村承包面积为5.2hm2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2019年该蔬菜大棚园区的年产值达120万元。在经营期内,园区每年按投资额分红6%给滨湖村委会,用于分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带动120户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2019年,中垾镇番茄产业产值2.46亿元,平均收入2万元,户均纯收入6万多元。“发展电商”模式。位于巢湖市半汤街道的“三瓜公社”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电商、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的典型。通过推进“合作社+农户”“互联网+三农”“乡村旅游+扶贫”,已发展社员1000多户,带动了周边11个村落农民共同致富。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增长34%。脱贫攻坚以来,巢湖市积极培育茶叶、渔网、中草药、稻虾、番茄等五大特色产业,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截至2019年底,巢湖市“四带一自”共完成5875户,16个贫困村累计建成35个扶贫园区,受益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3 巢湖市精準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思考

    巢湖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备良好的条件,大批贫困户靠“四扶”脱贫,但受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为了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在新的形势和大环境下,如何就巢湖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值得探讨和深究。

    3.1 落实差异化发展 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协调的原则,做好前期调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确保产业选择符合区域发展大势,顺应市场需求。立足当前巢湖市已形成的茶叶、番茄、稻虾、中药材(瓜蒌)、高效经果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高效农业、现代农民、生态农村”的总体要求,强化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生物功能定位,促进“优势粮油、特色经果、苗木园艺、健康渔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全面提升。优化顶层设计,增强产业项目可持续性,加强组织构建、人才引进、技术支撑,同时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实现本地特色产业与市场更好的对接。

    3.2 提高地区投资效益 当前,城乡发展过多的强调土地使用的“效率”,而忽视了土地产生的“效益”。农业产业发展的效率固然重要,但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更为关键的是解决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和实现逆空心化问题,即解决“发展是为了谁”的问题[1]。因此,要实现全面脱贫向乡村振兴进阶,要找到自身的一个结合点。链条化延伸、规模化集聚、高端化发展的过程,要注重发展的每个环节,也要提高投资效益,在“巩固”和“拓展”上下一番“绣花”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可持续发展。继续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绿色生态发展,支持自主创新创业,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一是鼓励农户利用土地经营权等作价出资办社入社,盘活农户资源要素。二是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纳就业、村企对接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如引進中药材加工企业,实现订单化和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将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鼓励和支持发展智慧村镇,以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融资担保等方式,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3.3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切实落到实处,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农户是否真正受益,农户收益是否真正提高作为根本立足点[2],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同时,对于不同劳动力结构、不同土地供应结构、不同作物种植结构、不同资本供给结构下的不同地域,不能搞一刀切[3],要依照农民意愿推行相应的乡村振兴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志雄.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N].贵州日报,2020-09-02(008).

    [2]饶思生.“摘帽后”爱民助民是一场新战役[N].解放军报.2020-01-18(005).

    [3]本报评论员.决胜脱贫摘帽 开启乡村振兴[N].商洛日报.2020-01-13(001).

    (责编:张宏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