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塞罕坝林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情况分析 |
范文 | 魏浩玥 摘 要:林木良种基地是森林发展的基础,可以为绿化造林提供良种,该文从林木良种基地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基地管理3个方面分析了基地的建设现状和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良木种苗基地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塞罕坝林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塞罕坝林场;林木良种;对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2-0070-02 塞罕坝林场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森林总经营面积9.3万hm2,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油松、云杉、白桦等,经过几辈人的努力,森林面积已达到7.5万hm2,森林覆盖率为80%。林场下设6个分场,每个分场均有自己的林木良种基地,各分场在多年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已成为生态建设及京津周围风沙源治理工程、再造3个塞罕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及国家储备林建设林木种子重要建设基地。目前良种基地已形成选、育、引、繁、推广应用等一整套良繁场所,选育步伐明显加快,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更加完善,充分显示了良种基地在林业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1 林木种苗基地生产情况 1.1 方案编制 为了及早落实各年度基地生产任务,基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按要求编制完成“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五年发展规划,并获得了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批复。并在每年11月底前根据发展规划的要求及基地发展现状,及时编制下一年度的作业计划,省林草局种苗处组织的专家评审,修改完善后上报省林草局批复实施。 1.2 方案执行 根据作业设计批复要求,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良种基地充分抓住农忙前的空闲时机,按生产任务量提前足额预订劳力,对涉及采穗、嫁接等技术性较强的作业项目,原则上雇佣历年技术较好、经验丰富的农民工,对农民工作业前进行岗前集中培训,确认技术过关后方可作业,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按照作业设计内容完成落叶松良种基地建设任务。施工管理上,施工员跟班作业,开工前严格技术标准,施工期间塞罕坝林场、各分场种苗场及时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竣工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现场联合验收,保证作业进度和质量,保证作业时效。几年来,各项作业均按期完成,作业合格率均在98%以上。 1.3 质量控制 高标准、严要求、科学化管理、精细化作业是基地持之以恒的惯例。一是做到质量标准明确,从施工到检查验收,一把尺子量到底;二是做到严格要求,施工员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场领导及营林科强化督导检查,及时掌握生产情况;三是做到适时验收,竣工一处,自查一处,合格后验收一处;四是做到奖优罚劣,对作业质量和完成进度较好的作业地块进行奖励,对完成效果不理想地块进行处理,以促进作业质量达标,基地连续多年在全省国家重点良种基地考核中均为优秀。 1.4 良种生产 为了确保种子基地种子产量和质量安全,基地积极研究种子园稳产、高产技术,加强水肥、土壤、病虫害防治的管理,采取了早春防霜冻措施,对危害严重的球果花蝇采取春末夏初重点除治及常规除治相结合的办法连续除治4~6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种子的连年丰收。 1.5 良种审定 经专家测定,答疑等程序,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最终评选审定,本良种基地华北落叶松种子为良种,并颁发了良种证书,推广区域包括冀北山地、燕山地区、太行山区、内蒙南部、辽宁西北部、甘肃东南部等地区。与河北省林科院联合对1978—1979年选择的1、2、3、4、5号优树子代的连续观测,结合其生长性状及结实表现,进行了省级品种审定,经专家的现场测定及评审,最终以上5个家系通过审定。 2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1 设施维建 基地在国家林木良种补助资金和其他项目的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不断得以改善,水电路讯设施齐全,柏油硬化路直通基地。 2.2 设备购置 采种机具、除虫机具、育苗设备、防火设备、办公设备等比较齐全。仪器设备有干燥器、智能林木种苗培养箱、生物显微镜、干燥箱、电子数粒仪、天平、电动筛选器、净度分析仪、智能种子培养贮藏两用柜、数码相机、电脑水分测定仪、种子风选净度仪等。 3 基地管理情况 基地在各分场领导下开展工作,生产股为主管股室,计财股、科研所等相关科室进行相关的业务指导,并全程进行监督、检查。基地长期与中国林科院、河北省林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完成多项科研成果,为完成任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3.1 制度建设 基地不断完善良种基地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并形成塞罕坝林场良种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收编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制度汇编》中。良好的制度建设,发挥良好的人才优势和管理技能,上至主要领导,下至普通施工技术人员,签订责任状,逐级管理,逐级负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制度上墙,制度入心,从而使制度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3.2 档案信息管理 档案是基地发展的有效记载和理论依据,因此,基地在4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档案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并配备专职档案员,技术档案、数据资料、配置图、生产记录、调查数据、影像资料分类归档,收集齐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给档案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基地档案管理人员与时俱进,利用现代的信息手段,不但规范了纸制档案,还建立了电子档案,及时录入和更新数据库,真正做到了档案的纸制、电子档案的双重管理。 3.3 资金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效果,场领导高度重视资金的管理和应用,并专门成立由纪检部门参与的财务领导小组。良种补贴资金由塞罕坝林场统一管理,逐级负责,互相监督,没有被整合和挪用现象,在每项施工完成并逐级验收后,由场财务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责任人签字的施工单位完成数量、劳动合同、验收单、施工费花名表、身份证、工资卡六位一体的有效证件,将施工费直接打入农民工手中,杜绝了中间环节,增加了透明度。 4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基地扩建发展难度大。近来年,由于各分场种苗场持续开展攻坚造林,可用于造林的宜林荒山非常少;加之天然林禁伐,开展近自然森林经营,没有皆伐作业。因此,在良种基地辖区内,存在良种基地扩建发展用地难的问题。二是技术管理效率较低。在技术管理的高效率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例如促进母树结实,提高种子产量,增强落叶松抗逆性,提升遗传增益等方面。三是种子测定缺乏规范性。对以前开展的子代测定工作缺乏系统性的整理,子代测定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四是缺乏与周边兄弟单位的资源共享、联合推广的有效机制。五是良种基地的人才培养和专业素质提升方面还有待加强。 5 良木种苗基地的发展建议 5.1 解决用地问题 由于良种基地扩建发展用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对采种量低的母树林、种子园进行改建,用于子代测定林和三代园的建设。建议由省林草局牵头,协调做好省外区域试验,解决省区的用地和管理问题。 5.2 實行精细化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总结工作,对实用技术进行总结,成为规范化的技术操作手册。提升良种基地的技术管理水平,构建以母树矮化经营为主的种子园精细管理优化技术体系。 5.3 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加强子代测定林、区域试验林的数据整理工作,补充完善半同胞多点遗传测定林的信息,为良种家系筛选、良种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5.4 加强技术的应用 构建“双优”无性系的分子指纹图谱,明确“双优”无性系的亲缘关系;在分子指纹图谱理论指导下,对“双优”无性系进行管理及配置应用;在分子指纹图谱理论指导下,高效推进全同胞子代遗传测定工作;在档案整理、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做好谱系追踪工作,形成完整的良种家系图谱。 5.5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 提升良种基地的科研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基地资料数字化研究工作,探索构建良种基地管理软件。 5.6 加强人才培养 进一步加大对良种基地的人才培养,在职称晋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如技术工人转专技工程系列);完善管理机构配置,提升良种基地人员岗位待遇。 (责编:王慧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