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提升贫困地区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策略研究 |
范文 | 向从武 [摘要]通过对贫困地区的调研发现,不少贫困地区的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比较低,这与党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不相吻合的。基于此,对贫困地区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产生的原因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公开畅通的信息渠道、文化娱乐平台、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政策建议,以期提升贫困地区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在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与中外媒体的见面会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都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推进都要求不断地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渝东南、湘西的贫困地区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贫困地区农民表示幸福感和获得感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国家的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政策的高度赞同;另一方面感觉自己从这些政策中受益较少,甚至没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基层农村干部、基层扶贫干部高度的不信任;二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农民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够全面准确;三是农村文化娱乐形式单一,农民自身素质亟待提高,自利思想严重;四是缺乏安全感,特别是面对重大疾病和孩子上学。 为实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让贫困地区农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特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1? ?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中国最核心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农民从电视、广播中听到的是国家的各种各样的惠农政策,而看到的都是身边的基层干部。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依靠广大的基层干部来贯彻执行。农民对国家干部的认识也主要是从身边的基层干部开始的。中央举行县委书记培训班、评选表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也意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用中国共产党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能力素质势在必行。 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一是要把好“入口关”。在选拔干部时,不仅要坚持德才兼备,还要真心热爱“三农”事业;二是要把好“学习关”。在学习内容上既要包括党的方针政策,还要学习农技知识,在学习形式上既要有自学,还要有集中的培训,既要有学习的过程,还要有学习的考核,强调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把好“态度关”。习总书记强调“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这“三常两多”是对基层干部工作态度的最具体的要求,心中没有困难群众,根本就不可能有满怀热情的态度;四是要把好“方法关”。要切实改变工作中的简单粗暴现象,多调查研究、说服教育、分析总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少搞一言堂、一刀切。 2? ? 加快构建公开畅通的信息渠道 当今已进入信息社会时代,广大农民了解外界的渠道已经大大扩展。全面准确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落实情况既是干部的工作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的渴望。广大农民对农村干部的不满意、不信任相当大的程度是因为我们工作信息发布不公开,渠道不畅通,从而导致干部和群众不能同心、同向、同行。在信息渠道畅通的地方,明显感觉民风淳朴,生活和谐;相反,却是怨声载道、世风暴戾。 在加快构建公开畅通的信息渠道时,一是技术上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很多地方也建立了网站、QQ群、微信群等现代信息平台,但还应该发挥传统的高音呐叭、公告张贴等方式;二是在方式上要固定方式与移动方式的相结合。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可以通过移动的方式如邮件、QQ群、微信群了解家乡情况,在村里,要在村民最常去的地方,必须要去的地方(如一些必经过的路口)设置公告张贴栏;三是在渠道上要发布与反馈相结合。发布的信息一定要有反馈的渠道,很多信息不仅是要广而告之,也是要征求意见,而且,反馈后尽量要有答复;四是在内容上及时性与丰富性相结合。既可以是政策的宣讲,也可是贫困户、脱贫户的公示,还可以是小孩升学等喜讯,既要让广大农民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信息,还要突出农村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好人好事,提升农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增加信息的传播力和吸引力。 3? ? 积极搭建多样的文化娱乐平台 尽管社会整体经济文化得到长足发展,但在贫困地区的农民文化娱乐形式非常单一。一是因为农村现有人口状况的变化,随着青壮年的外出务工,人口呈现女性化和老龄化的趋势,且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二是传统文化娱乐方式缺乏保护和传承,呈现消减趋势,取而代之的几乎都是麻将室。 因此,贫困地区的乡村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平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村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广大村民的认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寓教育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提升农民素质。一是要充分的挖掘本地的传统文化方式,如民歌、地方戏。茶余饭后、休息纳凉时,村民们聚在一起聊聊天、唱唱山歌、听听戏,肯定是其乐融融。传统节日里的舞狮、舞龙等方式应该继续发扬,营造祥和幸福节日氛围。二是在新形势下开发新的文化娱乐方式。乡镇小学、乡镇工作人员可以每年定期举行歌咏大赛、朗诵大赛,邀请学生家长、亲朋好友共同观看。也可以举行一些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活动如插秧比赛、摘水果比赛、玉米单产比赛等等。三是文化娱乐活动一定要设置一些竞赛评优机制。主要不是金钱上的刺激,而是要颁发奖状(不是荣誉证书),张贴在农户的门前,集体的要张贴或挂在村民经常集中的地方,增强农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四是要充分发挥当地村委活动中心的作用。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甚至非常贫困乡村的村委会尽管修得很漂亮,电脑、网络等设备也比较现代化,现代农技知识书籍不少,但里面蛛网密布,书籍上、电脑上蒙着厚厚的灰尘,一看就是人迹罕至。村委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开展农村夜校、周末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视频聊天等活动。 搭建丰富的文化娱乐平台,开展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要避免当前出现的一些误区。一是有的地方搞旅游开发,就搞高大上的节目,貌似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求,却忽略了当地人民的文化需求;二是不少地方婚丧嫁娶的娱乐形式庸俗化现象很严重,而且几乎都是从县城及其以外的地方请过来的。实际上是造成了对当地文化的污染。三是送文化下乡形式化,没有实效。送文化下乡要经常化,要把一些文化精品送到农村去,送到农民院坝去,送到农民的生产现场去。 4? ? 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维护社会安全的“稳定器”。贫困地区农民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养老、孤独、疾病、小孩上学。 小孩“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距离“上好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离家远,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住校;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校舍、师资、教学条件相差太远。主要对策:一是要进一步加快乡村小学基础条件建设,哪怕是只有几间教室也要建设好;二是在师资队伍上,可以采取名师下乡、本村在读大学生寒暑假支教、免费师范生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孩子们有机会接受较好的教育;三是要提高长期扎根在乡村的教师的补贴,让这些教师能安心从教。 重大疾病是在调研中发现的农民面对的最大威胁。因病(伤)致贫、因病(伤)返贫的情况较为突出。在我国的卫生工作中贫困地区农民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幸福生活和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是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才能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满足贫困地区人们的最低生存需求。二是国家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农村医疗基础设施的配备;在人才培养上,不仅是将城镇医疗人才向贫困地区输送,同时更应该加大农村医疗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农村自己的医疗人才队伍,从根本上满足贫困地区人们的医疗需求。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只有从整体的规划中来不断的完善才能够更加全面的发现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能更好的对症下药,走出贫困地区人们面临的困境。 伴随新农保(农村养老保险)的出现,贫困地区的人们不再盲目追求“生儿防老”(家庭养老)的途径来进行养老。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政府为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基本生活而制定出来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新型保险,只要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年满60岁的农村居民就能按月领取养老金。但是由于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思维观念与意识形态不同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等情况的产生,并不是所有贫困人口都愿意缴纳养老保险,一定程度上使得覆盖面或者保障水平都很难满足老年的基本生活,使其只能成为养老经济来源的一个补充。只有加大宣传力度,从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够降低贫困人口依赖子女养老的比率。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养老不仅仅是物质养老,同时需要重视的还有贫困地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降低子女经济依赖性能有效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增强贫困地区老年人晚年的经济信心形成经济独立,从而能使子女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提高贫困地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以及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陈前恒,林海,郭沛.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可及性与农民的主观幸福感[J].中国人口科学,2011(05):94-102+112. [2] 张静平,叶曼,朱诗林.贫困地区老年人幸福感指数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02):126-128. [3] 陈丽丽,叶博,高俊岭,等.山西省某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