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实施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范文

    赵瑜 王鑫 陆家诚 张丽姗 潘丹宁 张淑云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二十字总要求,即“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不仅是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还是人们日夜期盼的生活向往。本文以泗阳县八堡村为例,结合其生态特色、文化特色以及产业特色,从建设良好生活环境、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塑造良好乡村风貌和传承乡村古老文化四个方面,为八堡村的乡村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小康社会;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幸福感提高,农业的建设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我国社会仍旧面临城乡贫富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显著。虽然近年来农村居民的收入每年持续增长8%左右,但是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9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71:1。第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大是造成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城市经济由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支撑,生产力较发达;而农村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生产设施落后,便导致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二十字总要求,即“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發确立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2 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

    把乡村振兴作为解决新时代发展的首要任务,彰显了乡村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紧扣十九大乡村振兴主旨,从经济、生态、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乡村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

    2.1 加强经济建设,优化产业结构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为阶段性供求不足和供过于求并存。适时转变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将有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有效破解农业结构性矛盾,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中央深改组提出农业绿色发展“三不、两零、一全”的总体目标,要求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建立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农业用水等制度,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推动绿色与清洁化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与管理,坚守生态保护红线。

    2.3 加强文化建设,塑造乡村风貌

    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创造出璀璨的中华文化,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走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是中华文化发源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中华文化正能量的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广大民众自觉维护并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树立起文化自信;利用民俗文化中的正能量,加快建设连接城乡的文化纽带,服务乡村社会的自治和稳定发展。

    3 以江苏省泗阳县八堡村为例

    全国各个地区的村庄各具有其独特性,本文选取泗阳县八堡村为例,对八堡村的生态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等进行具体分析,阐述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八堡村位于京杭大运河与古黄河中间,村域总面积约603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约97公顷,农林用地约472公顷,水域约34公顷;全村有八堡、大桥、东河3个自然村庄,常住人口3054人,户籍人口3054人。2016年村集体收入43.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7万元。

    3.1 建设良好生活环境

    把“四个能力”建设作为关键工程,切实增强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升污染物收集能力。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建立“河长制”“湖长制”“1块钱保洁责任制”,清理试点村庄范围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清理疏浚沟渠河塘,提升污染物处置能力,保护自然生态水系。高效运转“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大力推进污水治理设施、人工湿地水塘和水冲式厕所的村庄污水处理“1+2”工程,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对农村使用劣质煤、煤渣来烧火做饭进行源头管控,两年内实现农村燃气全覆盖。把绿化造林与富民工作有机结合,建设“三化”示范村,积极引导群众在庭前屋后栽植“乡土树”“生态树”“致富树”,打造绿化示范村、森林生态示范村。

    3.2 塑造良好乡村风貌

    围绕“苏北人家”建筑特点,突出“红砖记忆”特色,保护村庄的传统肌理,维护建筑格局,注重细节化改造、田园化设计,不盲目穿衣戴帽,坚决避免大拆大建、推倒重建、整村装修,体现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同时结合实地情况,利用乡土材料、乡土工匠和乡土手艺,提升村庄核心区农户房屋和公共建筑品味,留住乡愁记忆。提升公共服务,围绕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要求,因村制宜,建设村民文化广场、承载乡愁记忆的打谷晒场和托养中心等项目,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等一批民生项目。

    3.3 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主要是强村富民,在强村方面主要是培育特色产业,深入挖掘试点村庄独特资源,围绕八堡金蝉、意杨树、生态养殖等产业,推动土地流转,抓好定向招商,放大产业特色,做大做强农业“拳头产品”,对有一定知名度的“新袁羊肉”“成子湖青虾”等特色农产品,加大推广力度,推进配套产业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推进“接二连三”。在民富方面主要是鼓励创业就业,鼓励村民参与“五小创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吸引青壮年留在乡村,为乡村发展作贡献。

    3.4 传承乡村古老文化

    把村庄文化建设和传承,贯穿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始终。一方面是加强引导,推广“小村监事会”“村务卡”等村民自治模式,编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利用村庄“文化舞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宿迁文明20条、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内容,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村庄建设,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弘扬传承民俗文化。围绕试点村“第八堡”“古渡口”“龙窝塘”等历史文化和神话传说,做好文化梳理和艺术创作,留住让人找到“根”和“魂”的乡愁记忆。

    [参考文献]

    [1] 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

    [2] 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06).

    [3] 周立.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的百年乡村振兴实践[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3).

    [4] 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经济,2018(01).

    [5] 叶敬忠.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02).

    [6] 范建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战线,2018(03).

    [7] 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8] 陈龙.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0:37